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5 日,烏克蘭敖德薩的當地媒體“杜馬報”的電報頻道有消息稱,敖德薩有一位居民手持武器,試圖將自己的兒子從當地兵役登記處解救出來。“于敖德薩,一名男子攜帶武器沖進兵役登記處,意圖解救其子。”
據該媒體的相關報道,周六清晨,有人在兵役登記處圍墻周邊發現了這位持械男子。經查驗明確,此武器已完成正式登記注冊。據該媒體透露,當下這位男子僅會遭受行政處罰,原因在于違反武器攜帶規定以及擾亂公共秩序。在報道當中,并未提及他是否成功把自己的兒子解救出來。
烏克蘭強化動員的法律于 5 月 18 日開始生效。該文件規定,所有應履行兵役義務的人員需在兵役登記處更新個人信息。
為此,他們要么親自前往兵役登記處,要么在 “應征者電子賬戶” 完成注冊。即便應征者本人未曾親眼見到征召令,該征召令也會被視作已送達:征召令的 “送達” 日期將以文件中標注 “無法當面送達” 的日期為準。法律明確要求,應服兵役者必須始終隨身攜帶兵役證,并在兵役登記處或警方工作人員首次提出要求時出示兵役證。該文件當中未對復員期限做出規定。
自這起事件發生后,當地的民眾對此議論紛紛。有人對這位父親的沖動行為表示理解,認為他是出于對兒子的深切關愛,才會在情急之下做出如此極端的舉動。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無論如何,違反法律和公共秩序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這種做法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據了解,事情發生后,烏克蘭的兵役登記處加強了安保措施,以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過去一段時間,烏克蘭軍隊在前線可以說是屢戰屢敗,損失慘重;僅僅在庫爾斯克地區,烏軍就損失了7萬人,最后,自己還是被俄軍趕了出來;所以,前線的烏克蘭部隊基本上都處于“不滿員”的狀態;沒辦法,基輔政府只能在后方征召青壯年,而征兵的年齡則是一降再降;可惜,這樣的操作,收效甚微;于是,在基輔、哈爾科夫等人,都出現強征的事情;甚至有一些青年人送個外賣,都會被烏克蘭的警察抓走,并毫不留情地送上戰場。也難怪有政治人士哀嘆,就算俄烏現在立刻停戰,烏克蘭要想恢復元氣,也至少需要三十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