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享譽整個黑龍江
眾所周知,在民間藝術界,有兩個響當當的金字招牌:郭德綱的德云社撐著相聲半邊天,趙本山帶著趙家班稱霸小品舞臺。
而趙本山能混到今天這地位,除了自己有兩把刷子,還得感謝身邊一幫兄弟幫襯。
尤其是潘長江、范偉等等,曾經都是和本山大叔一起“共患難”過的好兄弟,但是還有一個人,也曾是跟趙本山“稱兄道弟”的人!
只不過,趙本山做大做強之后,好兄弟看著“眼紅”,辭掉了本山傳媒副總裁的職位,選擇“單飛”,卻被人罵忘本,被人罵劣性...
他就是曾經的“相聲界文字輩大佬”——劉流。
往前推30年,早在給趙本山當“配角”之前,他曾是趙本山高攀不上的,就連現在的郭德綱看見,也得恭敬地叫一句“師叔”的人....
毫不夸張的說,當時的他,名氣不說紅滿全國,那也是享譽整個黑龍江的人!
“甩掉”趙本山,自立為王!
2014年,德云社前有狼后有虎,負面新聞一茬接一茬,而《本山傳媒》卻在大老板和“二當家”劉流的經營下,正是如日中天。
當時的趙本山接受采訪都說:“離了劉流,我這攤子得散一半,這些年也是多虧了大腦袋”...
據說他們剛籌辦《本山傳媒》那會兒,公司賬上就三百來萬現金,手底下二十來個草臺班子出身的徒弟。
而一開始的《鄉村愛情》拍攝時,誰也不知道是什么結果,雖然趙本山有名氣,可是要想把一個企業,做大做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們本來是想要整個《鄉村愛情》試試水,為了拍好這部劇,他們每天凌晨三點帶著編劇組改劇本,沒想到,愣是把東北農村的家長里短整成全國爆款。
而當時“劉大腦袋”這個角色,原本是趙本山給范偉留的,可老搭檔鬧掰了。
劉流二話不說頂上去,肥大的西裝往身上一套,開口就是"必須的",不僅把角色盤活了,還帶火了一幫新人。
沒想到這臨時起意的安排,倒讓觀眾記住了這個腦袋大脖子粗的"劉助理"。
跟著趙本山闖蕩那些年,劉流算是把渾身本事都使出來了。
謝大腳超市門口那場戲,原本設計的沖突不夠勁兒,他臨時加了段劉大腦袋和長貴互相使絆子的戲碼,結果成了全劇經典片段。
王小利、小沈陽這些后來撐場面的角兒,哪個不是他手把手教著錄完第一條片花的?
最風光的時候,公司上上下下都管他叫“二當家”,趙本山接受采訪都說:“離了劉流,我這攤子得散一半。”
可誰都沒想到,就在本山傳媒如日中天的時候,劉流突然遞了辭呈...
2014年,《鄉村愛情》里的劉大腦袋突然換了人,“換人”風波鬧得滿城風雨,公司里傳得沸沸揚揚,有說分錢不均的,有說爭權奪利的,連趙本山徒弟婚禮上少了個紅包都能編出八百字小作文....
但也有不少人在他遭到全網嘲笑時替他“抱不平”,畢竟趙本山在“演”瞎子的時候,他就已經跟馬季和侯耀文平起平坐了....
