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隔壁工位的程序員老張,因為項目延期被領導痛批,結果他當場甩出一份聊天記錄截屏:“這個模塊明明是小王說負責的!”整個會議室瞬間安靜如雞,小王的臉綠得跟Windows死機畫面似的。這種“甩鍋精”在職場簡直比蟑螂還常見,今天咱們就聊聊怎么對付這群“責任刺客”。
1. 先認人:職場甩鍋俠的四大面相
茶水間老油條們總結過,甩鍋黨分門派——
“太極宗師”:張口就是“這個不歸我管”,閉口就是“你找XX部門問問”,活像個人形轉接器;
“失憶癥患者”:上周剛答應的事,這周能睜眼說“有這回事?”;
“新手指引NPC”:專坑實習生,項目成了是ta指導有方,黃了就是新人能力不行;
“祥林嫂Pro”:每天在工位循環播放“我太難了”,活像個人形BGM,出事時哭得比竇娥還冤。
識別出這些特征,你就成功了一半。下次聽到同事說“這個你比較專業”,請自動翻譯成“鍋來!”
2. 接化發三連:職場防背鍋速成班
第一式:接鍋要優雅
某次項目會上,產品經理把數據錯誤甩給我,我當場打開會議紀要:“3月15日會議確認過數據由產品部提供,需要調取原始記錄嗎?”肉眼可見對方額頭滲出冷汗。記?。褐匾獪贤ū仨毼淖至艉郏⑿帕奶靹e清空,郵件抄送要到位,關鍵時刻這些就是你的免死金牌。
第二式:化鍋講策略
去年合作過的設計部小哥有招特絕——遇到甩鍋,他就搬出項目管理表:“這部分在甘特圖第3階段確實劃給市場部了,要不咱們現在拉個會確認下?”瞬間把個人矛盾升級成部門協同問題,甩鍋的立馬慫了。學會用制度武器,比扯嗓子吵架體面多了。
第三式:發鍋要穩準
財務部Lisa姐是反殺高手,有次被同事甩鍋,她當著領導面打開錄音:“上周你說‘反正領導不看明細’,所以我才沒做備注。”說完還補了句:“當然也可能是溝通有誤會,咱們以后多確認?!奔却疗浦e言又顯得顧全大局,堪稱教科書級操作。
3. 自保金鐘罩:打工人必備防坑套裝
工位擺件三件套:
帶時間水印的筆記本(證明idea誕生時間)
錄音筆外形的U盤(心理威懾大于實際用途)
《勞動法》封面的臺歷(懂的都懂)
聊天話術防彈衣:
“這事兒咱們拉個群聊?”(防止私聊被坑)
“我先請示下領導?”(拖字訣化解突然甩鍋)
“你剛說的需求我復述下,看對不對?”(確認式反擊)
茶水間情報網:
跟保潔阿姨混熟能掌握誰常加班,跟IT小哥搞好關系能恢復誤刪記錄,這些邊緣情報關鍵時刻比獵頭還管用。
4. 長期生存法則:把鍋煉成墊腳石
前領導教過我狠招——每季度主動做次《工作流程優化建議》,把常被甩鍋的環節寫成制度漏洞。去年我就憑這招把跨部門協作流程規范化,現在遇到甩鍋的直接甩制度文件,還意外拿了年度創新獎。
更絕的是帶團隊后,我在周報里新增“協作亮點”專欄,專門表揚主動擔責的同事?,F在組里搶著背鍋的魔幻場景,堪比大媽搶超市特價雞蛋。
最后說點大實話:
職場甩鍋本質是種權力試探,你退一步TA就進一尺。但記住三點:
別當道德標兵(該甩的鍋得學會優雅轉移)
別做沉默羔羊(有理有據的反擊反而贏得尊重)
別怕正面剛(特別是當你握著證據鏈時)
下次再遇甩鍋俠,不妨學我工位擺個搪瓷缸,上面印著“這個鍋我不背”——有些態度,得讓全辦公室都看得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