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本周家電市場,拉開一輪“紅4月”大促的序幕,不過讓家電圈沒想到的是,整個市場并未出現往年那股“主要廠商磨刀霍霍向終端”的拼搶火爆局面,大多數廠商選擇觀望與躺平。
一方面,因為傳統“火3月”家電消費市場,讓不少廠商感受到困惑與痛點,是持續低迷難有起色,市場加速向頭部廠商集中,很多廠商的出招沒有效果;另一方面,已經開啟的“紅4月”家電市場爭奪,本質就是一場惡戰,最終加劇的就是洗牌淘汰賽提前打響。
面對來自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實施,市場上的主要廠商經營和競爭今年以來,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分化和對壘局面。事實上,對于家電產業來說,本土市場、本土消費仍是經營戰略的核心,不管市場動蕩還是消費低迷,都要想辦法從存量和增量兩個市場上搶奪消費的主動力。
全球性的關稅政策,今年以來陷入了一輪持續性的動蕩之中,讓原本充滿斗志的中國家電全球化擴張,蒙上了一層陰影。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三個季度,中國家電的海外市場業務將面臨著比國內市場出貨更難,以及更大的不確定性。守住經營的基本盤、尋找經營的突破口、掌握市場爭奪的主動權,將是所有家電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已經開啟的4月市場,面對接下來的五一黃金周和618年中大促,都是家電廠商們的核心市場引爆節點。對于相關廠商來說,堅信一點,路是走出來的,訂單是搶到手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不要等待更不要觀望,絕對不能將自己的發展主動權交給別人!
在內銷、出口雙雙遇阻的拐點上,家電廠商接下來在市場上所面臨的經營壓力和挑戰將激增。可以說,考驗各個廠商真功夫的關鍵時刻,才剛剛到來!
以舊換新拉動家電營收增長9.9%
隨著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效應持續向供給端傳導,產業生產回升向好、市場規模擴大,有力帶動輕工業經濟增長。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家用電器行業營業收入增長9.9%、利潤增長10.3%。其中廚房電器、制冷電器等行業利潤增速為近20%。
今年以來家電“國補”政策持續加力。全國20多個地區在國家明確補貼標準“8+4”類家電產品基礎上,將烘干機、掃地機、智能馬桶、廚房小家電等納入補貼范圍。1至2月,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0.9%,自上年9月份以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以舊換新政策有力促進家電產業發展和綠色轉型,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中的高能效和智能家電產品銷售連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關稅新政將影響中國家電出口
新一輪關稅大戰開打。美國總統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正式落地,對所有國家征收10%的“基準關稅”,此外還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征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在此輪美國關稅調整中,中國通過跨境電商出口到美國、單價在800美元以下的產品也要被征稅。加征對等關稅之后,中國白色家電輸美關稅或飆升超至79%。
受到多邊經貿環境惡化等影響,預計2025年中國家電企業對美出口將進入震蕩區間,部分海外制造工廠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此前,中國主要家電企業已在東南亞、墨西哥等布局了十幾個生產基地。未來,中國企業保持國內技術迭代與智能制造優勢、在全球布局中低端輕資產組裝工廠、收購海外優質品牌資產,或是突破貿易壁壘的核心抓手。
全球大尺寸電視面板市場強勁
電視行業大尺寸化的進程在不斷提速,全球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市場表現強勁。洛圖科技發布《全球電視面板市場出貨月度追蹤》顯示,今年2月全球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達到20.7M片,同比增長32.1%,環比增長2.7%。出貨面積為15.1M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36.0%,環比微增0.6%。中國大陸面板廠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達到68.3%,較去年同期提升4.9個百分點。其中,京東方2月出貨量約540萬片,同比增長60.9%,增幅居行業第一。
智能電視正在用大尺寸驅動市場變革,百寸巨幕電視優秀的沉浸感、超大視覺震撼正在成為消費者所追求的體驗。2024年全球85英寸液晶電視出貨量達到633萬臺,同比增長75%;而100英寸電視的出貨量更是飆升至50萬臺,同比增長4.8倍。2025年85英寸及以上的電視和公共顯示器出貨量將增長34%,100英寸及以上的LCD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將在2025年首次突破100萬臺。
