阿彌問五臺山弘愿老禪師:人生至高的境界是自由得自在,為什么又要自律以戒為師呢?正法是如何化解這個問題的。
五臺山松濤陣陣,弘愿老禪師手中的竹帚掃過青石階,落葉旋起又落定。阿彌望著老禪師穩如山岳的身影,忽聽得一聲輕笑。
“阿彌啊,你看這掃地。”老禪師將竹帚倒轉遞來:“若說自由,這竹枝本可隨風飄向天涯海角。偏生扎作帚形,倒能掃凈千年古剎的塵灰。”他枯瘦的手指輕叩竹節,發出清越聲響:“菩提樹下的佛陀,原也可永居王宮自由自在,卻甘受六年苦行。你說這苦行是枷鎖,還是通達真正自在的舟筏?”
阿彌捧著竹帚怔住。山風掠過經幡,帶起老禪師褪色袈裟的衣角:“世人總把自在當縱情,卻不知無明業力如野馬。那年玄奘西行,若無戒律為韁繩,早被沙漠幻象誘入歧途。你看那敦煌飛天衣帶當風,若無背后絲線牽引,豈能千年舞姿不改?”
山門外霧氣繚繞,忽有流云破空,將竹帚投下的細影切成碎金。老禪師拾起半片殘瓦,叩響石階:“你看這陶土,窯火中定形時哭喊不自由,卻成就盛接天雨的器量。《華嚴經》說‘如鳥行空,不礙虛空’,那飛鳥可曾抱怨過雙翅是枷鎖?”
阿彌凝視瓦片上蜿蜒的冰裂紋,老禪師已踏著斑駁日影向前:“當年馬祖道一在衡岳坐禪,懷讓禪師磨磚作鏡——你以為他在破戒?恰是以禪機為戒尺,打碎‘坐禪即佛’的執著。《金剛三昧經》云‘不動不照,照不動滅',這戒律的明鏡,原是要照破鏡相本身。”
“我年少時總想劈開戒律枷鎖,后來方知這枷鎖原是護心甲。就像你此刻足下之履,看似束縛,實則是讓你能踏過荊棘而不傷。”老禪師說。這時,阿彌忽然想起前日過火供時,老禪師赤足踏過炭火卻神色如常。“戒律不是樊籠,而是照見五蘊的明鏡。持戒如治水,不是堵住江河,而是導其歸海。當年六祖舂米八月,腰石系足,這‘不自由’處,恰是磨出‘本來無一物'的機緣。”
山霧漸散,露出遠峰碧綠。老禪師指向云海間若隱若現的佛頂:“正法不在云端,就在這掃灑應對間。《法華經》里龍女獻珠,八歲成佛,你可曾注意她掌中寶珠的千道光芒?每道光華都是戒律的經緯。真正的自在,是于萬千戒相中見空性,在晨鐘暮鼓里聞驚雷。”
阿彌忽覺手中竹帚變輕,竹枝拂過處,青石上的陳年苔痕竟顯露出“戒即自在”的斑駁字跡。老禪師的笑聲混著松濤響起:“還記得達摩面壁九年的影子嗎?那石壁上的身影不是禁錮,恰是證明——最堅固的戒律,反而讓禪心穿透巖壁,照破三千大千世界。”
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頂禮至尊諸圣為眾生祈福:南無阿祖太上老君!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積德,越來越好!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阿觀自在,菩提薩婆訶!阿觀自在,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
(李松陽2025公歷0408《非常財富》第02870篇 阿彌聞道第1030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