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雪域老兵、家人們,今天咱們要講一個讓人淚崩的故事。這事兒,小編在“中國記協微信”公號上(《我在現場丨淚目!98歲姐姐終于見到25歲弟弟》作者:劉亞)讀到的時候,眼淚真是止不住啊——98歲的姐姐曹華亭,終于“見”到了犧牲在西藏邊壩、永遠25歲的弟弟曹炳忠烈士。這一“見”,竟跨越了65年的時光!
1957年春天,22歲的曹炳忠剛參加完抗美援朝戰后援建,臨走前對家人說:“等打完仗,我就回來結婚!”可這一走,他再也沒能回家。1960年,身為解放軍某部司務長的他,犧牲在西藏邊壩的一場戰斗中。家里只知他長眠雪域,卻不知墓在何處。
98歲的曹華亭老人,耳朵幾乎聽不見,眼睛也模糊了,可一聽到弟弟的名字,渾濁的雙眼“唰”地亮了。她總盯著《地道戰》不讓人關電視,嚷嚷:“那是你小叔!”爹娘臨終前還念叨:“沒去西藏看一眼兒子的墓啊……”
曹家三代人守著一張泛黃的烈士證,這是弟弟唯一的“遺物”。直到2023年,西藏烈士尋親名單在網上流傳,檢察官程新青發現蹊蹺:墓碑寫“泌陽縣索莊鄉曹莊村”,可縣志和地圖上都沒這地方!原來,行政區劃變了,曹炳忠的家鄉如今屬社旗縣。
兩地檢察院、退役軍人事務局組成專班,翻史料、走村戶,終于找到曹家侄子曹繼省。可邊壩縣海拔4200米,20座5000米雪山橫亙,98歲的老人怎去得了?
記者劉亞成了“信使”,帶著曹家準備的五谷雜糧,翻越“進藏第一險”夏貢拉山。狂風呼嘯的陵園里,她撒下家鄉的糧食,拍下墓碑畫面。視頻那頭,曹華亭盯著手機,當弟弟的名字劃過屏幕,她哭了——65年的牽掛,化作一聲“俺弟啊!”
更讓人破防的是,陵園外藏族孩子的敬禮。守墓人說:“我們教孩子,見軍車警車就敬禮。沒有他們,哪有現在的好日子?”
雪域老兵的感慨: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戰友們,咱們比誰都懂這份重量。曹炳忠犧牲時25歲,和許多駐藏戰士一樣,把青春永遠留在了雪山。可哪怕過了半個多世紀,依然有人為他奔走——檢察官、記者、退役軍人事務局,甚至素不相識的藏族同胞。
為什么我們總說“軍人是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們的犧牲,換來了山河無恙;因為他們的名字,永遠有人記得。就像邊壩陵園里那句承諾:“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繼續找!”
最后,我們“雪域老兵吧”想對曹奶奶說:放心吧曹奶奶,雪域高原記得他,祖國記得他!咱們雪域老兵,更不會忘!
雪域老兵吧,致敬每一位守護山河的無名英雄!
(注:本文插圖來自“中國記協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