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迎政策機遇
熱泵技術與光伏、風電、電動汽車等技術并列為6大清潔能源技術。在全球油氣價格高企、能源安全呼聲高漲、綠色轉型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熱泵等清潔能源技術發展迎來戰略機遇。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共六部門聯合印發《推動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從熱泵推廣應用、產業提質升級、完善支撐保障三個方面作出系統部署。
《行動方案》提出因地制宜加大熱泵推廣應用,要求統籌推進建筑領域應用。鼓勵在寒冷和夏熱冬冷地區推廣應用空氣源熱泵。因地制宜推動中深層地源、地表水源熱泵規?;瘧茫瑵M足建筑采暖和制冷需求。推動熱泵行業高質量發展,對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
制冷空調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制冷空調產業迎難而上,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邁進,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向好態勢,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由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與產業在線聯合主辦的《中國制冷空調產業發展白皮書(2024 年)》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2024年制冷空調產業基本盤穩定,但行業發展分化明顯。2025年產業整體處于高位盤整階段,競爭加劇。不過,從長遠來看,制冷空調產業前景廣闊,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賽道,企業需堅定長期主義與高質量發展路線。聚焦我國制冷空調產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成果與市場發展策略,此次白皮書發布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2024年分體空調銷量格力全球第一
歐睿國際最新數據,格力電器位列2024年分體式空調零售量全球第一。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在行業領先的“風不吹人”家用空調基礎上,首創可逆送風技術,實現“風不吹人”產品線全場景覆蓋。自主研發全球首款空調節能AI芯片,能效值提升15.8%。公司還自主研發了50kW-700kW大功率高安全磁懸浮產品,大量應用于老舊中央空調改造。格力還發布了全球制冷量最大的1300RT磁懸浮壓縮機,突破“卡脖子”難題。
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成為家電出口新趨勢,以更智能、更節能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是中國家電企業的轉型方向。格力電器堅定自主品牌戰略,產品服務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多元化戰略的推進,如今,格力產品已覆蓋家用空調、暖通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廚房電器、環境電器、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實現從“好空調”到“好電器”的轉變。
美的清倉小米股票加速機器人布局
美的集團2024年報披露,公司出售價值9.02億元的小米集團股票,并徹底清倉,結束雙方近10年的資本合作。美的集團就其清倉小米集團股票一事作出回應,稱此舉屬于公司正常投資操作,與業務戰略調整無關。不過這一定程度也反映出美的對投資組合的重新評估和調整,一方面是對資金流動性的考慮,另一方面也可視為減少潛在利益沖突的戰略舉措。
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及專項貸款實施50-100億元股份回購計劃,且此次回購股份的70%以上將用于注銷減資。在業務拓展方面,美的集團在機器人業務上將采取“雙軌并行”經營策略,一方面推進家電產品智能化升級,融合視覺識別、機械臂等技術;另一方面重點突破人形機器人整機研發,謀求機器人全業務場景布局。
美芝牽頭推進壓縮機國際標準
“ISO/TC86/SC4標準驗證聯合實驗室”授牌儀式在廣東美芝舉行,這意味著國內首個壓縮機國際標準驗證聯合實驗室正式落地。美芝高度重視標準制定,近年來積極參與40余項壓縮機產品性能、安全、能效等標準制定。美芝也將以聯合實驗室為契機,與GMPI、行業同仁攜手,參與壓縮機國際標準制定當中,共同推進壓縮機國際標準取得突破。
2024年美芝迎來第10億臺空調壓縮機下線,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轉子式壓縮機累計銷售量紀錄”。攜全球超10億臺銷量底氣,美芝以“在綠色智能賽道引領行業突破”為目標,正將中國創新寫入國際標準。從吉尼斯紀錄保持者到國際標準制定者,這家企業正用實驗室為引擎,驅動全球制冷行業向高效環保轉型,讓世界聽見中國制造的“科技之聲”。
海信視像2024年經營量增利漲
