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魚論原創(chuàng)觀點,謝絕抄襲
每年到了清明節(jié),華南F3(廣東廣西和海南)的清明拜山就能在熱搜上占據(jù)一席之地。以前單知道廣東人去拜山,是要扛著烤乳豬去的,拜好了祖公就地野餐,吃飽喝足回家。
沒想到廣西人拜山更厲害,跋山涉水,一路砍草一路尋找。真是沒有最厲害,只有更厲害。
實在不明白 為什么阿公的墓地要修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是害怕被打擾嗎?據(jù)說兩廣人以前是兩次下葬。第一次因為去世突然沒來得及找個滿意的寶地,第二次一般是幾年之后,尋到了最佳地方,撿骨二次下葬。
還有一個原因說當(dāng)初不允許在田地里搞墓地,就葬到山上去。話說這樣挺好,經(jīng)常在河南等地看到就葬在田地里,還有些地方,墓地就修在家門口。引發(fā)到底是先有墓還是先有房子的討論
這樣看,廣西人把阿公葬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密林里也挺靠譜。只是一年來一次,野草竹林什么的,真的會長得太旺了。
有個朋友是江西人。他的爺爺16年前葬在附近一個山腳下。誰知道那里附近有一片竹林,每年去一次都要砍竹子。疫情三年沒去,已成一片竹林,砍都沒法砍了。
廣西人還保留清明拜山的傳統(tǒng),家族男丁基本都會到場。這就是浩浩蕩蕩的多人行動,一路翻山越嶺、砍草砍竹不在話下。
雖然有點幽默,可是也挺有意思。阿公們也算用這樣的方法讓家族人齊心協(xié)力聚一次,增進家族成員的感情和凝聚力。這也是拜山的其中一個意義吧。
不過這一番辛苦下來,怪不得廣西人偏瘦,真是有原因的。一年一度比別人辛苦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