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半個月,中東的火藥味濃得能點著火。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從亞太緊急馳援中東,加上原本就在紅海轉悠的“杜魯門”號,兩艘航母在波斯灣周邊晃悠,活像兩個帶著刀的混混在別人家門口尋釁滋事。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上,六架B-2隱形轟炸機一字排開,機翼下掛著能鉆透地下掩體的GBU-57鉆地彈,這架勢讓英國人坐不住了——《每日郵報》直接爆猛料:特朗普政府正在策劃對伊朗的“世紀轟炸”,目標直指核設施。
老特這招玩得挺溜。他先是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寫了封“最后通牒”,限時兩個月談判,不然就“炸平伊朗”。結果伊朗直接回懟:“你要敢炸,我就用導彈洗地。”接著美軍就開始調兵遣將,B-2轟炸機帶著鉆地彈部署到位,航母戰斗群殺氣騰騰,活脫脫一副“要么妥協,要么挨打”的流氓做派。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就是典型的“極限施壓”,特朗普政府心里比誰都清楚,真打起來就是個無底洞。
先看看美軍的底牌。迪戈加西亞島這個基地可不簡單,當年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都是從這兒起飛轟炸機,把伊拉克和塔利班炸得找不著北。這次部署的B-2轟炸機,單架造價24億美元,能攜帶16枚GBU-57鉆地彈,一枚就能穿透60米厚的混凝土掩體。要是真對伊朗核設施動手,這些炸彈確實能造成不小破壞。但問題是,伊朗的核設施大多藏在地下500米的山洞里,而且人家早就在南部海灣沿岸建了好幾個“地下導彈城”,導彈裝在移動軌道上,隨時能通過隱蔽通道發射。美軍就算炸了地面設施,也未必能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能力。
再說說航母。“卡爾·文森”號從亞太緊急調往中東,直接導致西太平洋美軍航母兵力出現真空。解放軍山東艦趁機在臺海周邊搞演習,把臺軍嚇得夠嗆。這也暴露出美國的戰略困境:既要在亞太圍堵中國,又想在中東壓制伊朗,結果兩邊都顧不上。更搞笑的是,美軍為了湊夠兵力,連薩德反導系統都從韓國往中東運,把盟友的安全拋在腦后。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只能說明美國的全球霸權正在捉襟見肘。
伊朗這邊可不是吃素的。人家直接放話:“要是美國敢動手,我們的導彈能炸平中東的10個美軍基地,甚至能打到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這話可不是吹牛。伊朗的地下導彈基地能躲避衛星偵察,導彈裝在發射架上隨時待命。更絕的是,他們還在南部島嶼部署了防空部隊,專門盯著美軍航母的動向。要是美軍真的空襲伊朗,伊朗很可能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全球20%的石油運輸都得經過這兒,油價立馬能漲到天上去,美國的盟友沙特、阿聯酋第一個跳腳。
不過話說回來,特朗普政府真敢打嗎?我看未必。首先,伊朗的報復能力擺在那兒,就算美軍炸了核設施,伊朗的導彈也能讓中東美軍基地變成火海。其次,美國現在的戰略重心在亞太,要是陷在中東戰爭里,中國在臺海、南海的動作會讓美國更頭疼。最后,以色列雖然叫囂著要參戰,但真打起來,伊朗的導彈能覆蓋以色列全境,以色列的“鐵穹”系統能不能扛住還得打個問號。
其實,美國和伊朗都在玩心理戰。特朗普需要在大選前制造“強硬”形象,伊朗則想通過展示武力爭取談判籌碼。雙方都清楚,全面戰爭對誰都沒好處,但局部沖突的風險確實存在。最有可能的劇本是:美軍象征性空襲伊朗幾個軍事目標,伊朗發射導彈報復,然后雙方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坐下來談判。這種“打打談談”的模式,在中東已經上演過無數次了。
但有一點必須警惕:戰爭這東西,有時候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旦失控就會引發連鎖反應。俄羅斯已經警告不要攻擊伊朗核設施,歐盟也呼吁克制。要是美國真的把伊朗逼急了,整個中東可能陷入混亂,石油危機、難民潮、恐怖主義都會卷土重來。到時候,美國就算贏了局部戰爭,也會輸掉全球戰略主動權。
說到底,美國的“極限施壓”就是紙老虎。伊朗不是伊拉克,更不是阿富汗,人家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導彈部隊,想靠嚇唬人解決問題根本行不通。特朗普政府與其玩火自焚,不如回到談判桌前,畢竟在核問題上,對話永遠比對抗更明智。不過以老特的尿性,估計不到最后一刻是不會收手的——畢竟,在推特上發個“空襲成功”的消息,可比簽協議有面子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