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一縱是華野的主力縱隊之一,司令員為葉飛,因此也被稱為葉飛縱隊。該縱隊在葉飛的帶領下縱橫蘇魯,戰皆硬仗,屢建奇功。
別的縱隊一般都下轄三個師,可葉飛縱隊下轄四個師,分別是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以及獨立師。那么,這四個師的師長都是誰,他們為何軍銜有不同呢?
1師師長廖政國
廖政國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參加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和川陜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期間他也不斷成長,擔任過補充團營長、副團長、代團長等職。
抗戰開始后,他在新四軍任第3支隊6團營長,率部活躍于江南一帶。1939年該部與地方游擊隊合編為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廖政國任支隊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長、師長、軍參謀長等職,率部在華東地區作戰。建國后,他擔任副軍長并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后被任命為軍長。1955年,廖政國被授予少將軍銜。
2師師長劉飛
劉飛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參加過黃麻起義,曾任團政委、獨立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鄂豫皖、川陜蘇區反“圍剿”和紅四方面軍長征。葉飛麾下的幾位旅長,他也是資歷最老的了。
抗戰開始后,他去了新四軍,艱苦轉戰大江南北,直至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期間,曾擔任“江抗”的政治部主任。他在1939年的一次戰斗中負重傷,被送往陽澄湖地區。治療時,面對日軍頻繁的偷襲和掃蕩,他一邊與傷痛疾苦作頑強斗爭,一邊對少數不安心養傷的傷病員做耐心的說服教育工作。
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他率領36名傷員積極組建和擴大革命武裝,堅持敵后斗爭。這段經歷,也有了后來的京劇《沙家浜》,而郭建光這一角色的原型之一就是劉飛。
解放戰爭期間,劉飛任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2旅旅長。后來,部隊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2師,他出任師長。1948年5月,劉飛又升任第1縱隊副司令員。1949年1月起,他又任人民解放軍第20軍軍長。
建國后,劉飛擔任過安徽軍區司令員,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師師長劉亨云
劉亨云是江西人,1929年就參加了紅軍。粟裕任紅七軍團參謀長時,劉亨云在粟裕身邊當參謀。之后,他也跟著粟裕參加了閩浙贛蘇區反“圍剿”和皖浙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抗戰開始后,他仍然在粟裕麾下,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營政委、江南挺進縱隊團參謀長。
抗戰勝利后,他隨部北上蘇北,擔任新四軍第一縱隊三旅的副旅長并兼任參謀長,之后擔任華東野戰軍1縱3師師長。
新中國成立后,他任華東軍區海軍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軍區公安部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1955年,劉亨云被授予少將軍銜。
獨立師師長方升普
方升普是安徽省金寨縣人,參加革命后,他在鄂豫皖蘇區參加了第歷次反“圍剿”斗爭,并隨紅25軍長征。期間,曾擔任豫陜游擊師師長。
抗戰開始后,他歷任晉豫游擊支隊副司令、八路軍129師新1旅團長、太行軍區7分區副司令員等職,長期在中原地區抗戰。
到了抗戰后期,中央軍委命令從太行軍區抽調部隊,組成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由皮定均任司令,他任副司令,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
抗戰勝利后,他參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圍,任中原軍區1縱1旅副旅長,是皮定均旅長的副手。到了華東之后,1旅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獨立師,他任師長,徐子榮任政委。
不過他并沒有像皮定均那樣留在那里,而是回來了華北,并且在1949年擔任了18兵團62軍副軍長,率部參加了太原戰役。
1955年,方升普被授予少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