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中國商務部一紙公告震動全球——對美國輸華商品全面加征34%關稅,精準反擊美方長達7年的貿易霸凌。不到48小時,美國財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ant)急赴記者會,指責中國“不公平競爭”,卻絕口不提自家關稅大棒。
這場交鋒背后,是價值4.8萬億美元的中美貿易戰再升級,更是全球產業鏈主導權的生死博弈。當中國用鎵、鍺等“工業血液”卡住美國半導體咽喉時,華盛頓的“雙標”劇本終于演不下去了。
從特朗普時代對37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稅,到拜登政府拉攏盟友圍堵“中國制造”,華盛頓的算盤始終沒變:用關稅大棒逼中國低頭,用技術封鎖鎖死產業升級。但這一次,中方的反擊讓白宮措手不及——當特斯拉上海工廠因進口零部件成本飆升而被迫減產,當美國軍工巨頭雷神公司因鎵鍺斷供推遲導彈生產線,美財長那句“中國破壞規則”的指控,在自家企業哀嚎聲中顯得蒼白可笑。
仔細看中方的反制清單,每一招都戳中美國痛點。新能源汽車電池用石墨、醫療設備核心組件、大飛機鈦合金配件,這些中國占據全球70%以上產能的領域,加稅幅度直指美國高端制造業命門。更狠的是稀土鎵鍺出口管制,這類被稱為“芯片之母”的戰略資源,中國控制著全球98%的供應量。
五角大樓去年一份報告顯示,美國F-35戰機的氮化鎵雷達模塊庫存僅夠維持8個月生產,而重建供應鏈至少需要5年。難怪美企高管私下抱怨:“這不是貿易戰,是精準外科手術。”
美方“雙標”操作早已成國際笑柄,他們能對TikTok揮舞“國家安全”大棒,卻指責華為威脅數據安全;他們能拿《芯片法案》補貼英特爾530億美元,卻污蔑中國新能源車“產能過剩”。
最諷刺的是,當中國依法審查美光科技產品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竟威脅要“斷供中國云服務”,這種“只許我放火,不準你點燈”的邏輯,連《紐約時報》都看不下去:“華盛頓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
貿易戰打到第八年,輸贏局勢已然反轉。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去年擴大至4200億美元,而美國農民卻因大豆滯銷損失180億。沃爾瑪貨架上,中國制造的掃地機器人比三年前便宜了15%,但貼著“美國制造”標簽的同款產品價格翻倍。
更讓美國焦慮的是,中方反制措施倒逼出產業鏈超強韌性——長江存儲突破7納米芯片技術,比亞迪橫掃拉美電動車市場,就連波音737MAX復飛都得看中國民航局的臉色。
國際社會逐漸看清真相,當德國總理舒爾茨帶著西門子、巴斯夫高管擠滿訪華專機,當沙特王儲豪擲千億投資中國AI企業,美國主導的“對華脫鉤”已成空談。連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都警告:“繼續升級關稅,美國通脹率將突破6%。”而中國這邊,廣交會單日外商到訪量突破12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世界用腳投票的結果,讓美財長“不公平競爭”的指控成了最尷尬的獨角戲。
貿易戰的劇本走到今天,美國手里還剩幾張牌?當中國用稀土管制反制芯片封鎖,用市場準入對抗技術脫鉤,華盛頓的霸權邏輯已撞上南墻。回看2018年,特朗普說“貿易戰很容易贏”時,或許沒想到中國能打出如此漂亮的反殺局。但歷史總是驚人相似——從英國殖民者用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到如今美國用關稅戰企圖遏制復興,1840年的炮艦外交,在2025年的產業鏈博弈中徹底失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