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芽
能在當下把一件3000元的西裝在電商平臺賣出去、且賣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抖音電商的一次交流會上,剁椒Spicy見到了在抖音勢頭正旺的品牌Marius的主理人老馬。就在外界以為服裝電商還在300元甚至100元以下價格帶廝殺的時候,老馬告訴我們,在抖音,3000元價格帶的服裝消費者大有人在,這在Marius身上就已經得到了反復驗證。
主理人老馬參加抖音電商活動
成立于2019年的Marius,起初聚焦在通勤場景、精英氣質的西裝品類,以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品品牌同源面料+原創設計風格,精準吸引了第一批核心消費者。這兩年,Marius開始進一步拓展運動休閑、時髦廓形、極簡風格等風格線,從平臺龐大的用戶池里,挖掘更多新人群。
Marius品牌線下首店,即將落地于“奢名在外”的南京德基。品牌創始人老馬告訴剁椒Spicy,今年Marius會加快開店節奏,向一線城市、核心商圈布局。
在當下的服裝領域,充斥著各種悲傷的故事。
從張大奕、周揚青等網紅宣布服裝業務調整,到少女凱拉、羅拉密碼等徹底消失的服裝品牌,無一不說明“做服裝”之難。另外,高價潮牌生存空間降低,消費者開始對所謂的“品牌”祛魅,大多數人不再只因為一個logo而溢價買單。
在此背景下,一批從電商起家的國產服裝品牌,反而憑借著扎實的產品力,以及靈敏的電商嗅覺,瞄準了中高端消費群體,成功找到了生存空間。這背后,是消費者對“質價比”的偏好,以及服裝品牌“降低加價倍率”的趨勢。
下一步,是繼續扎根于電商、還是走向品牌?
“做服裝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可以做的很輕、也可以很重,不同選擇面臨的挑戰完全不同”,老馬如此表示。Marius顯然走向了品牌之路,不過隨即而來的,是如何“做品牌”的挑戰。
很多人認識老馬家,是因為西裝,這也是Marius能打出來的一個關鍵性選擇。
回看2019年的服裝行業,電商體系已非常成熟,各大網紅品牌吊足胃口,自行車短褲、大落肩西裝是備受矚目的時尚單品,“日韓風”在國內還占據著重要的流行地位。
然而在如此旺盛的市場中,老馬出于自身的買衣痛點、敏銳地觀察到了當時服裝市場的空白。在開始做服裝之前,老馬正在經歷個人第二次創業。“我本身是一個電商資深用戶,當時我的職業需要買高價值的衣服,但我發現在線上買不到。”
“因為創業的職業背景,我對正裝的需求一直都在,當時我發現這類單品:一是產品就很稀缺,二是價格差異非常大,線下好的西裝基本都是奢侈品、單件價格上萬,一些輕奢品牌的價格也在6000~8000元,電商平臺的服裝客單價主要聚焦在300~600元。”
結合個人的穿衣需求、以及對價格帶的洞察,老馬果斷選擇自己做西裝,當時定價1280元。
Marius抖音旗艦店
“那時候想的很簡單,就是我給自己設計一個產品,然后賣出去”,老馬回想起當時的心態。但在線上,1280元在當時屬于非常高的客單價,這也就促使老馬必須在面料上下功夫,“那時候還沒有進口面料的供應鏈積累,所以我們選擇了國內比較高端的羊毛。”
在老馬的眼里,做女裝和其他行業的差異是,如果一開始就抱著強品牌的思維,在做單品爆款或者市場定位時就容易有偏差。因此在找好賽道、明確產品定位后,老馬緊接著就開始尋找為之買單的精準用戶。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老馬開始在微博、小紅書上分享穿搭思路,并向私域轉化客群。這一動作的時機也剛好踩中平臺的流量口,彼時小紅書才開始向消費品轉化,服裝正好是平臺想推的類目,在小紅書的分享僅半年就吸引了50萬的潛在用戶。
主理人@老馬Marius抖音賬號
需要補充的是,其實起初Marius的目標是走線下、做高定,線上只是曝光渠道,核心銷售還是在100平的線下工作室。但做到第三個月的時候,線上的流量爆發讓老馬看到了線上的機會,決定將90%的經營放在線上。
至此可以看到,Marius的成功背后,與其明確的賽道選擇、清晰的產品定位、以及曝光動作息息相關,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論是聚焦西裝品類、還是all in電商,老馬做的每一次決策都精準踩在市場空白與行業機遇之上。
而更核心的“軟件能力”,源自老馬本人的創業背景。
