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貿易戰說實話懂王很流氓,簡直無底線,明搶!但是我們沒辦法,手里沒什么能用的牌,說實話跪也沒用,打也打不贏,就只能看怎么盤活!
今天我想給大家從頭到尾的剖析一下這次中美關稅互懟的真實狀況,真相很殘酷,只掌握在少數人眼中,大部分視頻都是博眼球和流量的。我講的東西不一定全對,但一定是相對客觀全面的。
一、中美貿易戰的核心矛盾與實力對比
首先丑國敢對著全世界挑戰,人家就是有實力的,你想想看,我本身是一只小弱雞,我敢對一個強者去挑戰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家敢對全世界都發起集體加關稅,是有籌碼的。他掄起關稅大棒的國家,對他來說是貿易逆差的國家。
以我國為例,我們對丑國的出口是5000億,那他們對我國的出口是2000億,對他來說他有貿易逆差3000億,他加你關稅34%,他收你錢是5000乘以34%,你加回去34%,你只能收回去2000乘以34%,你怎么跟他杠,他無論如何都是賺的。
而且,我們是一個人口大國,他們出口的是高科技產品,我們出口低端商品。他如果把我們的5000億出口堵死掐掉,我們很多民眾都要失業的。但我們加回去丑國34%的高科技產品的稅,對他們的影響來說是相對來說有限的,首先他人口少,再次他GDP的總金額比我們還少,這2000億出口我國占他們的GDP的比例是很小的,但占我們GDP的比重是很高的,
2024年出口額占比GDP份額是15%,但丑國貢獻的利潤占比65%左右,人家是消費大國,我們是制造大國,如果我們完全沒有丑國出口額了,對我們的GDP的增速影響是1.9%,中金預測的是這次加關稅對我們GDP增速的影響是0.7-1.5%之間。你要知道2024年的GDP增速就只有5%左右,如果去掉1.9%,那我們的增速就是3%。2025年的目標也是5%, 這2%要從哪里來?
二、中國外部應對的多重困境
1、傳統拉動模式失效:
我們現在房地產沒法搞。房地產本身就要控制了,3線城市城鎮化都搞完了,地鐵也修完了,公路也修完啦,我們還能搞什么?搞城市建設,舊改?電力,水利?像18年,19年丑國像我們第一次掄起關稅大棒時,我們就是靠一帶1路走出去,來拉動我們的整個GDP,還有就是建修鐵路,修高鐵,現在你搞什么?那就還是只能往外看,
2. 盟友與替代市場難尋
(一)東南亞:同為制造國,零關稅作用有限,且越南等“跳板”被美國針對(加稅44%);
現在你跟東南亞結盟有毛用啊,因為東南亞它跟我們一樣,都是制造大國,屬于那種生產很便宜的東西,說不定比我們還便宜,你和他們零關稅對于我們來說,用處有限,再加之,和東南亞搞0關稅被堵死了,越南是我們18年,19年的盟友,都被加了44%的稅,你通過越南作為跳板,再出口到丑國這條路被堵死了。
(二)歐洲:面臨美國關稅威脅,且中歐順差導致談判被動;
有人又說了,我們要置換丑國這么大的一個出口額,那和歐洲結盟0關稅,歐洲人和有錢,首先歐盟和丑國是順差,丑國的關稅大棒一樣打向他們,如果我們跟歐洲結盟,那丑國佬會怎么對待歐?歐洲是不是加更高的關稅?誰讓你跟我國結盟的,再一棒子把歐洲打死,他們也會拿捏那個程度的,看歐洲急了就給他點甜頭,這兩天又開始說他們繼續保護北約,但是歐洲要加軍費。
再加之,我們現在和歐洲也是順差,也就是說我們出口到歐洲的金額是大于進口的,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國,對于大部分國家都是順差,在談判桌中是很難處于談判優勢的,換句話說,即使談妥了,也是要被刮幾層油。
(三)日韓:受美國關稅波及,但中日存在歷史矛盾,韓美關系緊密,結盟風險高。
那我們和哪些國家進出口相當呢?只有日韓了,和小日本我們是國仇家恨,小日本這次也是沒被躲過的,丑國一樣加了他們20%的關稅,他和我們結盟會不會也被丑國佬報復呢?韓國也是同樣,丑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國,對于大部分國家都是貿易逆差,換句話說,我加誰的稅我都會賺。
三、美國關稅戰的短期邏輯與長期算盤
1. 短期“以戰養戰”:
很多人又說了,那丑國現在加關稅他不也挺慘,工人去游行示威了,股市暴跌了。是,目前是有一些問題,但我們要知道這些問題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普普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不是真正的問題。
工人上街鬧了,前面我們說了,他是消費大國,他收的34%的關稅一定會多于他出口出去交的34%多,那換句話說他是賺的,他賺的關稅就用來補貼那些出口受損的人,比如他們是農業大國,那我就補貼給農民34%,再出口到我國,還是按照原價賣,他們的出口還是照舊不受影響,但是,因為我是貿易逆差,補貼完之后,我還有錢剩呢,剩下的錢干什么?我們知道丑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3.6萬億美債的窟窿,那就用來還債了,也可以用來補貼企業,降稅發展企業。而且國外的產品再丑國沒有價格優勢了,他們本來制造業就很薄弱,是一個中空的國家,這下他們可以發展他們的制造業了。
2、美真的滯脹嗎?