海信視像公布2024年財報,公司營業收入為585.3億元,同比增長9.2%;凈利潤為22.5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第四季度,海信視像營業收入為178.8億元,同比增長24.3%;凈利潤為9.36億元,同比增長100.1%。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海信視像穩健的經營能力,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端市場和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2024年,全球電視市場整體呈現溫和恢復趨勢。海信視像深耕多元化的“1+(4+N)”業務組合,圍繞ULED、Micro LED、激光顯示三大核心顯示技術加速平臺創新,全球出貨量穩居第二,激光電視份額全球第一。海外市場方面,2019年—2024年間,品牌競爭力助力公司境外收入提升,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4.44%。2025年將繼續堅持高端化戰略,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石頭科技24年營收量漲利下跌
石頭科技2024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收為119.44億元,增長38%;歸母凈利潤19.76億元,同比下跌3.64%,扣非凈利潤16.2億元,同比下跌11.26%。對于營收增長,公司稱豐富了產品矩陣和價格矩陣,帶來國內和海外業務收入大幅提升。但對于主業經營利潤兩位數下跌,應該是采取較為激進的市場競爭策略,舍利換量。
國際數據公司IDC報告稱,2024年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斬獲全球銷量銷額雙第一。報告指出,石頭科技2024年全年出貨量同比增長20.7%,是全球前三品牌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牌。量勢齊升的市場成績,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先地位。石頭科技在丹麥、芬蘭、德國、韓國、挪威、瑞典、土耳其等國家均為量額雙第一。
長虹佳華業績攀升長虹美菱凈利降
長虹美菱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6.01億元,同比增長17.32%;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6.99億元,同比下降4.97%;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6.9億元,同比下降7.28%。盡管營收增長顯著,但凈利潤卻出現下滑,顯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面臨挑戰。尤其是作為核心業務的冰箱業務內銷市場受價格戰影響,均價下降3.2%,導致毛利率承壓;空調業務表現亮眼,但面臨價格戰壓力;小家電和生物醫療業務表現不佳,拖累整體業績。
長虹佳華發布2024年度業績公告:實現營業收入399.86億港元,同比增長7.58%;凈利潤達到3.79億港元,同比增長5.19%。在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政策持續發力、技術革新背景下,長虹佳華對內強化數智基因,驅動傳統分銷服務向智能化升級轉型;對外把握戰略新興產業的確定性趨勢,積極拓展新生態,持續推動服務創新與價值創造。憑借強大的數智化核心能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華為2024年經營業績符合預期
華為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稱經營結果符合預期,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同比增長22.4%;凈利潤626億元,同比下降28%。華為聯接產業克服行業投資周期低谷,經營結果保持穩?。挥嬎惝a業得益于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為云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華為2024年研發投入達179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490億元。未來10年,AI算力的需求持續提升,將是系統對系統的巨大機會。最近2年,是AI終端格局形成關鍵期,AI既是終端的核心能力,也是體驗的核心要素,隨著模型推理能力在技術和成本上的快速進步,AI終端的滲透率會在較短時間內顯著提升。
國美零售深陷經營困境虧損八年
國美零售最近2年來深陷“營收下滑、虧損擴大、債務惡化”的經營惡性循環中。2024年全年營收僅4.74億元,較2023年的6.47億元減少26.7%,較2022年的174.44億元更是縮水97%。歸母凈虧損116.29億元,同比增虧15.63%,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八年虧損;扣非凈虧損12.38億元,同比減少59.69%;毛利率15.61%,同比減少11.28個百分點。
國美零售供應鏈斷裂與收入斷崖式下滑,債務危機導致主要供應商暫停供貨,核心家電零售業務幾近停擺。2024年,國美零售核心家電業務持續萎縮,銷售收入同比降低42%。為扭轉困局,國美零售近年嘗試多項戰略轉型,但收效甚微。曾經的行業霸主,如今在債務重壓下,僅靠變賣資產與財務技巧維持生命。若不能在未來實現業務模式突破,恐難逃退市命運。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