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莘城公寓內十幾棵白玉蘭連成一排盛放,是十分少見的社區美景。
但在1800多戶居民看來,今年初春的快樂不止這一個——91.1%的業主“點頭”,小區20多年未曾大修的樹木開始集中修剪。
消息傳到其他小區,很多人大呼“不可思議”,修剪樹木是當下最具挑戰性的社區工作之一,就這么解決了?
就在許多小區的樓上樓下還在為樹木要不要修剪、怎么修剪而爭執不休時,一批“莘城公寓”已經達成共識,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修剪樹木涉及大部分居民,攪動多方利益與神經,“91.1%”的背后,藏著怎樣的破題思路?
莘城公寓小區業主大會表決票統計表。 受訪者供圖
莘城公寓內,正在開展大規模的樹木修剪。 陳璽撼攝
修復自治體系
當12345市民熱線后臺頻頻跳出相關的投訴舉報時,修剪樹木這件事已變了味。
根據《上海市綠化條例》,居住區綠地明確由業主委托的物業管理企業或者業主負責養護。居住區內的樹木生長影響居民采光、通風和居住安全,居民提出修剪請求的,養護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組織修剪。
責任很明確,但實際操作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對需要用較高強度來修剪的樹木,業主意見難以統一,業主大會開不起來,就算開起來也通不過。
被樹木遮蔽陽光、阻礙通風的居民忍無可忍,只能跳過業委會和業主大會,找居委會、街鎮、屬地綠化部門等討個“解法”。
可在社區自治機制失靈的情況下該如何解、誰來解,法律法規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于是,居民只好反復投訴,希望引起關注。
“自治機制‘癱瘓’的小區,很難按照法定程序推進樹木修剪,只能借外力。”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高級工程師鄒福生坦言,各級綠化部門沒有權利替居民做決定,但事實上,現在大量精力花在了協調小區樹木修剪上,尤其是處理各類投訴,這超出了技術指導單位的職責范圍,可不這樣做,居民的合理訴求很難得到解決。
近年來,的確有不少部門和單位手把手推動社區在樹木修剪方案上達成共識,但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且,本可自治解決的社區事務頻繁借外力,極大地占用了有限的公共資源。
社區最終還是要自尋出路。
眼下,莘城公寓正被油鋸和登高車作業的轟鳴聲占據,其中夾雜著的幾聲暖心問候引人注意:“離樹遠一點,別被砸到!”“去休息吧,換人來盯。”
居民關心的人是業委會副主任,68歲的焦士峰。小區高大喬木修剪方案通過后,他一直撲在一線,監督修剪質量,提醒周邊居民注意安全。
很難想象,這樣和諧的社區9個月前還是個“爛攤子”。第六屆業委會上任沒多久,就因為前任遺留的工程欠款成了被告。
“這么多年,高的香樟都碰到五六樓了,是該修剪,可人家不放心把工程交給業委會。”焦士峰表示,新業委會的重點就是修復信任。
去年,業委會干了幾件大事:揪出了違規收取停車費的門崗人員、為800多輛電瓶車解決了充電樁、給老化電梯進行徹底“體檢”。很快,“業委會總算像樣了”的評價多了起來。
于是,當臺風“貝碧嘉”刮倒了幾棵樹、砸到了幾輛車后,業委會覺得,重提樹木修剪的時機到了。最終,業主大會表決,91.1%的業主投了同意票。
“大家都意識到,這不僅影響幾戶居民的采光通風,更關系所有人的安全。”焦士峰坦言,事先想到了這次能通過,但沒想到支持率那么高。
社區重建了信任,自治體系在互相理解包容的照護下逐漸愈合。
緊張的車位是許多小區的矛盾點,能力強的業委會通過解決車位問題獲得大家的支持。圖為金色雅筑的路面停車位,通過設定單向通行、劃出地面車位、調整停車費等方式,該小區的停車位增加了100多個。 陳璽撼攝
金色雅筑“開發”小區內荒地,變為促進社區共治的美麗花園。 陳璽撼攝
“團購”降低成本
召開業主大會征得同意,只是第一關。緊接著是第二關:錢。
修剪樹木一般用小區公共收益或維修基金,但要在本就緊缺的大盤里“拔幾顆牙”,難度不小。
多數小區會為了降低修剪成本而選擇“跑量”或“拼單團購”。
“精修一棵樹,大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我們用‘跑量’和專業養護公司殺價,平均下來350元到380元一棵,包含人工修剪、設備租用、垃圾清運等在內。”金色雅筑業委會副主任張志云介紹,小區里2000多棵樹木有近200棵需要進行較大程度的修剪,因此在議價上相對從容。
修剪規模不大或資金短缺的小區并非無路可走,可以通過“跨區”合作來“跑量”。
2023年,一種“團購”模式在新華路街道多個有修剪意愿的小區傳開了。街道排摸情況后,把有需求的物業公司拼成“采購團”,和綠化養護單位談價,最終把登高作業車加上人工的費用“砍”到每棵200元至650元(按高度分4種規格:6米至10米、10米至15米、15米至20米、20米至25米)。這個“抄底價”讓為錢犯愁的業主們眉頭舒展開來。
循著類似思路,一些小區還添置和共享起了樹枝粉碎機。在長寧區的華山嘉苑、浦東新區的紫薇和苑,樹枝就地粉碎,產生的碎塊和粉末可以用作樹穴覆蓋物,也可以制成土壤介質“反哺”小區,用來改良土壤。
程家橋街道聽說了粉碎機的好處,發動倡議,讓轄區一家物業公司捐贈了一臺,共享給有需要的小區使用。
“登高車的租用、修剪下來的垃圾的清運,才是開支大頭。”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棵大樹常規修剪產生的枝條,通常可在三至五分鐘內粉碎完,即使不能就地循環利用,垃圾清運費也能比以往節省一半以上——原來三四車垃圾車才能運完的枝條,現在變成一兩車就能運完的碎末。目前,在程家橋街道,一輛4.2米車輛的清運費用在1000元上下/次。
物業管理企業是法定的居住區綠地養護責任方,在“拼單”方面更應發揮作用。
去年,浦東新區在全國首次試點設立以街鎮為基本覆蓋范圍的區域物業聯盟模式,在50個規模化示范區內共享物業聯盟服務,不少物業服務欠缺的小區就搭上了周邊社區修剪樹木的“順風車”。
上述這些模式,總還有小區無法覆蓋到,類似的“拼單”服務能否以平臺的方式推送給他們?
