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史家胡同小學與容城縣上坡小學簽訂“手拉手”合作協議;北京通州區幼兒園、天津“三校一園”等16所學校簽約合作;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區年內實現全面開工,第二批5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區進入總規方案確定及前期手續辦理階段;中國人民大學牽手雄安將共建一體化校區……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加速聚集雄安。
家門口優質校達74所
走進容東片區金源小學,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書聲瑯瑯,綠草如茵的操場上,陳思帶著學生們玩游戲。陳思是土生土長的安新縣人,2022年大學畢業后,通過參加新建片區招聘成為金源小學大隊輔導員,學生們全是回遷居民子女和疏解人員子女。
這所小校通過“京雄”“津雄”教育聯盟機制,與北京、天津的名校共享課程資源,常態化開展線上聯合教研,教師們定期參與京津名師課堂觀摩和培訓,教學理念和能力顯著提升。
“去年我校與天津市鞍山道小學和北京市海淀區太平路小學建立了手拉手關系,兩地學生通過云端共學、線下互動,同上一堂課。”陳思說。
“帶領學生外出到北京鐵道兵紀念館、北京黨史紀念館等地與北京師生共同研學,與走進我校交流互動的天津青少年師生交朋友……開闊眼界,豐富了知識,這在8年前想都不敢想。”陳思坦言。
在雄安新區,像金源小學這樣的優質學校還有很多。這些鮮活的故事,正是雄安教育從“追趕”到“并跑”的生動注腳。
8年來,京津冀與雄安以結對幫扶、 學校聯盟、委托管理 、開辦分校 、合作辦學等形式簽約幫扶雄安,合作學校達74所(其中北京32所,天津20所,河北22所)。北京首個與雄安合作的是2017年5月簽約的北京市豐臺職教中心,天津首個與雄安合作的是2017年9月簽約的天津第一商業學校。
合作辦學碩果累累
白洋淀畔,一所傳承京城文脈的學府——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正悄然改變著雄安新區的教育格局。
這是一場跨越100多年的傳承與新生。這座現代化校園門口矗立著北京四中首任校長王道元的訓誡碑,與北京四中校園里的訓誡碑完全一致。
100多年前,從安新縣北馮村走出的王道元,出任北京四中首任校長。100多年后,北京四中在他的家鄉雄安新區落地生根。當百年名校的基因融入未來之城的血脈,一幅“教育強區”的壯美畫卷在雄安新區徐徐展開。
2023年秋季,作為北京“交鑰匙”援建學校之一,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正式開學,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單位人員子女就讀需求,既為疏解人員解決了后顧之憂,又憑借其優質教育資源吸引人才扎根雄安。
“從家里到學校只需要12分鐘,孩子上下學非常便捷,我到這里來學習也非常方便。”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家長學校,一位正在上舞蹈課的學生家長說。
教學樓內,傳統教室被合班教室、公共學習區和討論區代替,項目化學習與跨學科融合蔚然成風。校園內,除承襲北京四中“每天一節體育課”的傳統外,每周2課時的戲劇課被設置為全員必修課,師生和家長必須體驗舞臺成長。
初一2班班主任樊文君,從學生入學兩周前的家訪起,就開始設計如何讓“做杰出的中國人”理念浸潤到每一名學生的成長中。他結合每名學生成長的讀書、行走、挑戰、服務等十八件事在班級展板的核心區進行展示。“讓優秀被看見,讓美好被肯定”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去年9月,雄安新區首家教育集團——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教育集團揭牌成立,承辦創新坊和華望城地塊的兩所學校。還與羅馬尼亞布拉索夫國立中學締結為友好學校,將與法國學校建立交流合作關系,正在持續拓展國際交流的版圖。
北京四中雄安校區正在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蛻變。這座承載著教育理想的現代化校園,不僅是雄安新區“15分鐘教育圈”的核心樞紐,更為雄安新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介紹,北京“交鑰匙”援建的3所學校中,由北京四中校長馬景林,史家胡同小學校長洪偉、原校長王歡,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領航的名校長工作室,已帶動當地34名校(園)長快速成長;北京“援四”學校北京八十中、海淀區中關村三小、朝陽區實驗小學、六一幼兒院,以“組團式”辦學方式援助新區,其中北京八十中托管的雄安容和第一高級中學僅用2年時間就被破格評定為省級示范性高中。
記者在雄安新區京籍疏解人員隨遷子女轉學服務平臺看到,該平臺已與北京市轉學平臺和學籍庫共建共享,隨遷子女轉學可線上“一站式”辦理。
雄安新區還以委托辦學模式引入中芬教育協會、北京幼師集團、北京愛彌爾教育等優質資源,形成了教育多元供給模式;推動雄縣職教中心與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廊坊職業技術學院聯辦“3+2”中高職銜接分段培養;與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聯辦計算機應用專業天津春季高考班。
數據顯示,2024年雄安新區高考985、211、“雙一流”高校錄取人數實現翻倍增長,中考平均成績大幅提升,高中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順利啟動。2024年共有1882名疏解人員子女在雄安新區入學,較2023年增加889名,增長89.5%。
“雄安未來”充滿希望
春日的雄安,和風拂面,繁花似錦。一場關乎教育的對話在雄安新區教育局展開。
一位來自疏解央企的代表提問:“許多員工擔心孩子適應不了新環境,教師隊伍的專業性是否能保障?”她的問題道出了疏解家庭的焦慮。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回應:“我們不僅引入京津冀名校的資源,更要讓這些資源‘生根’。”他舉例,新區已通過“領航名校長工作室”模式,由多名名校長親自指導當地教師,形成“跟崗研修”等機制,“未來三年,所有新入職教師都將完成崗前賦能計劃。”
這位負責人介紹,雄安新區教育工作已進入蓄勢突破、全面躍升的關鍵階段。2025年,雄安新區教育系統將從多個方面“上臺階”。
2025年,雄安新區將重點開展“春筍”工程,協助首批疏解高校雄安校區一期各組團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年內實現全面開工;啟動“繁花”工程,以北京市援建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為引領開展集團化辦學,與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天津市第一中學等學校拓展合作;科學布局優質教育資源,在新建片區開辦10所學校,同時滿足15分鐘到校就學需求;實施“春暉”工程、“愛禾計劃”,在8所與京津冀合作辦學的當地幼兒園開辦托班、增加托位300個。
走出會議室,遠處一座座嶄新的學校拔地而起,陽光灑在這些學校的樓宇上,那金光閃閃的建筑,預示著這片土地上的教育圖景——既有京津冀優質資源的厚植,更有當地創新的破土。
來源: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