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2767期 延退專題】
新退休辦法下,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用15年時間,由原來的男60、女55,逐漸延遲到男63、女58周歲。
這樣,過渡期內,即2025年1月1日至2039年12月31日期間的法定(過渡)退休年齡就是“原法定退休年齡+延遲月數”,男職工簡稱60+,女職工簡稱55+。
與此同時,新退休辦法還實行彈性退休制,在繳費達到最低年限、年齡達到原法定退休年齡的前提下,職工退休有3種退法,提前退、正點退和延遲退。提前和延遲退休以新法定(過渡)退休年齡為基準,前后各不超過3年。
比如1965年10月出的男職工,可以2025年10月提前退,也可以延遲3個月2026年1月退,如果和單位協商同意,最晚還可以2029年1月退休。
這樣,在延遲彈性退休大背景下,不少職工就可能面臨”當年退”和“跨年退”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按照新養老金計算辦法,“跨年退”會“沾光”——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省或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省或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1.3%
很顯然,這兩項養老金是以“退休時省或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進行計算的,“基數”越大,計算出來的養老金當然就會越多。
一般來說,退休年份越晚,職工平均工資越高,比如某地2024是7678,2023是7468,2022年是7182.5……這樣,如果一名教師因新政策延遲退休,由原來的2025年10,延遲到2026年1月“跨年退”,社平工資可能會比上一年度高,計算養老金就“沾光”啊!(詳細可查閱:)
那么,下一年度社平工資是否一定會比上一年度就高呢?大概率是這樣。這是因為,社會在發展,經濟在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平均工資”自然會呈逐年遞增態勢。
但是,也有網友提出相反意見,說有可能“跨年退”也吃虧啊,還舉出實例:
2020年是7312,但2021年地是6633,直跌679,到2022年還只是7182.5,距2020年的7312還差130元呢。
事實的確如此,這位朋友沒有說錯,但是再往前看,2019年是5761,2018年是5448.5。
在這里,有一件事情 相必 大家都不會忘,那就是2020年的那場疫情……
更何況,就算沒有那場疫情,經濟發展有升有降也是正常現象。但總起來說,上升提高是“大概率”事件,下降回落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概率再小也是有,網友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因此,如果你能確切預測到“下年度”社平工資是上升還是下降,那你就可以在是否要“跨年退”之間做出“正確”選擇;但如果以你個人能力,社平工資是升還是降,自己無法準確預測,應如何在“當年退”和“跨年退”之間做出決擇呢?
筆者以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按大概率事件選擇“跨年退”。如果“跨年退”后升了,不喜,如果恰好降了,也不悲,保持平和心態,“道法自然”就行了。
如果你個人難以準確預測,又想著非要“沾社平高工資的光”,在是否“跨年退”問題上,優柔寡斷,糾結不已,難下決斷,肝腸愁斷,夜不成寐,焦慮抑郁,那是最不劃算的!
而且,現實中,越是糾結的人,最終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退休節點只能選擇一次,當年退,可能虧了,跨年退,也可能虧了(哈哈)!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