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清明祭祀祖先
吳國發
2025年4月6日
內容提要:清明節的第二天,4月5日,我們兄弟姐妹7人,家族成員和親戚朋友,一行共20多人,到我父母的墓地,以及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的墓地掃墓,燒香、祭拜。為紀念這次祭拜活動,我賦七言律詩一首。
關鍵詞:清明節 祖先 祭祀 掃墓 七律
今年的4月4日,清明節,確實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月5日,天氣晴朗。我們兄弟姐妹7人,家族成員以及來訪的親戚、朋友,一行共20多人,到我已故父母的墓地(六份公墓),西岸村我伯父伯母的墓地,以及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的墓地掃墓,燒香、祭拜。這是父母逝世后祭拜人數最多、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在參加祭掃活動的20多人中,我是輩份最高、年齡最大的“長者”。
我們這個家族興旺發達。以我父親母親為第一代,家族(包括兒媳、女婿)現有80多人。
這激發了我的詩興,于是賦詩一首。
七律·清明祭祀祖先
吳國發
清明祭祀廿人熙,松柏葳蕤吳門基。
草木繁茂凝浩氣,墓碑列座仰尊儀。
四代祖先香煙裊,百世家風俎豆持。
美德長存昭日月,杏園桃李發新枝。
注釋:
(1)蕤[ruí],指花或花蕊;也可用以指衣服帳幔或其他物體上的懸垂飾物。唐代張九齡《感遇》詩句:“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墓碑列座”:我的顯考(父親)、先妣(母親)的墓碑并列。
(3)“四代祖先”,4月5日,我們祭拜了四代祖先:我的已故父親母親、伯父伯母,我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4)俎[zǔ]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后引申為祭祀和崇奉之意。源自《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漢代班固著名的《東都賦》有句子:“獻酬交錯,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詠仁。”宋代梅堯臣的詩歌《途中寄上尚書晏相公二十韻》有句子:“今將蒿芹薦俎豆,定亦不以微薄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