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六縣(今安徽六安)人,秦末漢初名將,和彭越、韓信并稱“漢初三將”,因受黥刑而別稱“黥布”。
他出身卑微,早年因觸犯秦法被處以黥刑(面部刺字),發配至驪山修筑秦始皇陵。
在驪山的數十萬刑徒中,英布展現出了非凡的交際能力和領導才能,他積極與罪犯頭目、英雄豪杰交往,暗中聯絡、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
不久之后,英布果斷帶領這群人越獄,逃亡江湖,過上了 “為盜” 的生活,開始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之旅。
01、從刑徒到諸侯的逆襲之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天下大亂。英布投奔番陽縣令吳芮(吳王夫差后裔),并娶其女為妻,聚眾數千人響應反秦。成為早期反秦力量中的重要一支。
項梁會稽郡舉兵起義后,勢力迅速壯大,一路到達淮南。英布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機遇,毅然投靠了項梁,并很快在戰場上逐漸嶄露頭角。
東阿之戰中,英布與項梁軍并肩作戰,以敢死隊戰術屢破秦軍。隨后,他們轉攻定陶,又與劉邦共同在雍丘擊敗秦軍,斬殺了秦主將李由。
這一系列的勝利,不僅彰顯了英布的軍事才能,也讓他在起義軍中聲名鵲起。然而,好景不長,項梁因驕傲輕敵,在定陶被秦軍大將章邯夜襲戰死。
但英布并未因此而退縮,他繼續追隨項羽,成為了項羽麾下最為得力的戰將。
巨鹿之戰中,英布身先士卒,甘任先鋒,率兩萬大軍搶奪秦軍糧道,九戰皆捷,使其贏得"楚軍利刃"的威名。司馬遷記載其作戰"常冠軍"。
最終,英布與蒲將軍一同斬殺了秦軍大將蘇角,俘虜了王離,逼得秦將涉間自殺,秦軍統帥章邯也被迫投降,助項羽奠定“諸侯上將軍”地位。
此后,英布參與坑殺秦降卒20萬,并奉項羽之命刺殺義帝熊心,成為項羽陣營中執行關鍵任務的悍將。
公元前206年,項羽分封諸侯,英布因功受封九江王,轄九江、廬江二郡,建都六縣。
02、政治棋局中的致命誤判
裂土封王后的英布,卻陷入了政治智慧的困局。項羽伐齊時,英布稱病未親征,僅派少量軍隊敷衍;劉邦攻占彭城時,英布再次坐視不救。
項羽因此對英布心生怨恨,多次派使者前去指責,并召英布前來會見。英布越發惶恐,不敢前去面見項羽。
盡管項羽對英布極為信任,在當時的局勢下沒有立刻出兵攻打他,但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悄然產生。
楚漢相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劉邦派謀士隨何游說英布。隨何以“楚強而漢弱”的假象迷惑英布,又設計當眾斬殺了楚使,斷其后路。
英布不得不徹底倒向劉邦,被封為淮南王,但其歸漢過程充滿屈辱——項羽得知英布叛變后,極為憤怒,派項聲、龍且攻打淮南。幾個月后,龍且打敗了英布的軍隊。
英布想率兵撤回漢國,又擔心楚國軍隊會在半路截殺,于是只得一人和隨何從小路逃歸漢國。
英布到達劉邦那里時,劉邦正坐在床上讓人給他洗腳,然后召見英布入內。英布看到這種情形,頓時怒火中燒,后悔前來投奔劉邦,甚至想要自殺。
然而,當他來到劉邦專門為他準備的館舍,發現帳幔、器皿、飲食、侍奉官員都與劉邦的規格相同后,又喜出望外。
這充分暴露出英布作為武夫的致命缺陷:在劉邦刻意羞辱的洗腳接見中,他竟因館舍規格與漢王等同而轉怒為喜。
這種對表面尊榮的執著,預示了其政治判斷力的匱乏。
公元前202年,英布在垓下之戰中發揮關鍵作用。他策反楚大司馬周殷,率九江兵與韓信、彭越合圍項羽,最終迫使項羽自刎烏江。
此役后,英布成為漢初三大異姓王(韓信、彭越、英布)之一,領地擴至九江、廬江、衡山、豫章四郡,權勢達到頂峰。
但"三大異姓王"的顯赫地位,已成催命符。
03、權力游戲的終極困局
政權穩固后,劉邦開始剪除異姓諸侯。前196年,韓信、彭越相繼被殺,彭越尸體更被制成肉醬分賜諸侯。
英布見肉醬而“大恐”,暗中集結軍隊以防不測。此時,中大夫賁赫因與英布寵妾走得過近,被英布誤會兩人有奸情,賁赫害怕,逃往長安告發英布謀反。
英布被迫倉促起兵,初期勢如破竹。劉邦震恐,召集諸將商議對策。汝陰侯夏侯嬰的門客薛公說:英布造反,有上中下三策可選。
上策:向東奪取吳縣,向西奪取楚國,吞并齊國,占領魯縣,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就不再歸劉邦所有了。
中策:向東攻占吳縣,向西攻占楚國,吞并韓國,占領魏國,占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
下策:向東奪取吳縣,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劉邦就可以安枕無慮了。
為安撫劉邦,薛公又說:“英布本是驪山刑徒,好不容易做到了萬乘之主,肯定只想著保住眼前的富貴就夠了,所以說他會選用下策?!?/p>
劉邦非常高興,賜封薛公為千戶侯,并親率軍隊攻打英布。
英布造反之初,認為劉邦年紀大了,不會親自帶兵前來作戰。而他最擔心韓信、彭越兩人已死,其余的將領不足為懼。
然而,他沒想到劉邦會親自率軍前來。
英布行軍的策略正如薛公所預料的那樣。先是向東攻打荊國,安頓自家的財富,隨后率軍向西進發,在蘄縣以西的會甀與劉邦親率的軍隊相遇。
劉邦與英布遙遙相望,質問英布為何造反。英布毫不避諱地回答說想要當皇帝。劉邦怒不可遏,大罵英布,于是兩軍展開大戰。
最終,英布的軍隊潰敗逃走,渡過淮河。英布屢次停下來與劉邦的軍隊交戰,都未能取勝,于是他和一百多人逃到長江以南地區。
英布原來和吳芮之女通婚,長沙哀王(吳回,吳芮之孫)派人前去誘騙英布,佯裝和他一起逃亡,將英布誘騙到南越地區。
英布十分信任對方,故而跟隨他一起到了番陽。然而,番陽人卻在茲鄉的一座民宅里殺死了英布。
這個從刑場走出的梟雄,最終倒在了權力重構的血色黎明。他的起伏人生,構成解讀秦漢之際政治嬗變的絕佳樣本——當軍功集團遭遇集權鐵律,個人才能終究敵不過制度碾壓。
英布墓位于今安徽六安,香火綿延兩千年,投射著后人對其矛盾認知。
班固在《漢書》中斥其"反覆亂臣",而六安民間至今流傳著"黥王夜遁"的傳說。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其與韓信、彭越并列,承認其“功冠諸侯”的軍事貢獻,亦感嘆“謀為畔逆,及敗,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