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在俄亥俄州德爾塔鎮的主干道上,特朗普競選旗幟與星條旗在風中并肩招展。加油站油泵上 "拜登選民請付油錢" 的標語仍未褪去,這座人口僅 3300 人的鐵銹地帶小鎮,用最直白的方式宣告著對特朗普政策的忠誠。盡管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的 "解放日" 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蕩,道瓊斯指數單周暴跌 4.2%,但在這個共和黨以 2:1 優勢碾壓民主黨選區的中西部腹地,居民們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保護主義的堅定支持。
特朗普政府此次推出的關稅政策堪稱 "美國優先" 的極致演繹: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 10% 基準關稅,對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加征最高 50% 的 "對等關稅",鋼鐵和鋁制品關稅維持 25%。這一政策組合拳直擊全球化產業鏈痛點,卻在中西部制造業重鎮引發強烈共鳴。
"我們需要公平的競爭環境。"Delta Candy Emporium 經理瑪麗?米勒摩挲著貨架上的美國制造糖果,回憶起 Levi's 工廠遷離俄亥俄的往事。這位三次投票給特朗普的小企業主代表了當地主流民意:47% 的中西部選民認為全球化導致就業流失,63% 支持通過關稅保護本土產業。這種情緒在德爾塔鎮尤為強烈 —— 鎮郊的北極星藍思格鋼鐵廠自 1990 年代落戶以來,已吸納 300 名本地工人,其對鋼鐵關稅的支持與對廢金屬豁免的訴求,正是產業政策落地的微觀縮影。
盡管高盛警告關稅可能使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升至 35%,導致核心 CPI 上漲至 3.5%,但德爾塔鎮的居民似乎更關注政策的短期利好。谷倉餐廳的鋼鐵工人對關稅政策報以聳肩微笑,農業從業者吉恩?伯克霍爾德甚至將股市暴跌視為 "抄底機會"。
這種社會韌性在中西部地區具有普遍性。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調整供應鏈,將進口依賴度從 65% 降至 42%;印第安納州的鋼鐵小鎮通過 "關稅紅利" 基金,投資職業培訓項目以提升工人技能。
當紐約股市因關稅預期暴跌時,德爾塔鎮的居民正用行動書寫另一種經濟敘事。他們在 TikTok 發起 #BuyAmericanChallenge 話題,用短視頻記錄本地消費場景;在鎮公所舉辦 "關稅知識講座",邀請經濟學家解讀政策細則;甚至成立 "關稅監督委員會",監督政府補貼的發放與使用。
這種 "草根保護主義" 運動正在中西部擴散。印第安納州的 "鋼鐵工人聯盟" 組織跨州游說,要求擴大關稅覆蓋范圍;密歇根州的農民合作社與加拿大同行建立跨境易貨貿易,規避關稅壁壘。這些微觀實踐,正在重塑全球化退潮時代的地方經濟治理模式。
德爾塔鎮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全球化紅利消退的今天,任何政策選擇都意味著代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為中西部帶來短暫的產業復興,卻加劇了社會分化與經濟風險。正如布魯金斯學會警告的,當 "公平" 成為政治口號,其背后往往隱藏著難以承受的代價。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