曲藝團打雜逆襲成"師叔"
劉流本名叫劉延濱,打小在哈爾濱胡同里長大。
那會誰家孩子要是不好好讀書,要么進廠子當工人,要么去體校練體育。
而劉流就走了后路,十來歲時在冰場上打冰球,一桿子能抽得冰碴子亂飛。
只是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叫劉延濱的娃,日后會成為讓相聲圈集體喊"叔"的狠人。
但要說這人和表演結緣還真是陰差陽錯,收音機里侯寶林、馬三立的相聲段子聽得多了,瘦小個頭的他開始成天往人民公園的露天舞臺鉆,就為了能多聽幾句。
1981年曲藝團招生,十八歲的愣頭青帶著滿肚子熱乎勁兒去考試。
可那時候曲藝團招人挺嚴,劉流頭回去考試連門朝哪開都沒摸清,就被評委老師攆下了臺。
這事兒擱別人身上早蔫了,可劉流偏不信邪。
為了能夠進到曲藝團,他白天在曲藝團打雜搬道具,晚上蹭著看老演員排練,逮著空就給人端茶倒水偷師學藝。
就這么死磕了三年,愣是讓相聲泰斗趙春田瞧上了眼。
這趙老爺子在相聲界的地位,那真是祖師爺賞飯的主兒。
馬季、侯耀文這些大腕兒見了他都得規規矩矩叫師叔。
老爺子看他蹲在后臺啃冷饅頭就著臺詞本,心一軟收了這個編外徒弟,當時急得李金斗直跺腳:"您老可別給我們整出個小師叔來!"
但李金斗的話,也阻止不了趙春田的想法,這一拜師可了不得,按相聲行里的輩分算,劉流搖身成了馬季、侯耀文的小師叔。
也就是從那之后,劉延濱才改名劉流,白天在團里搬道具搭戲臺,晚上給師兄弟們買酒賠笑臉。
別人拿輩分壓他,他就咧著嘴喊大哥;師父教真本事,他凌晨四點就蹲院子里背詞兒。
不過沒過幾年,這個曾經的“落榜生”愣是在東三省曲藝大賽上把趙本山都給比下去了,不過那會兒誰也沒想到,臺上較勁的倆人后來能成黃金搭檔....
30年“兄弟搭檔”
1984年東三省曲藝匯演,劉流帶著黑龍江代表隊的新作品登臺時,后臺有個精瘦的遼寧小伙正在練蓮花落,這人就是后來跟他糾纏半輩子的趙本山。
那天晚上表演結束后,兩個人也算是惺惺相惜,在沈陽小旅館里聊到后半夜,趙本山講著盲人二叔的辛酸往事,劉流說著曲藝團打雜的憋屈。
分別時互留地址,誰承想二十年后,一個成了春晚釘子戶,一個當上了本山傳媒二把手。
到了九十年代,文藝市場風云突變,本來該各自安好,可市場風向說變就變,相聲被小品擠兌得夠嗆。
1997年劉流好不容易跟著唐杰忠上了回春晚,轉頭發現劇場賣票越來越難。
也就是這個時候,趙本山找上了他,不僅帶著他一起拍戲,還一起做大了“本山傳媒”...
不過這段“兄弟情”,僅僅延續了17年...
退出本山傳媒之后,他帶著修睿、喬杉幾個小年輕另立山頭,成立了“大圣萬合”,轉頭就在《歡樂喜劇人》擂臺賽上跟宋小寶他們對上了。
外界都等著看這對老兄弟翻臉,沒想到2016年劉流閨女結婚,趙本山帶著二十多個徒弟來捧場。
那時候,外人才知道,這倆兄弟根本沒有鬧掰,也沒有矛盾,其實只是劉流想明白一件事:五十歲的人了,總不能一輩子給人當副手。
后來《鄉村愛情14》開拍,劉大腦袋這個角色非但沒換人,戲份還比之前多了三成。
其實,話說回來,要說這對老搭檔的相處之道,就像《鄉村愛情》里劉能跟謝廣坤的拌嘴——表面上恨不得薅頭發掐架,真出事還得湊一堆兒商量啊...
結語
從冰球少年到相聲新秀,從春晚常客到影視大佬,劉流這大半輩子就像東北亂燉,啥材料往鍋里一扔都能燉出滋味。
有人說他背靠趙本山好乘涼,可他拜師學藝那會趙本山還在鄉下唱二人轉;有人說他翅膀硬了就單飛,可《鄉村愛情》拍了十六部,劉大腦袋辦公室的擺設都沒換過地方。
或許真像東北老話說的:真兄弟處的是情分,做生意講的是本分,這兩樣東西摻和不到一塊兒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