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多家媒體曝光了殯儀館存在強制捆綁消費的現象。
以某殯儀館為例,家屬為讓逝者在三天內火化,被迫選擇高價告別儀式。
其中,僅8平方米的告別室收費200元,電子屏展示照片10分鐘收費500元,租賃綠植590元,租用9個花圈900元(市場價單個僅20元)。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念兩分鐘悼詞竟然要收費1200元,所謂“接靈納靈”、“扶靈凈靈”等流程收費近千元,火化爐鋪毯280元,紙殼材質的“環保棺”標價880元。
此外,骨灰盒、刻碑等服務均存在數倍溢價,一套流程下來總費用超7000元,遠超市場行情。
有家屬反映,殯儀館以“不辦儀式需排隊八日”為由施壓,利用傳統習俗強制消費。
三刀認為,多地殯葬服務機構存在捆綁銷售、天價收費等問題,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
監管部門雖已出臺相關文件,但部分機構仍通過隱蔽方式規避檢查,如只收現金、不開具正規發票等。
漫天要價的背后,不僅僅是殯葬行業壟斷性經營的荒誕現實,更是對生命尊嚴的公然踐踏。
當死亡不再是生命的自然終結,而是被拆解成可交易的商品,我們不得不追問:殯葬改革究竟是為了文明進步,還是為了方便某些人斂財?
看著那些荒誕的收費項目,家屬們還要在悲痛中被要求簽署"自愿消費"協議,或許這就是被制度性裹挾的無奈選擇。
這種利用人性弱點的商業邏輯,將生命的最后一程異化為待價而沽的商品,其本質上就是權力尋租的一種表現。
說到殯葬行業亂象,其根源在于制度設計的缺陷與監管的嚴重缺位。
殯儀館作為民政局下屬機構,既是政策執行者又是市場經營者,這種雙重角色很容易導致監管的形同虛設。
更令人擔憂的是,殯葬改革出現的嚴重偏差,原本旨在節約土地、移風易俗的火葬決策,如今看來,它已經在某些地方異化成了"斂財的工具"。
除此之外,監管的缺位還體現在價格體系的混亂。
盡管明確要求殯葬服務明碼標價,但部分殯儀館通過拆分項目、只收現金等方式規避監管。
例如,某殯儀館將火化服務拆分為"入爐火化儀式"、"直觀火化"等多個項目,每項收費數百元,這種"化整為零"的收費策略,讓家屬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消費的陷阱。
面對殯葬行業的亂象,制度重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應明確殯葬服務的公共屬性,剝離殯儀館的經營性職能,由地方主導提供基本服務。
其次,建立全國統一的價格監管體系,將殯葬服務納入標準的定價范圍,防止價格虛高。
更重要的是,殯葬改革需要回歸人性本質。
在《尋夢環游記》的世界里,人們通過記憶讓逝者永生。
而在現實中,殯葬服務的本質應是守護這份記憶,而非將其異化為牟利工具。
當殯葬改革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當死亡不再被權力與資本裹挾,我們才能在告別中找回人性的溫度。
這不僅是對逝者的告慰,更是對生者的救贖。
請【點贊】,點【在看】,把文章【轉發】給您身邊的人,謝謝!
微信最近更新規則啦,只有星標這個公眾號的讀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內容更新。記得:點公眾號頭像圖標—點右上角“...”—點“設為星標”,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啦~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謹防失聯,可關注下面小號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