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0年,媒體一再宣稱PC游戲已死。這種悲觀論調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任天堂FC、SFC和索尼PlayStation等家用游戲機的流行而抬頭,在2000年代隨著盜版游戲的興起和開發商對游戲機的重視而抬頭,在 2010年代隨著手機游戲的爆炸式增長而抬頭。甚至在過去的五年里,也充斥著PC游戲最終輸給主機游戲的言論,原因是PC游戲優化太差,硬件(尤其是顯卡)價格太貴。
雖然這些言論背后隱藏著某種趨勢,但這些言論往往目光短淺,或者沒有看清形勢。PC并沒有被游戲主機或手機打敗,盜版或優化較差的PC游戲也沒有決定它們的命運。PC游戲目前所處的黑暗時代可能讓人感覺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但它們會像過去一樣經受住風暴。
20世紀90年代——任天堂和索尼讓PC游戲成為“劣質”產品
任天堂紅白機(FC)于1985年底推出,結束了為期兩年的游戲行業大衰退,在此期間,家庭視頻游戲收入從1983年的32億美元下滑到1985年的1億美元。可以說紅白機(FC)是視頻游戲市場從1983年的雅達利危機中復蘇的最大功臣。
到了20世紀90年代,任天堂于1991年推出了超級任天堂娛樂系統 (SFC),索尼于1994年推出了第一代PlayStation,主機游戲的大流行使得熱門PC游戲已經屈指可數。家用主機平臺標準化的硬件和較低的主機價格被認為是PC游戲份額被蠶食的主要原因。
正如我們所知,《毀滅戰士》《德軍總部3D》等FPS游戲,以及《星際爭霸》《帝國時代》等RTS游戲挽留了人們對PC游戲的最后一絲興趣,剩下的都是一些“劣質”邊角料了(如雷貫耳的初代《命令與征服》銷量僅僅十多萬套,盜版盛行造成的虛假繁榮罷了)。
21世紀初——盜版進一步扼殺PC游戲
軟件盜版行為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存在,當時只是將文件復制到軟盤上這樣最基本的手段。隨著20世紀90年代家庭互聯網接入和 CD的普及,它們成為游戲盜版的新媒介。然而,盜版的真正黃金時代始于21世紀,使用BitTorrent、網際快車、迅雷等點對點文件傳輸程序變得司空見慣,非法下載游戲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PC游戲玩家將游戲價格上漲也歸咎為盜版。
這確實讓游戲開發者感到恐慌,他們認為PlayStation 2和Xbox等游戲機的出色反盜版措施(國外直讀芯片是非法的)意味著PC游戲將消亡。雖然盜版確實令人擔憂,但幸運的是它并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Steam的推出徹底改變了游戲的數字發行方式,DRM防盜也變得更加復雜有效。盜版并沒有消失,但它并沒有扼殺任何東西,更不用說PC游戲行業了。
2000年代中后期——PC游戲成為小眾
Xbox360和PlayStation 3的時代對于PC游戲玩家來說是一個奇怪的時代。并不是說沒有優秀的游戲廠商在PC上發布游戲,而是許多開發者開始優先考慮主機版本。更大的主機市場激勵了索尼和微軟平臺的開發,而投入額外資源和資金開發PC版本則退居次要地位。事實上,《GTA IV》《生化危機4》《黑暗之魂》等游戲的PC版本銷量都很糟糕,許多熱門游戲根本沒有PC版本。
id Software等開發商的獨占聲明更是火上澆油,讓業界普遍認為游戲行業將徹底轉向主機平臺。但我們知道,這并沒有發生。PC游戲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改進,Steam的社區功能在不斷優化,獨立游戲行業也因Steam而蓬勃發展。
主機游戲和PC游戲一直共存,盡管獨占游戲和限時獨占游戲促使許多玩家堅持使用游戲機,但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主機玩家也可以同時是PC玩家,反之亦然。
2010年代——手機游戲取代PC游戲
PC電腦的又一次“死亡”危機來自手機游戲革命。蘋果第一代iPhone 推出后,智能手機帶來了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快的互聯網速度,為更高質量的手機游戲鋪平了道路。從《憤怒的小鳥》《糖果傳奇》《地鐵跑酷》和《神廟逃亡》開始,手機游戲席卷全球。
手機為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加上大多數手機游戲的免費性質,讓許多專家認為PC游戲將再次走向衰亡。當時的分析師認為,當玩家可以在智能手機上隨時隨地玩游戲時,他們將不再投資昂貴的PC硬件,PC游戲很快就會變得無關緊要。
到2015年,iPhone的銷量創下了歷史新高,而PC的銷量卻在下降。此外,PlayStation 4和Xbox One等游戲主機在性能和視覺效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飛躍。
可惜的是,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并未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終結PC 游戲。《英雄聯盟》和《Dota 2》等免費MOBA游戲在PC上蓬勃發展,為PC游戲續命,玩家同時在智能手機和PC上享受游戲的樂趣。
2020年代——差勁的優化和高價的顯卡摧毀了PC游戲
最后,我們來到了現在的十年。2020年,礦潮造成顯卡價格創下了新紀錄。然后,我們迎來了歷史上優化最糟糕的電子游戲之一《賽博朋克2077》,CD Projekt Red的極高期望被bug和性能問題破壞殆盡,原本它可以成為游戲史上里程碑式的游戲。更糟糕的是,這種糟糕的優化在《最后生還者 第一部》《霍格沃茨之遺》《星球大戰絕地:幸存者》中繼續延續。
事實上,近幾年PC平臺每一款AAA大作的優化幾乎都是一團糟,包括國產游戲之光《黑神話:悟空》,即使是再高端的顯卡也無法挽救。PC游戲的另一個致命弱點是AAA游戲開發預算的膨脹,龐大的預算造成:只要游戲銷售表現稍差于平均水平,工作室就會被迫關閉。
所幸還有Steam,玩家對PC游戲的巨大需求依然存在,《埃爾登法環》《使命召喚:黑色行動冷戰》《刺客信條:英靈殿》和《黑神話:悟空》等游戲仍然取得了驚人的成功,盡管PC游戲和硬件行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PC游戲不會消失。
PC游戲能否繼續屹立不倒
在過去的 30 年里,每隔5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款“閃亮”的新玩具,人們也以此一次次地預測PC游戲會消亡。首先是游戲主機,然后是盜版,然后是智能手機。
但是,PC游戲不僅幸存了下來,而且蓬勃發展,每年都在增長。新游戲終端的出現并不意味著PC游戲會失去吸引力。PC仍然是游戲玩家喜愛的出色平臺。此外,游戲機和手機游戲玩家也可以同時是PC游戲玩家——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