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肇慶高新區舉辦一場科技與人才的盛宴——“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肇慶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人才要素聚合項目集中簽約活動。32個涵蓋科研合作、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平臺共建等多個領域的項目簽約。
這些項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領域的聯合研發,也包括針對高層次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定制化培養計劃、多個平臺共建項目的落地,將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撐,助力肇慶高新區加快構建“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生態。肇慶高新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加快創新和人才要素集聚,努力將肇慶高鼎端科教走廊建設成為資源密集、服務鏈條完善的教育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高地。
客商參觀低空經濟產業化項目。肇慶市融媒體中心通訊員 郎鵬翔 攝
以創新為驅動
產教融合已有良好態勢
依托肇慶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過去一年,肇慶高新區持續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產教融合方面,肇慶高新區搶抓契機,舉辦2024年肇慶市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高校校長“大旺行”活動,有力地推動肇慶高新區產業優勢和科教走廊人才優勢、科技優勢的緊密結合,聯合10所高校成立產教聯盟和高校聯盟。
同時,肇慶高新區在全市率先發布《加快推進高鼎端科教走廊與肇慶高新區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進一步促進肇慶高新區與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的深度合作,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優勢與產業資源的對接融通和聯動發展。
在科教融合方面,肇慶高新區以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企業為牽引,以相關高等和中職院校為主體,積極申請創建市域產教聯合體。目前,已有肇慶小鵬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瑞慶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肇慶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等5家大學和中職院校,以及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等3家科研機構和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加入了聯合體。這一聯合體的成立,不僅提升了肇慶高新區的科教融合水平,還為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肇慶高新區還積極探索與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高校開展“一試雙元三證”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暢通工程師培養與評價的快速通道,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急需相結合,為肇慶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博士雙師制”破冰
校地企合作縱深推進
當日活動現場,旨在促進產教深度融合聚力的創新舉措——“博士雙師制”項目啟動。該機制以企業博士擔任高校兼職教師、高校博士兼任公司產業導師的“雙重”身份承擔高校、企業特定教育教學和技術創新任務,實現“高校智力”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現場,肇慶學院、肇慶醫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與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金三江(肇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簽署校企“博士雙師制”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將互聘20名博士擔任兼職導師或產業導師,共同承擔高校教育教學和企業技術創新任務。
自去年下半年謀劃推進“博士雙師制”以來,肇慶高新區已發動參與高校4家、企業或研究院創新平臺34家,導入高層次人才高校博士203名、企業博士110名,挖掘高校崗位需求和技術創新需求35個,通過數字化信息平臺匹配和“一人一策”專項對接,已推動來自肇慶學院、肇慶醫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3所高校的10名博士與智華網聯、創智裝備等企業、來自粵微生物、博匯新材、西江實驗室等10家企業的博士與肇慶學院、肇慶醫學院、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3所高校實現“雙任”。
未來產研院展實力
創新成果助力產業升級
肇慶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簡稱“未來產研院”)是肇慶首個聚焦未來產業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新型科研平臺。自成立以來,依托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等主導產業的戰略布局,充分發揮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劉興軍教授團隊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前沿技術優勢,以“筑巢引鳳”模式引入低空經濟領域相關企業。聯合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打造肇慶市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學院,已建設先進的飛行場地和智能化產線,重點聚焦無人機在航拍測繪、消防應急、安保救援、電力巡檢等場景的示范應用,為推動肇慶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天,未來產研院分別落地氫能、鋰電無人機組裝生產和無人機飛手試訓2個項目,并與高校、企業簽署共建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聯合實驗室和產業學院的合作協議,通過“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培育實現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雙向突破。
同時,未來產研院與肇慶市交警三大隊簽訂“空地立體式交通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項目合作”協議;聯合廣東匯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打造電力行業“空天地”一體化智能巡檢項目。
“數字博創”平臺上線
人才引育機制取得新突破
為進一步提升人才引進和培育效率,肇慶高新區上線了“數字博創”平臺。該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將肇慶高新區主導特色產業企業博士博士后“三站一基地”人才、技術、項目需求模型進行數字化重構,推動外部資源和需求同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成果轉移轉化聯動協同,實現“政校企產學研”數字化匹配。
同時,平臺對校企資源匯聚、人才、技術、項目需求、合作進展及成果、科研設備共享等內容分層次進行數據化展示,推動形成人才、技術、項目、科研設備大數據庫。
截至目前,平臺首期已導入肇慶高新區34個博士(后)創新平臺及高鼎端科教創新走廊4所高校310多名博士信息,已累計發布企業技術需求35項,已開展合作項目20個。
為響應“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平臺還實施了“博士經紀人”制度。今年3月,肇慶高新區發布“博士經紀人”招募公告,包括廣東省博士博士后人才發展促進會、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廣東博士科技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和平臺公司等在內的首批6家專業機構入選。這些機構將以市場化機制引導創新要素圍繞博士(后)人才集聚融合,為肇慶高新區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人才動能。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陸志鋒 通訊員 賴小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