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交集團投資,總承包分公司管理,二公局、三公局、三航局、中交路建施工的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巴倫臺至庫爾勒段正式通車運營,為烏尉高速全線通車邁進堅實一步。
烏尉高速巴倫臺至庫爾勒段位于新疆天山南麓,連通庫爾勒市、尉犁縣、焉耆縣、和靜縣“一市三縣”,全長143公里,采用雙向4車道設計,主要建設內容為路基、橋梁、隧道等。作為貫穿天山南北的交通動脈的組成部分,項目構建起南疆畜牧產品物流通道和林果產業帶,不僅將巴倫臺至庫爾勒車程大幅縮短,更形成了“交通牽動產業、路網激活生態”的“交通+文旅+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模式,有效激活沿線特色鄉鎮的經濟發展動能。
現在,帶大家一起看看藏在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巴庫段的中國基建“硬核科技”,開啟這項超級工程的探秘之旅。
天山飛虹
織就南疆經緯
項目主線共設置特大橋10座、大橋42座、中橋26座、小橋25座,以密集的橋梁布局,在南疆大地上編織起一張鋼鐵動脈網。這些橋梁不僅是跨越溝壑的物理連接,更是破解“天山阻隔”的超級算法。
開都河特大橋
開都河特大橋是巴庫段最長的跨河大橋,全長1328米。開都河相傳是《西游記》中流沙河的原型,常年高水位,河床布滿厚層大粒徑鵝卵石,傳統沖擊鉆施工在這里“寸步難行”。項目團隊選擇在冬季枯水期作業,利用大功率旋挖鉆,配備特調泥漿,“一路開掛”,硬是把工期縮短三分之一。
上跨南疆鐵路轉體橋
上跨南疆鐵路轉體橋是全線唯一的轉體橋。2024年10月16日,兩座總重8100噸的橋梁以“鋼鐵芭蕾”之姿,不到75分鐘,在南疆鐵路上空完成74度精準轉體,以“施工零干擾”破解了繁忙鐵路線與天山走廊的立體交叉難題。
穿山長龍
一路好風景
項目主線有3座超千米長的隧道,在南疆腹地構建起一條貫穿山嶺的“長龍”。這些隧道不僅是穿越斷裂帶與高寒凍土的技術杰作,更是以創新工法架起的安全屏障。
鐵門關隧道
鐵門關隧道全長2900米,是烏尉高速僅次于天山勝利隧道的第二長隧,以雙洞分離式結構橫穿鐵門關嶺斷裂帶。這條“地質長廊”創新采用0.5毫米級三維激光掃描的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實現施工全程零沉降穿越。同時,它也是一條“景觀長廊”,隧道的頂部繪制了天山冰川藍、沙漠胡楊金等動態光帶,讓旅客在流動的光影中緩解長途駕車的疲憊。
天橋隧道
天橋隧道是高寒地區的創新杰作,最大埋深達473米,施工區地處天山腹地高寒地區,巖層破碎,導致有效施工工期短,施工難度大。項目團隊創新實施罐車保溫衣、隧道口防風門、無線測溫系統等23項施工技術,確保混凝土結構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石灰窯隧道
全長2068米的石灰窯隧道,96.4%的巖層屬于極易坍塌的IV、V級圍巖。施工人員形象地說:“這里的山體就像酥心糖,一碰就碎。”面對頭頂隨時可能塌方的“地質迷宮”,項目團隊利用地質雷達和超前地質預報信息,針對不同類型圍巖開展差異化施工和對施工人員實現信息化管控,實現隧道安全貫通。
互通樞紐
激發發展活力
項目主線建設有互通立交7處,分離式立體交叉23處,其中,相思湖立交樞紐和巴倫臺立交樞紐為交通路網關鍵支點。項目利用多處全功能服務區組成立體路網,構建起天山南麓物流通道和旅游廊道,千年古道煥發新活力。
相思湖立交樞紐
相思湖立交樞紐坐落于焉耆縣內,是烏尉高速公路全線規模最大的立交樞紐,與既有的G3012線吐和高速形成立體交叉,并同時跨越國道G314線,將附近縣鄉織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從此經過,既能遇見1700年前佛寺壁畫里的飛天,又能用70分鐘車程丈量巴倫臺到庫爾勒的時空折疊。
巴倫臺立交樞紐
巴倫臺立交樞紐位于和靜縣,是巴庫段的北端起點,烏尉高速和G216、G218國道在此交匯,使得巴倫臺向南串聯庫爾勒、焉耆、和靜,向北銜接天山腹地路網,成為“交通+旅游+農牧”經濟走廊的核心支點。
驅車行駛在烏尉高速巴庫段上
感受頭頂流動的藍天白云
與天山、草原、濕地同頻呼吸
打破“新疆很遠”的印象
期待分享你的“尉”見
(中交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