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燃爆事件,至今在熱搜上居高不下。
事故如何發生?新能源還能不能開?安全隱患如何避免?
這一系列疑問,讓小米處在了風口浪尖上。
隨后,安徽省公安廳交管總隊介入,正在詳細調查中。
還有設施路段的高速攝像頭,或許也能提供一些關鍵信息。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相信很快就會水落石出……
一切發生得太快,仿佛一瞬間。
3月29日的晚上,安徽德上高速的池祁段,成了三個年輕女孩最后的旅程。
事故發生后,大家迅速把目光聚焦到了責任問題上。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到底能有多“智能”?它真能完全代替駕駛員嗎?
從這次事件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雖然小米SU7搭載了最新的NOA系統,但這套系統本質上仍處于輔助駕駛的階段,不是自動駕駛。
從法律角度來說,駕駛員仍然是最直接的責任人。智能系統再強大,最終還是需要駕駛員保持警覺、隨時接管。
可是,現實是,駕駛員并沒有有效減速,甚至可能過度依賴了系統。
這也許是她們面臨危險時無法及時做出反應的根本原因之一。
技術的局限性,在關鍵時刻暴露無疑。
從現有信息看,事發路段當時有施工區,這種臨時變道、錐桶歪斜、地面標線混亂的場景,別說L2級智駕,就算換成L4級也不敢打包票能處理。
去年美國IIHS做過測試,10家車企的輔助駕駛系統過施工區,全軍覆沒。
真正靠譜的智能系統,不該是嘴硬的我能行,而是學會說“這兒太危險,方向給你了。”
就像沃爾沃的Pilot Assist,檢測到復雜路況會直接退出+雙閃警告,雖然慫,但保命。
事故發生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調查工作上。
安徽省公安廳第一時間啟動了調查程序,事故現場的監控錄像成為了關鍵。小米公司也積極配合調查,將事故車輛的行駛數據交給了調查組。
這些數據將幫助調查人員還原事發時的具體情況,查明事故的具體原因。
倒是有個新進展讓我覺得靠譜:有記者重回事故路段,眼尖的網友發現龍門架上裝著高清攝像頭。
這或許是破案關鍵,現在全網吵車門能不能開,還不如趕緊調監控看看碰撞瞬間車門狀態。
能否從這些監控中看到車輛的速度、駕駛員的操作,成了調查能否深入下去的一個重要節點。
不過龍門架攝像頭看著高清,但夜間+高速+強光條件下,拍清駕駛員動作的難度堪比用手機拍月亮。
更可能的情況是警方結合視頻、EDR數據和現場痕跡,搞個三位一體推演。
汽車EDR數據理論上不可篡改,但讀取數據需要車企專用解碼器。這就好比讓嫌疑人自己交犯罪日記,程序上合規,心理上膈應。
要是能引入第三方機構同步解析,公信力會高很多。
這事兒發展到今天,是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
新聞說,三位遇難女孩的家屬已經分開處理后續了,但具體要討什么說法、談什么賠償,現在連家屬自己都沒完全整明白。
有個細節挺扎心的,其中一位女孩的男友接受采訪時說:“她父母之后要做什么,我不會干涉。”
這話聽著像尊重,可仔細一想,背后全是茫然和無助。三條人命背后,可能牽扯三個家庭截然不同的訴求,這事兒要妥善解決,難度不亞于讓三家車企老板坐一桌吃飯。
還有網友解讀如果家屬想追究的話,男朋友也是有連帶責任的,誰讓這個車輛歸屬權的問題扯不清呢。
現在年輕人總覺得借車是仗義,但法律上這叫風險贈與。按《民法典》1213條,借車出事故,車主有過錯(比如沒買保險、明知對方酒駕)就得連帶賠錢。
建議各位在朋友圈加句備注:車與老婆,恕不外借。
現在只能期待這件事的處理結果,真相早日水落石出。
以上分析基于@中國新聞周刊 等媒體報道,具體事故原因以官方調查為準,愿逝者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