據老馬介紹,做服裝已經是自己的第三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是在老本行IT行業,既是碼農、也做軟件代理,在發現自己并不喜歡之后,老馬開始第二次創業,做某中高端家裝品牌的一個城市總代。跨行業的經驗雖然不可直接遷移,但做生意的本質是一樣。
正是這些創業背景,才奠定了老馬第三次的成功,尤其是第二次創業,讓老馬更清晰地了解到了“如何做品牌、定位人群、做爆款”的完整思路,并且在一開始,就選擇不做低價。
“雖然行業不同,但做生意的模式、經營方法、對品牌和渠道的理解、甚至對供應鏈的理解,這些都會賦能到我自己的品牌中,包括接下來開線下店是否需要代理等問題,我們都會有更專業的考量。”
這兩年開始,越來越多人認識到Marius這個品牌,進而才了解到“西裝是老馬家的拿手菜”。
這個順序變化的關鍵,在于Marius在電商端的持續發力,尤其是在抖音電商的爆發為其帶來了倍數增長的GMV和更廣泛的人群。2022年Marius開始試探性入局抖音電商,但當時主要還是做內容、并沒有先開始帶貨,2023年才開始做直播,最終迎來了2024年的爆發。
在真正意義上的“爆”之前,Marius憑借著前期的積累和產品定位,在抖音電商的銷售額也在穩步增長,只是增速不算快。“早期一件衣服可能賣100件,后來賣到1000件、3000件,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但我認為客群是精準的,這是一個不斷篩選用戶的過程,要有耐心。”
前期還只是有水花的程度,讓老馬覺得有戲的時刻是在2024年,“最初只是覺得賣得掉,但是到24年就發現不得了,用戶開始在抖音上買3000塊的粗花呢,2024年初就能感覺到高客單價開始起量了。”
事實也是如此,2024年僅Marius在抖音的增速就超過500%,而2019年起Marius全平臺GMV增速均保持100%以上的增長。
這與抖音電商平臺的店播發展趨勢也有所印證。抖音電商數據顯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該平臺上超1000個商家店播銷售額過億元,2.1萬個商家店播銷售額超千萬元。
2024年在抖音的爆發雖然與前兩年在內容、直播上的堅持有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在產品線的擴充。最初一年多的時間,Marius主要還是聚焦在通勤、職場、西裝,但單品類天然就會有人群限制。
2020年,Marius開始發展一些休閑類單品,“以滿足一部分核心用戶休閑裝的需求”;2023年,又拓展粗花呢板塊,吸引了更多喜歡精致風的用戶。
“隨著產品和渠道的不同,每一年我們人群的風格、畫像、年紀、以及職業都不太一樣,尤其來到抖音這個大消費場發現,每一次產品的風格差異,都會吸引來不同的客戶”,老馬告訴我們。“這個本質就是電商,電商很難用單一風格去框定一個品牌到底是什么。”
Marius的產品更新思路,一方面是橫向拓展差異化的產品線,目前Marius有通勤風、休閑風、精致風、時尚風等相對清晰的產品線;另一方面是縱向挖掘單品類的不同年齡層需求,比如在通勤風中去尋找適合20歲、40歲、60歲的產品。“在這個寬度和廣度里,我們一直在設計出新的產品,再借助流量平臺,去擴大我們的客群影響力。”
Marius抖音旗艦店
基于這樣的產品思路,Marius保持著相對緊湊的上新節奏,目前Marius每周上新一次,穩定在售的SKU數為3000+。
但對于老馬而言,通過豐富的產品去拓客既是機會,也是難題,即明確自己是誰。“迄今為止我很難界定Marius是什么樣的定位,但今年開線下店,我們會重新梳理到底是什么風格。”
而另一個加速Marius爆發式增長的關鍵性因素,就是老馬個人的創始人IP@老馬Marius。
不可否認,一個優質的創始人IP就是品牌最強有力的代言人,典型如雷軍,這也是這幾年品牌主理人紛紛開始走到鏡頭前、走向短視頻的原因。在創始人IP上,老馬算是走在趨勢前面,前文提到在品牌剛成立之初,為了銷售老馬就已經開始活躍在短視頻,此后集中電商之后,老馬更是持續輸出穿搭思路、面料科普、產品細節分享等等,目前@老馬Marius在抖音、小紅書分別有的35萬、58.2萬粉絲。
甚至在老馬本人看來,這個創始人IP是Marius區別于其他女裝品牌的最大的優勢,也是品牌的護城河。“我們的品牌多了一個老馬,在持續性地給消費者強化品牌的理念、價值觀。”
主理人@老馬Marius抖音賬號
