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最近跟以色列的戰爭沖突中,明顯處于下風,被以色列多次打臉。
伊朗對以色列發射的那些導彈,算什么?這能算對等的報復?
差別太大了吧。
伊朗在這種關鍵時刻這樣的表現,不是一種認慫么?
伊朗在關鍵時刻認慫,不是一兩次了。這種很窩囊的表現也不是一兩次了。
如果看看伊朗國家歷史,會發現,伊朗甚至曾經在重大關鍵歷史時刻認慫,導致國家近代化歷史被中斷,被改向了。
不得不說,那是伊朗人民當時的巨大損失和挫折。
01
1906年,伊朗國王被迫任命自由主義者多拉為首相,發布命令要實行類似西方的那種憲法。
10月7日,伊朗第一屆議會召開。
12月,憲法第一編基本法通過。
1907年10月,基本法補充條款通過。
伊朗開始實行憲法,走上君主立憲道路。
伊朗作為當時俄國的接壤國、鄰國,俄國當時依舊是沙皇專制國家,對于伊朗這種積極重大改變極為不滿。
俄國反對伊朗立憲政權,支持國王的顛覆活動。
而俄國在伊朗的另一個主要對手英國,跟俄國簽署了協議,將伊朗一分為三,英俄各占南部和北部,中間為緩沖地帶。
當俄國看到伊朗議會高漲的反俄立場,隨即給俄國駐德黑蘭公使和哥薩克旅指揮官利亞霍夫上校下命令,要求他們支持伊朗國王發動政變。
1908年6月,伊朗國王政變,俄軍炮轟議會大廈,國王組建了國務代表會議取代伊朗議會。
伊朗立憲革命被迫轉移到大不里士,繼續立憲革命。
1909年,伊朗革命形勢大漲。5月,革命軍就抵達德黑蘭附近。
期間,俄國不斷派遣軍隊進入伊朗予以干涉。
7月,立憲派軍隊攻陷了首都德黑蘭,奪取了政權。首都的俄軍投降。
伊朗國王逃進了俄國使館,要求英國和俄國保護。
新的非常國民代表大會組成,廢黜了伊朗國王,另立12歲新國王。
伊朗立憲政權再次建立,要恢復憲法,召開第二屆議會。
02
1911年,被廢黜的國王在俄軍支持下,意圖再次顛覆立憲政權,進軍德黑蘭。
不過,在伊朗人民支持下,立憲政權軍隊徹底擊潰了敵軍。
此后,立憲政權為了整頓伊朗政治經濟混亂問題,從中立的國家聘請了大批專家顧問來幫忙,比如五個美國人擔任國庫和財政部門顧問,法國人為司法部門顧問,瑞典軍官為軍事顧問,比利時人為海關顧問等等。
1911年,美國人制定了伊朗海關法,要統一掌握使用海關稅收。
俄國極為不滿,俄國認為這損害了它的利益。
立憲政權的不少措施,讓俄國認為自己利益在不斷損失。
1911年11月11日,俄國向伊朗政府發出最后通牒。
同時俄軍入侵伊朗境內。
伊朗政府找英國幫忙,英國袖手旁觀,這讓俄軍更加肆無忌憚行動。
11月29日,俄國再次最后通牒,要求伊朗聘請的美國顧問全部離開,并且要求沒有經過英國和俄國的同意,不得再聘請外國顧問,還要求賠償俄軍入侵的軍費。
這激起了伊朗人民的極大憤慨,議會代表全體伊朗人民,拒絕了最后通牒,要求血戰到底。
伊朗革命部隊在各主要城市開始抵抗俄軍入侵行動。
但是,當時的首相卻讓伊朗駐法國巴黎的和英國倫敦的公使跟俄國駐法國巴黎的俄國外交大臣談判。
雙方經過談判,達成協定,那就是伊朗解雇美國顧問,伊朗聘請外國顧問作廢,伊朗也不支付俄軍駐軍費用。
同時,俄軍一支部隊和伊朗反革命武裝占領了議會大廈,強行解散了議會。
伊朗國王卷入重來。
12月24日,伊朗政府又接受了俄國最后通牒,革命黨人接連被迫害……
伊朗立憲革命到此失敗了。
03
伊朗的立憲革命長達好幾年,從1905年到1911年。
當時1905年俄國國內,其實也爆發了1905年大革命。
不過,很明顯,盡管有俄國的干涉,但伊朗立憲派缺乏真正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領導,關鍵時刻認慫,也沒有真正依靠伊朗人民,最終導致立憲革命失敗。
這是伊朗革命是伊朗歷史上第一次非常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運動。
可惜,沒有能堅持,沒有能成功。
否則,伊朗在那個時候就走入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道路,走上近代化道路了。
哪里還輪得到現在政權合一的國家制度?
看看1970年伊斯蘭革命之前的伊朗社會風氣,在對比現在,只能說,人類文明發展,并不總是前進,有時候往往會倒退。
阿富汗又何嘗不是如此?
古往今來,一些國家,在關鍵時刻認慫,真的讓一個國家在關鍵歷史階段倒退,改變發展方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