然后又有人說了,全球都加他稅,他物價飛漲,會陷入滯脹。我們首先明白什么叫做滯脹,滯脹就是通貨膨脹率高企,但是GDP增速很慢,消費跟不上去。說他們進入滯脹的人是想當然,沒有事實依據的,是盲猜,更多的是一種我們盼望他進入滯脹,但他們一定會進入滯脹嗎?
你要知道,我國是一個儲蓄型的社會,丑國是一個消費型的社會,這個加稅的消息一出來,丑國的沃爾瑪都被搶空啦。丑國人他本身就是不存錢啦。在歷史上他們都是最有錢的人,過慣了奢侈的日子,突然物價變貴了,難道他們就會少消費嗎?一個富人很容易改變他大手大腳的習慣嗎?比如他以前消費100個蘋果啊,賣價是10塊錢,現在是加了34%,賣價是13.4塊,他們就只吃90個蘋果了嗎?不一定的,如果他們只買90個蘋果了,那這樣子就會導致他們的消費跟不上通脹,就會滯脹。
要是他們真的還是像原來一樣消費100個蘋果,那這個他們的經濟增速還是在的。而且他們的制造業在復蘇,制造業的帶來的增速也可以彌補只消費90個蘋果帶來拖累。而且丑國上個月的通貨膨脹率是2.9%,誰說他們是滯脹了,說滯脹的只是我們的期望而已,我們要看數據實事求是。
3. 政治與金融收割:
又有人說了,丑國的金融體系崩了,股市不都暴跌嘛。市場避險情緒是有的,但我們還是要看長遠影響,加稅會推高丑國的物價,會導致丑國膨通貨膨脹率上升,那通貨膨脹率上升,就會導致美聯儲不降息了,它要加息了,美聯儲降息的根據是通貨膨脹率低于2%,他會降息,他上個月是2.9%,所以他沒降,現在通貨膨脹率更高,就更不會降了,如果漲的非常高,他會加息,它加息又會導致全球的熱錢全部往丑國涌,又會推高丑國的股市。
其實這個這一招就丑國佬用了這么多幾十年,就不停的加息,不停的收割全世界,背后的大邏輯還是老一套。而且普普這么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肯定是他選舉的時候答應了資本家,現在加稅就是為了兌現承諾,保證這些資本家的利息,把我們趕出丑國市場。
第二,為了保證績,他先把那個股市打到谷底,他可以找借口說這個是上一任留下來的爛攤子,我才上任一個月,這個爛攤子是上一任留下的,后面股市上來了,經濟上來了就是我的政績。到了明年要選舉的時候,他就還有可能繼續上臺,因為他農民用加的關稅補貼了,工人們有工作了,企業家減稅了搶占了市場份額了,那個選票就自然是他的了。
四、歷史教訓與當前國際博弈格局
還有人說了,歷史上有一次,90年代,丑國也是對全世界這樣高額的加稅,導致他股市當年暴跌了40%。那時候跟現在不一樣的,那時候老美是全球制造業中心,他對別人都順差,就和我們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所以全球形成了貿易聯盟對付他,他就死了。
那時候老美的制造業占到全球48%,跟我們現在情況一樣,他是出口國,然后他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去加稅,他覺得歐洲那些國家都比他體量小干不過他,然后歐洲形成了貿易聯盟,就把他搞得大蕭條了。貿易額降了一大半,國內大面積失業。他們后來換了個總督把關稅都取消了。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丑國以外的國家搞0關稅,別被全世界一起擠兌。
我們是個出口國,0關稅對我們來說是最有利的,關鍵是別人愿意不,因為我們的消費能力比生產能力低的多。所以我就說,我們的位置很糟糕,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我們對大部分國家都是順差,誰都跟你不是一條心。老美當年就是把關稅降了,然后他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積累了大量財富,把自己搞成消費國和高科技輸出,這就站在了食物鏈最頂端,我們的問題就是沒有那個機遇站在頂端。
對于丑國來說,他們是可以接受短期的小幅衰退,長期解決國內制造業空心化的問題,還有債務問題,對他們來說就是搶全世界的錢給他們還債,然后還把制造業弄回去,只是要忍受短期的陣痛,如果沒有很高的支持率是干不了這個事。普普他是個商人,商人哪有不精明的。他現在是都加,然后逼著那些跟老美談判,談判就跪了對付我們換取降關稅,然后制造業的特點就是往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換句話說是誰跪的厲害關稅低誰就有優勢。
越南說跟老美零關稅,但是普普說你要對我國的原材料加稅,這樣的話國內企業海外建廠這都行不通。老美逆差最大的地方就是我國越南墨西哥,都是我們的制造業外溢造成的。所以這個東西最后就是大部分國家都可以去談,就我們幾乎沒得談。想樂觀還真的樂觀不起來。反正不管怎么樣,他都要搶錢,一定要搶,不然的話,他那個高額債務他怎么還呢?
