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午,新化縣上渡街道七里沖村乾豐大院內,一場特殊的聚會正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名老知青重返當年插隊的前豐知青點與五·七園藝場故地,共同追憶五十年前那段難忘的“上山下鄉”青春歲月。
“五十載歲月悠悠,五十載情誼綿綿,五十載星轉斗移,五十載思緒如水?!鄙衔?0時,以“五十載情誼,半世紀回眸”為主題的聚會活動,在主持人楊小波深情地追憶“當年,我們用鋤頭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理想”中來開帷幕。
1975年,一個寒冷的春天,他們這些只有十幾歲的城市青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前豐村插隊落戶,在廣闊的農村天地里開始了人生新篇章。
在那段艱辛的歲月里,他們與農民兄弟同甘共苦,一起勞作、一起耕耘、一起收割、一起生活。
田間地頭,揮灑有他們的汗水;泥濘小路,留下了他們深深的足跡;簡陋的知青小屋,有他們的憂思惆悵;破舊的茶場、工場,有他們的歡聲笑語……
那段日子教會他們的,不只是生存技能,更是如何在苦難中保持尊嚴與希望。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他們雖已年過花甲,兩鬢斑白,但依然難忘在前豐知青點與五·七園藝場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起耕作、收割,在艱苦的環境中結下深厚情誼的點點滴滴。
在接下來的環節,特邀嘉賓袁愈彥、活動發起人代表李冠凡、知青代表游建宇等紛紛追憶了那段艱苦而充實的歲月。
午后,老知青們踏上了“尋根之旅”,重返當年生活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五十年滄桑巨變,當年泥濘的鄉間小路已變成平坦的水泥馬路,低矮的知青宿舍早已不見蹤影。
許多熟悉的老鄉已經離世,當年帶領他們勞動的生產隊長如今已是85歲高齡。唯一不變的,是那口曾經供知青們挑水做飯的老井,依然靜靜地佇立在原地。
走訪過程中,老知青們走進曾經寄居過的村民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吹接械睦相l住上了新樓房,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大家由衷地感到欣慰。
這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重聚,不單純是對青春歲月的追憶,更是一代人對理想信念的深情致敬。老知青們表示,雖然時代在變,但那段特殊經歷教會他們的堅韌品格和奮斗精神,將永遠銘刻在心。
作者 卿躍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