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媒體今日發文認為,面對特朗普加征關稅,臺灣太早將臺積電這張王牌打出去,不過還有一張王牌,就是重新建立和大陸的合作關系,這是歐盟和日本都在做的事。
這篇由臺灣并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撰寫的文章明確提出,臺灣應該感謝特朗普,他用一刀刺穿了臺美關系處在有史以來最佳時刻的迷思,一刀讓臺灣開腸剖肚,讓大家看到經濟結構的深層問題,以及擁抱美國的代價!
文章指出,對于特朗普的政策,全世界有三種反應:第一類是硬起來,例如中國大陸、歐盟和加拿大; 第二類是無力的抗爭,例如日本,默默療傷止痛; 第三類是徹底投降,例如越南,宣示完全配合。 臺灣地區可能屬于第四類,既無籌碼也未在第一時間表態,更沒有和特朗普對話的權利。
文章認為,特朗普以關稅為手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要逼對手有所行動。美國雖在衰退,但仍有足夠實力修理那些不聽話、不愿配合的國家和地區。特朗普不聽任何解釋,只要看對方表態,金額愈大愈好、速度愈快愈佳。 直接投資金額是關鍵,就像臺積電投資1千億美元,這是特朗普可炫耀的政績。
文章稱,臺灣“荷蘭病”嚴重,資源向電子業傾斜,這也是對美貿易順差的主因,當局應讓某些產業負擔更多責任,并協助產業轉型。但臺灣的危機是,美國商務部長再次強調要把半導體制造業移回美國,可以想見未來智能手機和AI服務器也會跟進。 我們天真地以為臺積電1千億美元的投資能換回免死金牌,卻沒有想到共有12道金牌,除了關稅,現在又要和英特爾合資; 未來美國還要奪回芯片制造業,甚至探討用機器人技術生產制造。
文章最后指出,臺灣把臺積電這張王牌太早打出去,處于不利地位。 但其實我們還有一張王牌,就是重新建立和大陸的合作關系,這是歐盟和日本都在做的事。 臺灣需“倚美”,但也要“疑美”; 應順著特朗普大勢,但也要有兩手準備。 臺灣不只要打造“非紅供應鏈”,也需要有“非美供應鏈”。
此文之言盡顯美國的貪婪與臺灣的諂媚,令人深思。特朗普以關稅為 “大棒”,肆意揮舞,暴露出美國的貪婪本質,只要能滿足其利益需求,盟友、伙伴都可成為盤中餐,被其無情收割。而臺灣的民進黨當局為了迎合美國,盡顯諂媚之態。當特朗普提出各種無理要求時,臺灣當局不敢有絲毫忤逆,不僅全盤接受,甚至還主動加碼,生怕稍有差池便惹惱美國。
然而,美國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其對臺灣的壓榨不會因一時的利益輸送而停止;臺灣的諂媚也無法換來真正的安全與發展,反而會使自身陷入更深的困境。臺灣只有一條路,就應認清現實,放下 “臺獨” 幻想,抓住與大陸合作的機會,重回兩岸經濟合作的正軌,否則將被美國徹底榨干抹凈,最后棄如敝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