五、中國的破局路徑:開源節流與內外挑戰
那這么說,我們就沒出路了嗎?并不是這樣的,只是比較艱難。我們要維持5%的GDP增速,只能開源節流,開源一是走出去,二是擴大內銷。
1. 開源:兩條腿走路
先來說第一個走出去。大國博弈不是那么簡單的,這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要一個一個的談,前面我們也說了,無論和誰談我們都處于劣勢,只有和比我們窮的人談,比如非洲等,我們處于優勢。 那就繼續和幼小的國家繼續搞一帶一路,肯定要繼續搞的,上一次我們的對策不就是這個,這個肯定要繼續,而且要擴大范圍才行。
另外就發展我們的科技,讓我們的科技走出國門,不讓丑國掐脖子,從出口初成品,到出口高端產品,實現產業升級,這個我們在干,但追趕上全球最高端的技術是需要時間的。
2. 節流與政策權衡
我們再來說擴大內需,那就繼續搞基建,降息降準措進消費,搞股市讓大家賺錢了再來消費。沒有這個關稅大戰前,我們的目標是搞股市和消費,現在是要搞這么多了,哪一樣不要錢,都要錢的。有人說降息降準不要錢,而且降息降準股市又起來了,很容易。這個是片面的。降息是掛鉤外匯的,一旦降息,我們人民幣是要貶值的。
加關稅了,我們可以通過降息讓人民幣貶值對沖一部分關稅,比如加了34%,我降息可以對沖掉10%,那可以緩解一些。但是丑國佬知道我們降息了,會不會加50%的稅,我們現在是2%的利息,假設我們降到0,丑國會不會加我們100%的關稅來報復呢。那難道我們以后就沒法降息了?降能降,就是要付出代價,就是錢!
我們如果降息,就會有人來銀行取錢或者借錢,相當于市面流通的人民幣多了。原來匯率是1比6,現在流通的人民幣變多了就變成1比12了,那要維持匯率的穩定,我就要增加美元的比例,也就是說變成2比12,就還和原來1比6是一樣的比率,這個就是維持匯率的穩定,就要動用我們的外匯儲備,去市場上買入美元,但我們國庫的美元是有限的,他還要留一部分給外貿進出口用。
而且如果你降息了,會給市場釋放一種信號你的經濟不行,所以才降息。這樣國際資本就會拋售人民幣,導致市場增加更多的人民幣,就變成1比18,那你就要買入更多的美元才能維持3比18的比例才能維護住外匯穩定,讓丑國不給我們加更多關稅,這樣就要動用更多的錢。我們歷史上曾經試圖去維護外匯穩定,但是奈何無能為力,拋壓太大,沒法維持住,只能讓其貶值的情況的。
所以降息降準只有在丑國降息1%,我們這邊也降息1%,這樣是最容易維護這個外匯穩定的,在丑國加息,我們降息的情況下,大國博弈很微妙,所以叫做擇機降準降息。那難道我們以后就不會降息了嗎?肯定不是,降肯定是要降的,就是一點點的降,要在我們能夠維護外匯穩定的前提下去降,不是一次降到0.
錢只有那么多,到底是搞股市,降息,還是搞基建,還是發消費券,還是搞科技,怎么搞,我們只能看我們的大中央如何來決策了。
六、結語:正視困難,保持信心
總之,目前的處境比2018年,2019年更難。很多人說,增速低了又如何,又不影響我吃喝了,你可能不是被直接影響的那個失業的外貿人,工廠人。但是經濟增速變緩,影響物價,你公司的生產成本,進而影響你的獎金,生在這個社會,你怎么都不是局外人,如果你炒股,你就更是直接被影響了。
難是難,但不是無解,我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民族,沒有我們解決不了的事情,相信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