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孜州,有各類自然保護地81個,這幾天,隨著氣溫回暖,保護區內的“小可愛們”開啟了春日“遛彎”模式,當地新一輪的監測巡護工作也同步展開,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殖保駕護航。
在色達縣泥拉壩濕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經長途飛行抵達后,正悠閑踱步、自在覓食。此外,斑頭雁等眾多水鳥也結伴而來,與藏原羚等“原住民”一起,構成一幅和美生態畫卷。
甘孜州色達縣林草局生態修復股技術人員 德確:我縣境內各類高等植物種群達到381種、高等野生動物種群達到265種。目前,我們平均6平方公里配備1名巡護員,進行常態化巡護,為它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
色達縣境內有泥拉壩、年龍等4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61.01萬畝。近年來,當地通過開展濕地修復、林草復綠、填溝堵渠等工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甘孜州色達縣林草局副局長 楊小鴻:我們將計劃實施13個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攻堅55萬畝生態復綠,以生態治理筑基,構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
同樣開啟“保姆式”巡護的還有石渠縣,4月起,近300名生態管護員將分區域對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常態化巡護。
甘孜州石渠縣長沙貢瑪鄉黨委書記 青美多吉:保護區內沒有開發公路,巡護員們騎摩托或馬進行巡護。主要看是否有動物需要救助,還有對牧民進行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石渠縣通過“生態效益補償+巡護”模式,建立縣、鄉、村、戶四級聯動保護體系,先后兌現補償資金1667.01萬元,對濕地進行全域管護。
甘孜州石渠縣長沙貢馬鄉駐村第一書記 葉榮俊:保護好長沙貢馬濕地也是我們駐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去年,我村群眾通過(中央財政)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人均增收7359.12 元,實現了濕地保護和村民增收的有效結合。
來源/ 四川觀察
編輯/ 黃星潔
校對/ 毛莉泓
責編/ 楊雪
審核/ 白馬
監制/ 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