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福建長汀的客家山歌里混入了探戈旋律?誰又料到,央視美食節目的鏡頭會懟著洋媳婦的油鍋拍?
她就是來自阿根廷的網紅洋媳婦奇娜,她在十八年前遠嫁到了中國農村,憑借制作客家菜走紅網絡。
又用18年時間把自己活成了里的“客家廚神”、央視鏡頭下的“幸福洋媳婦”、美食跨國版的"舌尖上的中國"。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她卻在4月2日因低血糖暈倒無人發現,生命永遠定格在灶臺邊的補光燈下,只留下了三個年幼的混血孩子和悲痛欲絕的家人...
故事要從2005年說起。在福建長汀舉辦的華僑交流活動上,穿著碎花布衫的阿根廷姑娘奇娜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這位生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富裕家庭的姑娘,被當地客家建筑屋檐下的紅燈籠吸引,更被活動現場一個靦腆的福建小伙遞來的熱茶暖了心窩。
不久后兩個人便在一起了,半年后,她拖著兩個行李箱踏上了長汀丁屋嶺村的石板路,在村民驚詫的目光中成了這個閩西小山村的洋媳婦,也成為了全村第一個自帶“美顏濾鏡”的洋媳婦。
婚后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浪漫。
語言不通讓奇娜鬧過不少笑話,根據當地村民爆料,有次奇娜誤把洗衣粉當面粉包餃子,害得全家跑了一晚上廁所。婆婆倒樂呵呵:“阿根廷姑娘實誠,洗衣粉餃子都舍得放半袋!”
雖然說異國戀會存在很多的文化差異,剛開始肯定會不習慣,但好在婆家人對她都很好。
大家都很喜歡她,所以用土灶煨的老鴨湯、竹匾曬的柿餅,還有婆婆手把手教她揉面等等,漸漸地化開了奇娜異國生活的隔閡。
村里人常見這個金發碧眼的媳婦端著搪瓷碗,蹲在門檻上和鄰居學方言,褲腳還沾著田埂上的泥巴。
而奇娜的廚房進化史堪比《舌尖上的中國》特別版。
頭三年,她把客家話學成了“四聲調探戈”,把曬柿餅做出了南美風情的擺盤。
就這樣,奇娜慢慢地會做了很多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正因為此,奇娜偶然間成為了一名網紅。
當時婆婆像往常一樣教她做白斬雞,奇娜突發奇想地把過程拍成上傳到網絡上,讓大家都了解一下客家美食以及她作為洋媳婦的日常生活。
畫面里,她操著帶南美腔調的普通話,把走地雞放進滾水"三提三放"的動作做得行云流水,沾著蔥姜末的調料碟在鏡頭前冒著熱氣。
這條意外獲得許多地點贊,網友戲稱這是"最接地氣的國際美食博主"。
果不其然,奇娜發的也迅速地火了起來,隨著關注度暴漲,奇娜也開始系統地分享客家美食。
她改良的玉米餃子用甜玉米粒代替傳統餡料,釀豆腐里添了阿根廷紅椒,這些中西合璧的創意菜讓粉絲數半年突破五十萬。
央視《回家吃飯》欄目組聞訊而來,在丁屋嶺村的土樓里架起攝像機。節目里,她邊剁姜末邊說起往事:五歲父母離異后,是客家婆婆讓她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因為當時結婚比較倉促,所以當是奇娜嫁過來的時候并沒有舉辦什么風光大限的婚禮,于是婆家人便準備給她重新補辦一個婚禮,而正是這場補辦的婚禮,成為了奇娜人生的高光時刻。
她戴著祖傳的銀飾鳳冠,坐著竹轎繞村三圈,村民們在曬谷場擺出九大碗宴席。
這場遲來十一年的婚禮被央視紀錄片團隊全程記錄,鏡頭也捕捉到她掀起紅蓋頭時睫毛上掛著的淚珠。
央視團隊也將這些素材拍成了紀錄片《奇娜的禮物》,讓更多人都感受到了她的幸福,這個紀律片也毫無疑問地成了奇娜和丈夫最珍貴的回憶。
節目播出后,"跨國媳婦"成了她的新標簽,各地網友專程來長汀打卡她里的美食店鋪。
可誰也沒料到意外竟然來得如此地突然,這樣一個熱愛生活、感染了無數網友的洋媳婦生命竟然戛然而止在了2025年的春天。
今年清明前后,奇娜還在社交平臺更新做青團的,教網友用鼠曲草調出翡翠色的面皮。
評論區還留著網友的調侃:“婆婆別偷吃豆沙餡啊!”沒人想到這竟她最后的作品。
4月2日上午,丈夫照常去村后山晨跑,三個孩子在鎮里上學。
獨自在家的奇娜因低血糖暈倒,等家人兩小時后返回發現時,已錯過搶救時機,無奈遺憾離世。
據了解,奇娜在生前協助打造的“客家洋媳婦”美食品牌,已帶動村里建起3個食品加工廠,還被汀州文旅集團聘請為“長汀形象大使”。
這個把客家米酒喝出紅酒范兒的洋媳婦,最終化作丁屋嶺春夜最亮的星。
有網友在她最后一條下寫道:“下輩子記得在兜里塞顆糖,教天堂的老神仙做白斬雞。”
而曬谷場邊的老灶臺上,那瓶用了一半的老抽正靜靜等著女主人回來,就像18年前等著那個手足無措的阿根廷姑娘,慢慢把異鄉熬成故鄉。
信息來源:大象新聞13:
3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