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道 據臺灣“中央社”4月4日綜合外電報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全面開征關稅后,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表示,政府的策略是提高國內工廠生產量,包括把半導體制造業從臺灣地區移回來,并說蘋果應該在美國用機器人制造iPhone。
據報道,盧特尼克日前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時宣稱,半導體沒有被包括在特朗普2日宣布的10%全面基準關稅或個別對等關稅中,“但之后將成為課稅的目標”。
盧特尼克日前透露,半導體之后將成為征稅的目標(資料圖)
盧特尼克說:“特朗普將深入研究這些項目,研究將在晚些時候展開,探討如何把所有半導體制造業從臺灣移回本土。”
他還說:“我們的電子產品主要在臺灣制造。以前是在國內制造的。我們的政策讓臺灣拿走一切。現在,我們生活所依賴的東西正在9000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本網注)之外的地方生產,特朗普說‘這些必須在國內生產’。”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2日告訴媒體,半導體很可能將成為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款課征關稅的項目。該條款授權特朗普在進口商品威脅國家安全時展開調查并課稅。特朗普已援引232條款,宣布對鋼鋁制品與汽車課征25%的關稅。
盧特尼克還提到蘋果公司最近宣布將在未來4年在美國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包括在得克薩斯州建造一座新工廠。
他說:“為什么不能在美國用機器人技術生產iPhone?”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接受美媒專訪,稱贊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是“商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帶著2000億美元投資赴美,他也稱后續可以忘掉臺灣的晶片了,代表臺積電赴美投資后,美國不需要再依賴臺灣地區晶片。
特朗普稱贊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是“商界最受敬重的人之一”(資料圖)
魏哲家3月3日在白宮宣布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于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臺積電近年的美國投資案,主要是正在進行650億美元于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先進半導體制造的投資專案,以此為基礎,臺積電在美國的總投資金額預計將達到1650億美元。這項擴大投資包含興建三座新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道,特朗普強調部分效果是“立即”顯現的,包括企業赴美投資時需要投入大筆資金蓋工廠,會雇用承包商、混凝土商、鋼鐵企業等,這是初期帶來的資金流及工作機會。當工廠正式運轉后,長遠下來會看到更大的經濟效益,包括資金及就業機會,特朗普表示,在資金收益及就業機會之間,他更看重就業機會增長。
特朗普接著提到臺積電及臺魏哲家,“當你有全世界最大的晶片制造商帶來2000億美元,你知道是目前為止的全球第一。魏先生,商界最受敬重者之一,忘了來自臺灣的晶片吧,他來了。他花費數千億美元,而且大部分將用于亞利桑那州。”
魏哲家3日在白宮宣布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于美國先進半導體制造,圖為臺積電logo
特朗普還稱,企業以民眾從未見過的幅度赴美投資,聲稱刺激企業赴美的主因在于關稅,“如果魏哲家沒有,他們就必須支付高額關稅,以獲得在美國銷售產品的特權”。
對于相關議題,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日前表示,美方有些人嘴上說著“挺臺”,干的卻是“害臺”“毀臺”的勾當。逼迫臺積電追加多達1000億美元在美投資,使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芯片產業,這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還是讓臺灣變得“更加強大”?當臺積電逐步變成“美積電”,臺灣還有多少產業競爭優勢,還能“繁榮”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