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走過我家鄉
梁隆賢、張澤培
六、兩馱子彈獻紅軍
桐梓縣城有一個后生,名叫曾大慶,長得腰粗背闊,象頭牯牛,渾身是勁。他家里很窮,就在金漢珠(初)開的大鹽號里下苦力,掙幾個錢來養家糊口。
那年臘月間,聽說紅軍已經過了烏江,快要到遵義了,雙槍兵們象戳破了窩的螞蜂,慌慌張張的亂作一團,到處抓伕封馬,挑彈藥,連更趕夜地朝松坎方向往四川跑。
這天晚上,曾大慶和他的一個干伙計楊大興,都被抓了伕。雙槍兵叫他們兩個挑著東西,趕著兩匹馱馬,由一個爛兵押著,隨著搬運的隊伍,先朝松坎那面去。
一出城,曾大慶就我那個兵崽搭上了腔。他問:“長官,這些馬馱都是些啥子呀,啷格這樣重?”
那個兵崽見曾大慶稱自己“長官”,心里甜絲絲的,就得意地說:“這都是蔣委員長最近來貴陽時,發給我們的子彈藥。”
曾大慶聽了,心里暗暗想:“這些子彈,在他們龜兒子們的手里,不知要傷害幾多好人,不如乖這深更半夜,想法把它弄丟算了。”想著想著,心里有了主意,就故意跌了一跤。楊大興見了,趕快回頭過來扶他。他就急忙和楊大興咬了一下耳朵,才爬起來繼續上路。
走呀走呀,快走到夜郎壩的岔路時,楊大興見前面的走遠了,后面的沒跟上,就故意對那個兵崽說:“長官,等一下,我要解個小便。”
楊大興和那個兵崽停下來解小便,曾大慶就各自挑著擔子,趕著馬先走。
楊大興解完了便,閃呀閃地又往前走。剛走十來步遠,冷不防,一個彪形大漢,從路邊閃了出來,象箍黃桶一樣緊緊地把那個兵崽抱住。這時,走在前面的楊大興,回過頭來見曾大慶已下了手,不等兵崽喊出聲音,丟下擔子,和曾大慶一起,把那個兵崽撬翻(整死)了,就把兩匹馱馬從左手倒拐,朝夜郎壩那面趕去。
紅軍取了遵義城,打下了婁山關,來到了桐梓。紅軍一到,就把豪紳和早閥們敲磕去的東西。曾大慶連做夢也想不到會遇上這么好的隊伍,一個二個,都分得了大米和布匹,還扛了許多鹽巴,歡喜得不得了。
紅軍在桐梓駐扎的時間雖然不長,卻和我們干人親得象魚和水一樣。紅軍開走那天,曾大慶就對楊大興說:“紅軍是我們窮人的隊伍,專打土豪劣紳,專打軍閥和刮民軍,我們去把那兩馱子彈拿來,送給紅軍好羅。紅軍多有一顆子彈,多消滅一個敵人。”
楊大興聽了,覺得這話有理,就滿口贊同。隨后,只見曾大慶和楊大興二人,牽著原來的兩匹馬去找紅軍先頭部隊。找到以后,他們對一位連長說:“連長,聽說你們要從夜郎壩那邊過赤水,下四川去,正好我們有點要緊事,也要到夜郎壩去,順便給你們帶帶路吧!
隊伍出發不久,來到涼風埡時,紅軍連長發覺曾大慶和楊大興兩個,啥子都不帶,只牽著兩匹馬,心里有些奇怪,就問:“你們是不是要去馱運什么東西?”
曾大慶見問,嘆著氣回答說:“只恨那萬惡的刮民黨白匪軍,到處搶殺老百姓,紅軍到來之前,我們把兩馱“花生米”藏在山洞里,現在要去把它拿出來!”
大家又走了一程,來到了夜郎壩,曾大慶就對紅軍連長說:“那邊彎子頭,就是我們藏“花生米”的山洞,洞子很深,請幾個紅軍同志幫幫忙吧!”
紅軍連長親自帶了幾個紅軍戰士,和曾大慶他們來到洞邊,一看,就指定一個年輕力壯的戰士說:“準備下洞。”那個紅軍戰士正要搶著解下來的馬馱繩,曾大慶急忙說:“不行,紅軍同志,你對洞里不熟悉。”說著他早把馬馱繩往自己的腰桿上拴好了,拿一頭交給紅軍連長和楊大興他們:“你們慢慢往下放。記住,等我在洞底一拉動繩子,你們就用力往上提。”
曾大慶說完,不顧紅軍連長阻止,攀著巖石,慢慢下到洞里去了。不多一會,楊大興見繩子一拉動,就趕緊對紅軍連長說:“拉得了,拉得了!”
大家聽了,就七手八踋往上拉,拉上來一看,是一木箱的子彈。紅軍連長看了,又是歡喜,又是詫異。楊大興又叫趕快放繩子下去。大家又接連拉上來了幾箱子彈,最后才把曾大慶拉上來。
曾大慶一上來,就指著那兩馱子彈對紅軍連長說:“連長,這兩馱“花生米”,是我們從雙槍兵那里弄來的,算是我們送給紅軍的一點禮物,你們拿去請雙槍兵和川軍的客吧!”接著,曾大慶又把這兩馱子彈的來歷,一五一十地數落給紅軍連長聽。紅軍連長聽了,哈哈大笑,使勁地拍了拍他兩個的肩膀,說:“好,你們做得好,有本事,有本事!”
(未完待續)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梁隆賢、張澤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