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聽花島出品的年代溫情短劇《家里家外》正式上線。該劇上線3天播放量即破10億,全網話題量破10億,并憑借過硬的短劇質量,掀起了“情懷類”短劇的討論熱潮。
無獨有偶,2024年10月,聽花島上線的紅色主旋律短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用年輕人熟悉的語言和方式,重新講述嚴肅的革命歷史故事,一周內全網播放量突破1.7億。
當短劇草莽時代的極端敘事漸顯疲態,聽花島以創新、美學、情懷三大要素構筑的精品短劇,實現從情緒宣泄到情感共鳴再到情懷共振的三級躍遷。
回顧聽花島的發展之路可以發現,這家短劇團隊一直在以“做出好內容、堅持表達”的心態,打造一部部精品短劇,彰顯著短劇制作團隊的情懷。
以“情懷”為核心打造精品之作
《家里家外》是一部全程使用地方方言的短劇,主創團隊中的制片人、編劇都是四川人,主演王道鐵和孫藝燃均為四川籍演員,劇中所有配角、群演均為四川本地人。
“莫浪費時間,救災要緊!”“你哪個喲?”“莫得事,不用鼓搗娃娃,她還小嘛,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在《家里家外》中,從街邊小店的吆喝聲到鄰里間的聚會聊天,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還原川渝味道。
同時,這部短劇也采用四川本地實景拍攝,在雙流區軍工廠、石梯子坡、彭祖山景區、青龍老街、青龍老電影院等場地和景點取景,并融入了中國女排首次世界杯奪冠等時代元素,以及天府可樂、青羊牌電視機等四川特色。
從臺詞到置景,該劇都營造了濃厚的川渝氛圍。此外,該劇在主題立意上也十分有情懷。
《家里家外》的劇情顛覆了傳統短劇中姑嫂斗爭等設定。高知、時髦的小姑子一開始對嫂子蔡曉艷鄙棄、不屑,在遭受家暴后被蔡曉艷收留和治愈,開始佩服嫂子。女性用堅強的身軀為女性遮風擋雨,展現了女性互助的溫暖力量。
親子關系也以寫實手法呈現,女主的兒子主動改戶口,要隨繼父姓;男主的女兒陳爽穿上了女主補成兩截的毛衣,笑著說上面是她親媽織的,下面也是媽媽織的,一件毛衣飽含著兩個媽媽的愛。
劇中這樣的感人之處還有很多,重組家庭不易,蔡曉艷和陳海清相偎相依,用真情和溫暖攜手走過漫漫長夜,呵護著這個新家,也感動和溫暖了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們。
聽花島精準捕捉觀眾對于美好家庭關系的向往,通過重組家庭關系去探討“家”的雙重本質:“出生,讓我們成為血緣上的家人,而一起經歷的事情,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家人。”
用創新作品探索爆款題材邊界
2024年10月,主旋律短劇《我在長征路上開超市》上線。故事從當代大學畢業生蘇梅梅的視角切入,講述她“穿越”到長征途中為紅軍送物資、見證紅軍戰士一次次浴血奮戰的故事,傳遞溫暖而樸素的家國情懷。
該劇用年輕人熟悉的語言和方式,以精品化的制作方式,重新講述嚴肅的革命歷史故事,是2024年短劇行業中值得關注的創新精品之作。該劇上線后,一周內全網播放量突破1.7億,全網話題量更是超過10億是實打實的爆款之作。該劇從創作之初便定位為一部公益宣傳片,完全不求商業回報。主創們回顧初心時說道,團隊成員實打實想拍一部精品給觀眾看,提升微短劇的品質。
該劇先后獲得了首屆“繁星閃耀·微短劇年度盛典”、“2024視聽中國馬欄山微短劇之夜”年度精品微短劇等諸多獎項。
未來,聽花島將會上線短劇《法官的榮耀》《正義之刃》等。
其中,《法官的榮耀》以平視的視角講述鄉村法官的執法故事,以基層執法人員的“最后一公里”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真實的基層故事,展現執法硬度的同時,也呈現了其溫情的一面。
《正義之刃》是聽花島在題材創新上的一次嘗試,懸疑題材劇集中有大量的動作戲和反轉劇情。
從2023年底正式入局短劇行業以來,聽花島一直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用領先行業的作品為短劇行業擴張領地,探索爆款題材邊界。
成長型廠牌聽花島由情緒向情懷升級,完成一次次自我進階。
聽花島負責人曾強調,短劇精品化并不是以成本衡量,而是要尊重觀眾、考慮觀眾喜好,尋找大眾想看和創作者表達的交集。未來一年,聽花島還會繼續試水千萬級別的短劇,嘗試更多創新題材,探索短劇精品化的天花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