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駕駛重卡即將飛馳在俄羅斯的高速公路上!
當地時間6月15日,俄羅斯自動駕駛技術企業Navio宣布,將與中國重型汽車集團(Sinotruk)共同開發搭載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汕德卡(Sitrak)智能重卡,首批量產車型計劃于2025年第二季度投入莫斯科至圣彼得堡M-11高速公路運營。
硬件預埋+軟件定義,開啟重卡智造新模式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重汽將在俄羅斯境內生產的汕德卡C7H牽引車底盤預裝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及高精度定位系統等23類傳感器,俄企Navio則負責開發基于北斗+GLONASS雙模定位的自動駕駛控制系統。這種“硬件預埋+OTA軟件激活”的模式,可使車輛制造成本降低18%,同時滿足俄羅斯-40℃極寒環境的可靠性要求。
Navio首席執行官弗拉基米爾·布耶維奇在簽約儀式上強調:這不僅是簡單的技術嫁接,更是智能制造體系的深度耦合。
據悉,雙方已在喀山建立聯合驗證中心,未來三年將投入2.3億盧布進行自動駕駛系統的本土化適配。
萬億級市場爭奪戰,中俄企業卡位歐亞物流走廊
當前俄羅斯自動駕駛貨運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1、路網開放:聯邦運輸部已批準M-12東方高速公路、M-4頓河干線及中央環線A-113公路的自動駕駛測試許可;
2、政策突破:2024年新修訂的《自動駕駛法案》允許L4級車輛在特定路段完全脫離人工監管;
3、需求激增:據俄物流協會數據,北極航道沿線貨運量年均增長34%,司機缺口達17萬人。
在此背景下,中國重汽俄羅斯公司計劃三年內在俄部署2000臺智能重卡,這些車輛將配備車規級5G通信模組,可實現中俄邊境口岸到莫斯科的全程無人化接駁。
技術標準輸出,中國方案重塑產業生態
此次中俄車企合作包含三大核心內容:
1. 能源體系:配套建設的50個智能氫氣補充站將沿西伯利亞大鐵路布局;
2. 數據中樞:在諾夫哥羅德建設歐亞大陸首個跨境自動駕駛云控平臺;
3. 人才培養: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已開設智能網聯重卡專業方向。
俄羅斯交通經濟學家伊萬·彼得羅夫評論稱:這標志著中國智能物流技術標準首次系統性進入歐洲市場,未來從圣彼得堡到漢堡的貨運走廊或將全面采用中國技術體系。
市場格局生變,俄傳統重卡巨頭面臨挑戰
此次合作直接沖擊本土卡車制造商卡瑪斯(KAMAZ)的市場地位。盡管卡瑪斯自2023年起在M-11公路部署了47臺自動駕駛重卡,但其單車改造成本高達210萬盧布,且依賴進口計算芯片。反觀中俄合作車型,借助中國供應鏈優勢,量產成本可控制在180萬盧布以內。
行業分析師預測,隨著2025年北極航道全面通航,中俄智能重卡聯盟有望掌控歐亞大陸60%以上的干線物流市場份額。這場始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合作,正在重構歐亞大陸物流產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