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所在的那所高中,是縣城不多的公辦高中之一,生源多數都是那些農村來的孩子。
而且大多數成績很差。
成績好的都去了一中,成績不好但是有錢的都去了私立高中,剩下的那些成績又不好家里也不怎么有錢的,都來到了我們那個學校。
前段時間我班的一個學生不上了,把他媽媽急得跟什么似的。
為什么就不上了呢?問學生,學生就是一句話,覺得上學沒意思。而且自己嘟嘟囔囔:上學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學,考上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還不如不上。
高中階段退學,我親手經歷了有四五個。
其實孩子們通過網絡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農村原有的土地對這些孩子的約束越來越小。你會發現,在農村不少孩子在初中畢業以后,甚至初中沒上完就外出打工了。一家三口,結婚早的甚至一家五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加上孩子全部在外面打工,幾年下來收入也是非常可觀。
帶著可觀的收入幾年后給孩子買房結婚,然后小兩口再外出打工,已經形成了一個循環。
而這種情況在農村并不少見,而且有成功的經驗,有成功的事實,一些農村的孩子們也開始逐漸萌生了對外面世界的想法。
再加上高中本身就很難,很多學生費了半天的力氣還跟不上課,尤其是物理,只能考個二三十分,慢慢地就對讀書絕望了,讓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出路。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都相信讀書改變命運。但是目前,讀書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講是沒辦法改變命運的。大概也因為這個,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受到了影響。
學生退學甭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也有父母支持孩子不讀書的),鄉村中學的老師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鄉鎮學生讀書的欲望越來越少。
如果國家再不出手,那農村的孩子真的就不會再讀書了。
最近幾年,全國范圍內大量的村小學和鄉鎮學校被撤并,導致一些農村的孩子被迫往縣城或者更遠的地方就讀。
雖然不收學費,但是交通、租房等費用也被迫增加,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的留守兒童。除了極少數天資聰穎的,這些農村孩子很少有人能讀書讀出來的。
教育的核心其實不是教學,而是管理。這些孩子無人管理,考出來好成績的可能性很低。
就更不用說師資流失和教育質量的下降了。比較夸張的一個數據,我們這兒在前兩年中考,有個鄉鎮中學沒有一個人能考上高中,這還是在有指標生的優惠政策下。
更讓人難以啟齒的是,留下來繼續讀高中的學生,也很少有人能夠考得上本科。僅僅是最差的本科也很難考得上,更不用說遙遠的985了。
最近幾年山東省高考的升學率,本科大概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加上大專大概在70%左右,農村學生大多數都集中在二本和高職院校,重點大學出自農村的非常少。
相信國家也已經看到了這個趨勢,所以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了振興縣中的口號。
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應該是一項付諸實踐的行動,否則長此以往,農村的教育真的會越來越困難,農村的教育生態也會越來越糟糕。
農村教育困境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社會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果國家再不及時出手,農村孩子徹底喪失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城鄉差距將會進一步加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