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俄烏沖突持續升級,巴以戰火再次重燃,美國忙著左右開弓,對俄烏局勢、中東亂局橫加干預之際,白宮突然收到了一連串噩耗。
4月2日凌晨,也門胡塞武裝宣布,過去24小時內,該武裝接連3次使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了位于紅海的美軍“杜魯門”號航母及其軍艦。這已經不是胡塞武裝第一次對美軍航母下手,但如此密集的攻擊頻率還是頭一回。就在前一天,他們還擊落了一架美軍MQ-9無人機,這是自2023年10月以來被擊落的第17架該型號無人機,每架造價3200萬美元,光這一項損失就超過5億美元。更諷刺的是,五角大樓前腳剛宣布要派“卡爾·文森”號航母來中東搞“雙航母威懾”,后腳“杜魯門”號就被胡塞武裝當成了活靶子。
美國軍方對這些襲擊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這種沉默反而讓人覺得不對勁。畢竟,胡塞武裝的攻擊手段越來越狠,從無人機到巡航導彈,甚至還用上了自殺式快艇。而美軍航母在紅海晃悠半個月都不挪窩,行蹤幾乎透明,這要么是在執行特殊任務,要么就是出了狀況走不了。不管是哪種情況,堂堂超級大國的航母被一個地方武裝追著打,這臉算是丟到家了。
這邊航母被炸的硝煙還沒散,歐洲那邊又傳來噩耗。4月2日,立陶宛帕布拉德地區的沼澤地里,4名美軍士兵的遺體被陸續找到。他們是在3月25日的戰術演習中失蹤的,當時乘坐的M88裝甲救援車陷入沼澤沉沒。搜救行動整整折騰了6天,動用了多國部隊和重型設備,最后發現4人全部溺亡。雖然官方說是意外,但立陶宛靠近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俄烏沖突還在膠著,這種敏感地帶發生這種事,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更尷尬的是,美國在立陶宛搞“持續輪換駐軍”,結果部隊還沒站穩腳跟,人先沒了,這對北約的士氣和形象都是一記重錘。
然而,最讓特朗普頭疼的還不是這些。4月2日,美國關鍵“搖擺州”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法官補選結果出爐,民主黨支持的克勞福德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席梅爾,讓自由派法官占據了多數。為了這場選舉,特朗普一方砸下了9900萬美元,創下美國司法選舉史上最高紀錄,其中馬斯克就掏了2500萬美元。結果錢打了水漂,席梅爾輸得很慘,民主黨接下來至少3年能在該州最高法院說了算。這意味著特朗普的很多政策可能被卡脖子,尤其是選舉規則、墮胎權這些關鍵議題。更要命的是,威斯康星州是2028年總統大選的必爭之地,這次失利可能直接影響特朗普的連任之路。
這三件事就像三把刀,分別扎在軍事、地緣和內政上。胡塞武裝的攻擊暴露了美國在中東的力不從心,立陶宛士兵死亡事件顯示歐洲盟友的不可靠,而司法選舉失利則說明國內政治分裂到了極點。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式霸權,如今在三個戰場上同時吃癟,只能靠增兵和砸錢勉強撐場面。但問題是,錢能解決一時的危機,能擋住胡塞武裝的導彈嗎?能讓歐洲盟友死心塌地嗎?能彌合國內的裂痕嗎?顯然不能。
特朗普的麻煩還在后頭。胡塞武裝背后有伊朗撐腰,而伊朗最近放出話來要和中東勢力團結抗美;立陶宛事件可能被用來炒作“俄羅斯威脅論”,但北約內部對是否進一步刺激俄羅斯意見不一;民主黨在威斯康星州贏了,接下來肯定會乘勝追擊,在其他“搖擺州”復制成功經驗。更關鍵的是,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越來越不滿,高通脹、社會分裂、外交孤立這些問題,正在一點點掏空他的政治資本。
有人說,這三件事只是冰山一角,美國的衰落早就開始了。從阿富汗撤軍的狼狽,到俄烏沖突的泥潭,再到國內的政治極化,這個超級大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特朗普的失敗,不過是這種衰落的一個縮影。當航母被炸、士兵死亡、選舉失利同時發生時,或許該問問:美國真的還能繼續“領導世界”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