在問到如何做好一個創始人IP時,老馬回到了相對感性的內容創作者的角色。“關鍵還是在鏡頭前面對真實的自己,以前也會糾結人設,也經歷過自我掙扎,反復思考如何讓用戶覺得好,但現在其實意識到不完美才是常態,恰恰是那種不完美,才能讓粉絲感知到你的成長;其次,專業也是我想讓大家看到的一面,作為一個服裝人、而不只是一個老板。”
也正是因為創始人IP的影響力,去年Marius和抖音電商打造一場“頭牌看秀”的創新式直播,結合了IP與品牌,最終成功實現了強曝光、以及6000萬的銷售額。
接下來,對于Marius而言最關鍵的是重新思考“自己是誰”,也就是如何去做品牌這件事。
而Marius品牌化的一個核心動作,就是在線下大型商場開品牌店。其實開店也是很多由電商起家的白牌品牌化的一個打法,尤其是中高端定位的品牌,去年至今,很多國產美妝、服裝、箱包都開始出現在大悅城、合生匯、The box等商業體。
但Marius不同的是,其創立初心就是在線下,雖然在發現線上巨大的流量后很快將重心轉至線上,但線下工作室的運營也是持續了3年之久。不過當時Marius的線下生意更多是“街邊店/園區店”的工作室模式,左邊辦公、右邊售賣,依賴穩定客群、以及線上粉絲到店轉化。
Marius上海愚園路線下店
“2020年其實單店月營業額能達到100萬,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數據了,而且帶來的用戶的品牌粘性很好,不過相比一路狂飆的線上,ROI并不算好”,老馬告訴我們。“2023年我們選擇關掉線下,all in線上,因為太耗精力了”。
如今,Marius決定重回線下布局。
一方面是因為從發展而言,線下是必須要做的。雖然線上增勢良好,但老馬還是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認為“包括我們很多線上品牌的爆發都是順勢而為,或許三年后我們在電商上就不存在了,新零售肯定是我們必須要走出去的一步。”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幾年借勢抖音、小紅書等內容電商的發展,以及在淘寶上的增長,Marius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源、現金流、以及團隊,有充分的準備可以布局線下了。
這次,Marius選擇走進Shopping mall,以品牌形象店去打開線下市場。
雖然Marius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線下店直營經驗,但“街邊店”和“品牌形象店”的經營還是有很大差異,品牌形象店的鋪位選擇、相鄰品牌、商場位置、品類陳列,都在影響著到店客流。
尤其在具體的經營模型上,還需要進一步測試成型。“剛確認德基位置的時候,我們的想法是做單一品牌風格,但現在我們更希望是集合店,具體可能還需要開店之后根據實際經營去做調整,畢竟這是線下首店,我們更多還是開放的心態,去找到發展規律。”
另外在品牌內容的輸出上,老馬也在嘗試去做更多審美短視頻。在老馬看來,基于階段不同短視頻內容也需要調整,剛入局抖音是為了凸顯差異,核心強調面料,但在品質被更多人知道且認可后,接下來就是通過內容去塑造品牌認知。
主理人@老馬Marius抖音賬號
“長期還是希望用戶先認識到Marius,再從中找到滿足需求的產品,但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今在中國的女裝行業,不缺一件衣服,缺的是用戶對這個品牌的認知,而這個認知是最難建立、也是最難改變的。”
不過整體來看,老馬對“品牌化”的思考是克制、冷靜的。
畢竟很多電商起家的商家,進行品牌化時通常會“斥巨資”高舉高打,請千萬級頂流代言、拍百萬級TVC坐陣、再將廣告鋪向大屏小屏,走向樓宇電梯。而Marius更多還是在產品、線下渠道、視頻風格維度去調整。
這也與服裝行業的倍率變化有關,其實十年前,千元西裝比比皆是,那些強調高端的服裝享受著十倍、甚至二十倍率的紅利。但在經歷了電商的洗滌后,“質價比”成為消費者的最佳決策因素,甚至會通過營銷手段去推測品牌的利潤空間,線上線下的服裝品牌紛紛開始強調性能,而非盲目溢價。
“電商給客戶提供了極致性價比的選擇,服裝行業這十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多的溢價沒了。”
換言之,服裝行業的高倍率時代過去了。但在老馬看來,這恰恰是一個做品牌的時代。“品牌認知不再是以前給用戶強加的概念,而是在質價比的情況下,給客戶不斷提供更好的產品,用這樣的方式去強調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