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傍晚,深圳寶源路與勞動路交叉口,一串油鍋沸騰的滋滋聲突然被刺耳的撞擊聲撕裂。正在“老楊炸串”攤前等餐的李大姐,眼睜睜看著一輛白色轎車如脫韁野馬般沖來,鐵皮攤位被撞飛十幾米,羊肉串、蔬菜散落一地,一名攤主當場倒在血泊中。“就像拍電影一樣,車沖過來的時候人都傻了!”目擊者回憶時的顫抖,揭開了這場1死3傷慘劇的冰山一角。
失控瞬間:從“日常通勤”到“死神來了”
35歲的李某怎么也沒想到,一次普通的駕車出行會變成人生噩夢。警方通報顯示,當天17時30分,她駕駛的小轎車突然失控,連撞4名路人。寶源路上常年聚集著數十家流動攤販,炸串攤、水果車擠占著機動車道,讓原本寬敞的四車道縮水成“單行道”。有商戶坦言:“這里每天下午五點半準時‘變身’夜市,車要過去得按喇叭開路。”正是這種“人車混戰”的日常,讓突發的車輛失控變成致命災難。遇難者家屬蹲在警戒線外崩潰痛哭的畫面,刺痛了全網神經。而更令人揪心的是,這已是深圳2025年第二起司機突發疾病導致的重大事故——2月8日,一名公交司機在南山區茶光村站突發疾病撞向站臺,造成2死1傷。
雙重拷問:司機健康VS城市管理
李某的酒精檢測結果顯示清白,但“病駕”隱患浮出水面。醫學專家指出,35歲正是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的高危期,而現行法規僅對職業司機有定期體檢要求,普通駕駛員的健康監測完全依賴自覺。網友犀利發問:“每天成千上萬司機握著方向盤,誰知道哪個人下一秒會突發心梗?”另一邊,流動攤販與市政管理的“貓鼠游戲”釀成苦果。盡管深圳早在2023年就出臺《路邊攤經營管理辦法》,但寶源路的攤販們仍和城管打游擊——收攤車裝上滑輪,見執法車來了五分鐘就能清場。這種“你來我走,你走我來”的拉鋸戰,讓道路安全隱患始終懸而未決。
生命課代價:我們還能做什么?
慘劇發生后,三大爭議撕裂輿論場:
- 司機健康預警:是否該強制普通司機每年提交體檢報告?某網約車平臺從業者透露:“我們每季度體檢,但私家車主可能十年都不查一次心電圖。”
- 攤販生存權與安全權:有攤主哭訴:“知道危險,但正規夜市攤位費每月8000元,我們擺路邊純屬無奈。”
- 道路設計缺陷:城市規劃師指出,寶源路周邊3公里內無合法夜市,民生需求與城市治理嚴重脫節。
深圳交警的后續通報中,“進一步調查處理”六個字意味深長。而網友的評論更扎心:“不能總等出人命才整改,那些被撞飛的炸串,都是底層百姓的活命錢啊!”
結尾:
當清理現場的灑水車沖走最后一絲血跡時,寶源路的攤販們又推著改裝三輪車悄悄回來了。這場用生命換來的警示,能否真正喚醒對“病駕”隱患的重視?能否催生夜市攤點的合法生存空間?答案或許藏在下一個黃昏的路口——是繼續“用危險換溫飽”,還是構建起守護生命的雙重防線?正如遇難者家屬的泣血追問:“如果早點管好這條路,我的家人是不是還能活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