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俄烏沖突中,俄軍在前期和現在打的戰爭可以說是“兩種模式”。
在俄烏沖突爆發的前期,俄軍打的幾乎全是硬碰硬的“堡壘巷戰”。
俄烏沖突中的“頓巴斯巷戰”
冷戰時期蘇聯為了防備北約入侵,在烏克蘭境內對很多建筑進行了軍事化設計。
比如說大名鼎鼎的亞速鋼鐵廠,在地下就有很多建筑,內部環境錯綜復雜。與其說是這是一個鋼鐵廠,不如說這是一個軍事化的地堡。
亞速鋼鐵廠外景
本來這些軍事化的建筑是為北約準備的,結果蘇聯解體,現在俄烏沖突開打,這些建筑就成為了俄軍需要去攻占的硬骨頭。
俄軍進入這些復雜且內部通道四通八達的“地堡”,一度遭受了非常嚴重的傷亡,經常陷入絕望的苦戰。
不過隨著俄烏沖突進入到第四個年頭,俄軍顯然也意識到了靠沖鋒槍、手雷等武器不頂用。
還是得像解放軍打對越自衛反擊戰那樣,用火炮直接把建筑轟平就很少需要打巷戰了,來一場“中式爆破”。
俄軍改換戰術
當前俄軍對烏軍的戰術,就是遇到難以攻陷的地堡采取圍困戰術,不硬碰硬的打攻堅戰。
俄軍
對于那些在地面上并非常堅固的“軍事化建筑”,就采用了“大炮開兮轟他娘”的戰術,直接用猛烈的炮火將這些地面上的建筑轟平。
比如當年我軍打的比較經典的一場戰役——諒山戰役,就是先直接來了個“萬炮齊發”,讓越軍體會到了什么是“炮彈雨”,然后等把諒山的城防工事都摧毀了之后,解放軍大部隊才“進場”。
諒山戰役
俄烏戰場這邊也差不多,等把這些建筑轟成廢墟后,里面估計也沒啥烏軍了,俄軍打起來自然不需要再付出以前那么多的傷亡。
俄軍在俄烏沖突剛爆發的2022年,尤其是在戰爭剛開始的幾個月內,付出的傷亡遠大于現在,并且推進戰線也非常緩慢。
俄烏戰場
但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俄軍開始在戰場上更多的采用滑翔炸彈,更多的采用“大炮轟”的戰術,戰果有明顯的提升。
根據美國智庫組織“美國戰爭研究所”的數據,2024年俄軍在戰場上多控制了大約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戰果是2023年的7倍左右。
這就能說明采用更猛烈的炮火轟炸地面建筑的戰術,的確是非常有效。
俄軍自行火炮
炮彈產能提升了
當然,俄軍能采用這種戰術也和一件事有關,那就是俄軍的炮彈生產線建立起來了。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根本就沒有為這場戰爭做多少準備,各種武器的生產線也沒有達到足夠的產能。
2024年的俄烏沖突中,俄軍平均每天發射大約1萬發炮彈,相當于每月打出去60萬發。
俄軍一天要打1萬發炮彈
這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顯然對俄軍的產能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因為炮彈數量不足,2024年的時候互聯網上還一度傳出了俄軍接受朝鮮援助,從朝鮮那拿到了大量炮彈的消息。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說明到2024年的時候俄軍的炮彈缺口相當龐大。這種背景之下,俄軍就算想用“中式爆破”也沒法,畢竟這種戰術是需要大量炮彈的。
但是隨著戰爭持續,俄軍的生產線產能也逐漸提升了上來。
俄軍炮彈生產線
根據烏克蘭媒體《基輔郵報》的報道,俄軍在2024年預計生產大約450萬發炮彈。相比較之下,整個歐洲加上美國在2024年的炮彈產能預計為130萬發。
不過俄軍一天要在戰場上打出去1萬發炮彈,這一年就是365萬發左右,俄軍生產的450萬發也只是堪堪夠俄軍消耗。
隨著俄羅斯炮彈產能的提升,俄軍的炮彈供應逐漸充裕,俄軍才有了采用“中式爆破”的基礎。
相對應的,烏克蘭方面嚴重缺乏炮彈。畢竟整個歐洲加上美國的炮彈總產能也不過俄羅斯的30%左右,烏軍和俄軍對轟,其炮彈供應完全追不上。
歐美炮彈產能遠不如俄羅斯
所以俄軍在2022年一個個的進入烏軍“地堡”,去和烏軍在軍事化的建筑群里面打巷戰,也有可能是當時俄軍炮彈產能不夠的表現。
隨著俄軍軍工產業鏈的產能逐漸跟上,從2023年下半年起俄軍開始改換戰術,使用更猛烈的火力打擊烏軍,直到2024年俄軍炮彈產能逐漸能支撐俄軍的消耗。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俄烏沖突在2025年繼續打下去,俄軍取得戰果會更大。畢竟俄軍的炮彈產能相較于2024年時會進一步提升,而烏克蘭方面隨著美國斷開軍援,以及其本身青壯年消耗殆盡,其戰爭潛力將徹底被榨干。
俄軍
俄軍在主動擴大攻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俄軍在2024年時戰果更大,也和俄烏沖突可能快要結束有關。
首先美國新任總統是特朗普,大家都能預見特朗普上臺后會斷開對烏克蘭的軍援。
其次一旦俄烏雙方停戰,那么俄烏雙方新的“國土邊界線”說不定就是雙方的實控領土邊界線。
就算俄烏雙方有進一步的談判,俄軍將已經占領的土地還給烏克蘭,烏克蘭也需要向俄羅斯支付別的代價。
換言之就是,俄羅斯現在手里占領的土地更多,在和烏克蘭談判時手里就會有更多的籌碼。
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的選擇顯而易見,那就是會盡可能的推進戰線,占領更多的土地。
只要自己手里拿到的土地足夠多,后續不管是停戰還是和烏克蘭談判,都能拿到更多的好處。
所以在特朗普上臺后,俄軍擴大戰場攻勢,提升戰爭烈度就很正常了。在俄軍的攻勢下,烏軍節節敗退,讓俄軍取得更大的戰果也是正常情況。
烏克蘭士兵
由此按現在的俄烏沖突發展趨勢來看,俄烏雙方在2025年停戰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俄烏雙方也可能不停戰但停火,就像朝鮮戰爭一樣。
朝鮮戰爭雖然在1953年的時候簽署了《板門店協議》,但是這只是停火協議而非停戰協議。也就是說,朝鮮戰爭現在理論上還在繼續。
彭德懷簽署《板門店協議》
俄烏沖突后續就可能進入這種情況。烏克蘭方面不承認自己的戰敗,但是戰場上實際上已經停火,雙方從而進入“停火不停戰”的模式。
信息來源:
【1】環球網·《外媒:俄羅斯今年將生產約450萬枚炮彈,而歐美合計將生產約130萬枚》
【2】新華網·《炮兵仍是俄烏沖突“戰斗之王”》
【3】新浪財經·《智庫數據:俄軍2024年在烏“戰果”為2023年的七倍》
【4】中國青年網·《亞速鋼鐵廠真容曝光:有數千條陰暗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