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到第四年,戰場上的火藥味非但沒淡,反而越燒越烈。就在全球眼巴巴盼著停火協議的時候,俄軍突然給北約來了一記“斬首行動”——4月4日傍晚,一枚高精度導彈精準命中烏克蘭克里沃伊羅格市的一家飯店,當場炸死85名北約教官和烏軍指揮官,20多輛軍車被炸得稀巴爛。消息傳出,美英法等國集體裝聾作啞,連個屁都不敢放。這事兒背后的水可不淺,直接撕開了俄烏沖突的三個致命缺口。
先看俄軍這次下的狠手。導彈選在飯點炸,擺明了是沖著“大魚”去的。烏克蘭《真理報》發的現場圖顯示,飯店被炸成廢墟,尸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慘不忍睹。俄國防部特意強調,這枚導彈裝的是高爆彈頭,就是要把北約教官一鍋端。要知道,最近英法一直嚷嚷著要派兵,俄羅斯早就放出狠話“敢派兵就打”,這次襲擊就是明晃晃的警告。更關鍵的是,北約教官死得越多,烏軍的戰斗力就越拉胯。以前北約教官在英國、波蘭偷偷摸摸訓練烏軍,現在直接被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定點清除,這仗還怎么打?
再看烏克蘭的報復行動。俄軍炸完北約教官,烏軍轉頭就對俄羅斯本土能源設施發動了14次襲擊,布良斯克州、別爾哥羅德州等地的居民直接斷水斷電。這事兒就有意思了,俄烏之前在美國撮合下簽了“互不攻擊能源設施”的協議,結果兩邊都沒當真。俄羅斯說烏克蘭違反協議,烏克蘭反過來指責俄軍炸了他們的電廠。其實說白了,雙方都在拿能源設施當談判籌碼——你炸我一個電廠,我就炸你一個煉油廠,誰也別想好過。更絕的是,美國在中間和稀泥,一邊勸停火,一邊給烏克蘭送武器,這不是火上澆油嘛?
最惡心的是北約的態度。這邊俄軍炸完北約教官,那邊北約秘書長呂特就跳出來說,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不可逆轉”,但“入約”不是停火條件。這話聽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給烏克蘭畫大餅。去年華盛頓峰會的時候,北約說支持烏克蘭入約,結果到現在連個時間表都沒有。法國和英國倒是積極,又是派總參謀長訪問烏克蘭,又是承諾軍援,可真要派兵的時候,一個個都縮了。北約這招“口頭支持+實際觀望”的把戲,把烏克蘭當猴耍呢。
這三件事串起來,俄烏沖突的本質就暴露了。表面上是俄烏在打仗,實際上是俄羅斯和北約的代理人戰爭。北約在烏克蘭部署了多少教官?俄國防部說至少85人,烏克蘭《真理報》還拍到過羅馬尼亞、芬蘭教官的照片。這些教官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手把手教烏軍怎么用西方武器,怎么打游擊戰。俄軍這次精準打擊,就是要切斷北約的“輸血”通道。
更危險的是,俄烏沖突正在滑向失控邊緣。俄軍炸北約教官,烏軍炸俄能源設施,雙方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要是哪天俄羅斯一怒之下把導彈打到北約國家境內,或者北約直接派兵參戰,那第三次世界大戰就真的不遠了。美國倒是想停火,可特朗普政府的心思全在國內經濟和對抗中國上,根本沒心思管歐洲的爛攤子。歐盟這邊更是一盤散沙,德國忙著重整軍備,法國想著當歐洲老大,誰也不愿意真刀真槍地跟俄羅斯干。
這場沖突打到現在,最慘的還是老百姓。烏克蘭2900萬人口,一大半流離失所,經濟崩潰得連基本民生都保障不了。俄羅斯也不好過,被西方制裁得GDP增速暴跌,民眾生活成本飆升。可那些政客呢?澤連斯基在基輔跟北約高官談笑風生,拜登在白宮算著怎么從烏克蘭撈稀土資源,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盯著前線戰報。真正為戰爭買單的,永遠是那些在炮火中掙扎的普通人。
現在的局勢就像坐在火藥桶上。俄軍的導彈還在飛,烏軍的襲擊還在繼續,北約的空頭支票還在開。這場戰爭什么時候才能結束?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很清楚:如果美英法繼續拱火,俄羅斯繼續下狠手,烏克蘭繼續當炮灰,這場沖突只會越拖越久,直到把整個歐洲拖進深淵。到時候,那些在背后煽風點火的人,會不會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咱們走著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