鄒福生表示,綠化主管部門不能向社區推薦市場服務,但鼓勵生活服務類電商、專業服務采購平臺等經營者開設與綠化養護相關的板塊或頁面,公開服務內容、價格及小區業主的“消費評價”,讓苦于找不到高性價比修剪渠道的小區有更多選擇。
“我們是萬科物業,有專門的服務供應商平臺,加上業主能力強,選擇還是蠻多的。”張志云坦言,不是所有小區都有那么多選擇,有些區域就一兩家工程公司“壟斷”,價格難談、質量難保,這種“信息孤島”一定要打破。
新華路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在社區推廣大樹修剪“團購”服務,讓大設備能以較低的租賃價格進入小區作業。 受訪者供圖
浦東新區高橋鎮新城一居在社區里探索樹枝粉碎機。 受訪者供圖
早點攤開來講
本以為過了前兩關,修剪就順利了,但還有更考驗人的問題:修剪方式。
綠化管理部門收到與小區修剪樹木有關的投訴舉報中,“過度修剪”是占比最大的問題。
“修剪前相對還好,可只要啟動修剪,各種各樣的意見就來了。”莘城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國炎坦言,很多居民傾向于憑個人主觀的喜惡來判斷樹木修剪得好不好,住在高層或平時不受樹木遮光擋風影響的居民,看到修剪動作稍微大一點,就會說這樣難看,或者樹會長不好、枯死;住在低層或生活受樹木影響的居民,則盯著上樹工,反復叮囑“多修點”,雙方爭議僵持不下。
事實上,修剪樹木是門技術活,并非很多人以為的那般簡單。
以爭議最多的回縮修剪為例,水杉回縮修剪后的高度最低可以到原來高度的三分之二(并且保持5層以上的分枝),但和附近采取常規修剪的水杉一比較,容易被誤認為“砍頭”;常綠的香樟采取回縮修剪后,雖然保留了兩三級以上的骨架和部分小枝,但綠意短期內大幅減少讓很多居民無法接受。
金色雅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李寧告訴記者,意見和矛盾其實早就已經有了,與其到了開始修剪時才爆發,不如在早期就攤開來講,爭取達成共識。同時,為了防止互不相讓的情況發生,還必須找一個懂技術、有公信力的“老娘舅”,在相持不下的時候“一錘定音”。
最近,金色雅筑的居民發現,小區里很多樹的樹干上都噴了一道紅漆,還掛了塊牌子“待修剪”。好奇的居民跑到居委會詢問,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大樹議會”,有什么顧慮和建議,相關利益方都能找到彼此,面對面說清楚。
50號樓居民周峰住底樓,被樹蔭擋得不得不長期開燈,他主張對和他只隔兩米的一棵香樟采取回縮修剪:“不同意的人不太愿意暴露自己,到了開業主大會才投反對票,又或者等到啟動修剪后投訴,這時候溝通成本很高。”
有了充分了解彼此訴求的平臺,周峰獲得了高層鄰居的理解,雙方還在東明路街道城市建設管理事務中心“老法師”的協調下,把修剪“手勢”都確定了下來——在符合規范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盡可能多保留一些側枝和樹葉。
莘城公寓還請養護公司在綠化專家指導下修剪了兩棵“樣板樹”,一棵是1號門小花園252號樹,采取常規修剪;一棵是35號樓南面的208號樹,采取回縮修剪。在啟動大規模修剪前,專門組織居民來參觀、討論。
遇到擔心回縮修剪會傷害樹木的居民,莘城公寓曬出了其他小區回縮修剪時和隔年的照片、視頻,看到樹木不僅長回了“頭發”,“發型”還挺好看的,很快打消了顧慮。
“我們調研發現,社區對修剪技術的公益指導有強烈需求,如何充實這批‘老娘舅’隊伍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處長齊玉梅表示,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廣的市民園藝中心和社區園藝師就是很好的“老娘舅”載體,充分發揮各級林長作用也能激活社區在綠化養護等方面的共治。
雖然社區在修剪樹木上促進共治的智慧很多,但本質上都是當樹木到了不得不修剪的時候才逼出來的應對之策,有沒有“不拖到最后”的解決辦法?
莘莊鎮城市建設管理事務中心綠化專管員黃成透露,一種精細化養護的模式正在莘莊鎮試點,與其幾年大修一次,不如把費用平攤到每一年的常規養護中,通過抽稀、撥芽等精細化養護手段來控制樹木的長勢,“重修剪輕養護的觀念要轉變,從長遠來看,持續的高質量養護,無論從成本,還是對社區的影響、自治能力的要求來說,都低于‘臨時抱佛腳’”。
莘城公寓的“樣板樹”,公示回縮修剪的樣子。 受訪者供圖
金色雅筑計劃修剪的大樹都貼上了標簽。 陳璽撼攝
原標題:《這件事攪動多方利益與神經,卻有小區“不可思議”地解決了》
題圖來源:陳璽撼攝 圖片來源:陳璽撼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璽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