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2025 年 4 月 4 日,韓國憲法法院以 7 票贊成、2 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對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這一裁決不僅終結了韓國憲政史上首次戒嚴令引發的政治危機,更將這個半島國家推向歷史罕見的社會分裂深淵。當首爾汝矣島總統府前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沖突持續升級,韓國正面臨自 1987 年民主化以來最嚴峻的政治信任危機。
尹錫悅的政治崩塌始于 2024 年 12 月的戒嚴令。面對國會通過的彈劾動議,他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暫停憲法保障的集會自由。這一舉措直接導致其支持率從 52% 暴跌至 26.2%,觸發韓國憲政史上首次總統彈劾程序。盡管憲法法院最終認定戒嚴令 "違反民主原則",但尹錫悅支持者堅稱這是 "救國行動",社交媒體上 #守護尹總統# 話題閱讀量突破 80 億次。
經濟數據揭示更深層矛盾。尹錫悅執政期間,韓國 GDP 增速從 3.2% 降至 1.1%,青年失業率攀升至 15.8%。三星、現代等財閥集團的海外投資增加 42%,本土制造業崗位流失 37 萬個。這種 "財閥盛宴、民眾寒冬" 的格局,成為社會分裂的經濟根源。
右翼 YouTube 頻道成為尹錫悅勢力的核心陣地。"天才一擊" 等 16 個頭部賬號構建起完整的敘事體系:將反對派描繪成 "親中媚朝勢力",指控 2024 年國會選舉存在 "系統性舞弊"。這些視頻的平均觀看量達 350 萬次,評論區充斥 "清除內奸" 等極端言論。韓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此類內容在 35 歲以下保守派選民中的滲透率高達 78%。
這種敘事成功塑造出 "受害者 - 抵抗者" 的二元對立。在 1 月首爾市政廳自焚事件中,受害者留下的傳單將反對派議員稱為 "平壤代理人",而這種極端行為在 YouTube 上獲得 120 萬次點贊。前總統府幕僚長金東兗承認:"我們輸掉了信息戰,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已被算法摧毀。"
文化領域同樣陷入對抗。KBS 電視臺因報道彈劾案公正性遭右翼抵制,其制作的紀錄片《戒嚴令真相》在 YouTube 被下架。相反,親尹頻道《青年視角》制作的《我們的總統》系列視頻,通過 AI 技術重現戒嚴令 "必要性",單集播放量突破 2000 萬次。
盡管尹錫悅被彈劾,但他的政治遺產正在重塑韓國政治生態:
保守派重組:人民力量黨分裂為 "挺尹派"(42%)和 "改革派"(38%),后者主張與進步勢力對話
選舉制度改革:國會擬修改《公職選舉法》,限制社交媒體政治廣告投放,應對 "數字煽動"
地緣戰略轉向:過渡政府宣布重啟與朝鮮的 "陽光政策",但 56% 的民眾擔憂此舉會引發美國不滿
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 "尊重韓國民主進程",但私下施壓過渡政府維持對朝強硬立場。中國外交部則呼吁 "半島國家保持穩定",暗示對右翼勢力的警惕。
韓國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首爾大學政治系教授李泰憲警告:"如果不能在 18 個月內舉行公正選舉,韓國可能面臨第二次光州事件。"
當憲法法院的裁決塵埃落定,韓國人開始反思:這個曾以 "漢江奇跡" 聞名的國家,如何在數字時代守護民主的根基?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