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驅動”網站“戰爭地帶”專欄報道,美國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在夏威夷太平洋靶場海岸,成功進行了一次高超聲速防御模擬攔截試驗。此次攔截試驗,美國海軍“平尼克”號導彈驅逐艦向來襲的高超聲速靶彈(實彈),發射了一枚“標準-6”Block IAU模擬攔截彈(非實彈),順利命中目標。美軍隨即自豪地宣稱“標準-6距離擁有抵御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又近了一步”,所以事實果真如此嗎?
公開資料顯示,東風-26于2015年“9.3”閱兵中首次亮相以后,美國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便在次年12月,使用“標準”-6 Dual1導彈在測試中,成功攔截了一枚被稱為是“復雜中程彈道導彈”的靶彈,這枚靶彈代表的大概率就是東風-26。
諸如此類試驗,美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還舉行過兩次,時間分別在2021年5月和2023年3月,靶彈類型均為“中程彈道導彈”,至于攔截彈型號,從“標準”-6Dual1升級成了“標準”-6Dual2。
在最近這次攔截測試中,靶彈仍然保持不變,不過卻增加了高超聲速靶彈-1戰斗部,攔截彈型號則從“標準”-6Dual升級至“標準”-6 Block IAU。
“標準”-6Dual1/2的出現,是因為“標準”-6基本型、Block I型和IA型均不具備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為此美海軍計劃分兩個階段對其進行升級,Dual1主要是換裝了更高性能的處理器,以運行更為復雜的目標識別和軟件跟蹤,用于攔截處在彈道末段的彈道導彈。
Dual2則進一步提高導彈的攔截速度,使得能夠更快地抵近并毀傷來襲目標。最后是Block IAU(“U”意為升級),按照美海軍說法稱,旨在對“標準”-6制導段電子單元進行更新,用以解決過時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5月舉行的測試中,兩枚“標準”-6Dual2未能成功攔截住靶彈,可見該彈性能有待提升。后來在經過一年多的提升,“標準”-6Dual2總算在2023年3月舉辦的攔截測試中,成功將來襲靶彈摧毀,如此雷聲公司便可向美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交差。
劃重點:“標準”-6Block IAU目前還在開發之中,所以美國海軍只能依靠計算機模擬來進行測試。也就是會所,美軍用一枚只存在于PPT之中的武器進行了一次虛擬的“成功”攔截,這事完全演變成了一場鬧劇。
客觀而言,美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聯手發起的這場測試的確值得重視,畢竟他們是奔著東風-26來的,但有兩點也需要說明:一是相較于計算機模擬攔截,后續按照計劃組織展開的實彈攔截試驗,才是重點,“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二是在“標準”-6系列導彈迭代升級之際,距今亮相已有10年的東風-26,同樣也會發生許多變化。
因此這就得要求美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必須“料敵從寬”,負責具體研發事項的雷聲公司,更要把目光放長遠,否則最終問世“標準”-6 Block IAU,仍然會面臨攔截失敗的風險。10年前,外界普遍認為東風-26為實現精確打擊,應具有全程制導能力。即以慣性/星光組合導航、雷達末制導等組成,可確保對美軍的大型海上目標實現“一擊必中”。
東風-26導彈在中段突防時,可采用變軌機動或跳躍式彈道機動,轉入末端突防后,可以運用再入螺旋機動行動。另外就是東風-26的彈頭長約5米,足以裝載誘餌、箔條等多種輔助突防措施。
現在10年時間已經過去,東風-26會發生很多變化,在打擊精度、突防形式、飛行速度、終端毀傷等技戰術指標上會有所提高。特別是突防形式的改變,勢必會讓美導彈防御局與美海軍壓力倍增,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在“標準”-6 Block IAU以后,還在鉚足力氣開發“標準”-6 Block IB,由此可見,東風-26所產生的“陰影”還在加重。
目前解放軍已經打造了一個遠程對海打擊體系,除了東風-21D混合東風-26以外,還有鷹擊-21、空射彈道導彈等高性能反艦裝備,上述武器防不勝防,可對美國航母形成較大威懾力。反觀美軍,只好用這種“模擬攔截”的虛假勝利,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