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清明節目主持人,重用新生代蘇眉文,郭嘉寧風頭已超過任魯豫
近幾年,央視綜藝頻道的清明特別節目,不再追憶故人,而是主要關注人與自然、生命的關系,采用紀實探訪加主持人體驗,穿插文藝節目表演的形式進行。2025年央視清明特別節目,在國家植物園設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8個不同主題的春日集市攤位,介紹來自全國各地的“土地贈予我的”禮物,以及制作、守護這些禮物的人。
小娟與山谷里的居民與生態建設者們合唱《我的家》;王錚亮、陳楚生、蘇醒、張遠、陸虎、王櫟鑫演繹歌曲《熊貓駕到》;歌手諾米與妞妞合唱團共唱《阿普的思念》;李杰攜家園計劃獻唱《凈土》;歌手龔琳娜攜非遺樂手們共創的《歌行四方》;李昀銳、李蘭迪、丁禹兮、毛曉彤、吳越等明星演員誦讀《春的詩》;周深演唱歌曲《和光同春》。
當然,對于央視清明特別節目來說,文藝節目表演是點綴,重點在于主持人逛春日集市。由央視主持人任魯豫、新生代主持人蘇眉文、植物學家史軍組成的踏青小分隊,“新老結合,顏值、主持能力都兩極分化”,引發網友熱議。而農業農村頻道的主持人郭嘉寧,是以集市攤主的身份出現在每個攤位,向任魯豫蘇眉文史軍介紹每份禮物的來歷故事。
2025年《多情的土地》主持人安排有點出乎意料,2024年是尼格買提和蘇眉文。時隔一年,雖然蘇眉文還在,但她至今還沒有正式簽約央視,尼格買提的位置被任魯豫接替了。三位主持人只有任魯豫來自央視文藝節目中心,而郭嘉寧更是首秀綜藝頻道,并首次擔任清明節特別節目的主持人,其地位和人氣遠超絕大部分同屆主持人大賽的優秀選手。
同樣是新生代主持人,劉心悅、嚴尚嘉、高浩森、龔韻熹沒有機會,而蘇眉文卻能連續兩年主持,還寧愿重用其他頻道的郭嘉寧。其實,不僅是清明節,以往的五四、元旦、國慶、端午等節慶晚會,早就打破常規安排主持人了。說明央視在媒體融合時代對人才使用邏輯的深刻變革,從固守頻道藩籬轉向追求人盡其用,從論資排輩轉向了能力本位。
蘇眉文能夠主持清明特別節目絕非偶然,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其獨特的“跨界氣質”。在傳統媒體式微、媒體邊界模糊的今天,觀眾早已厭倦了千篇一律的主持風格。蘇眉文身上既保有文化節目所需的知性底蘊,又兼具年輕群體喜愛的清新自然,復合型特質能夠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類型的節目。蘇眉文是主持界的“新鮮血液”,有效拓展觀眾年齡層。
央視敢于重用年輕又非科班出生謝蘇眉文,體現央視“英雄不問出處”的用人智慧,在內容為王的時代,能力與適配度遠比學歷背景更重要。而郭嘉寧是農業農村頻道的骨干主持人,看似“鳩占鵲巢”,搶同事飯吃,實則是央視打破頻道壁壘的積極嘗試。傳統電視時代,各頻道畫地為牢,主持人往往被限制在特定領域,造成人才資源的嚴重浪費。
郭嘉寧不負眾望,在《多情的土地》中展現出的樸實親切與專業素養,恰恰符合節目整體定位。央視此舉釋放出明確信號:優秀人才是全臺共享資源,頻道間的流動不是越界而是增值。“人盡其用”的理念有利于激發主持人的潛能,為節目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背后反映的是央視對主持人梯隊建設的戰略思考,不同節目需要不同風格的主持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