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生原創分享】
如果要評選中國上古時代的“勞模”,大禹絕對是史詩級人選。
這位傳說中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男人,堪稱華夏初代“時間管理大師”——白天指揮挖河道,晚上熬夜畫地圖,周末還得抽空參加諸侯團建。翻開《尚書》《史記》等典籍,皆分明閃耀著五個大字:
他!真!的!很!忙!
一、治水篇:當“項目經理”改行當“水利工程師”
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接手父親鯀留下的“爛尾工程”時,場面堪比現代職場劇:
前任(親爹)因使用“堵洪水”的錯誤方案,導致“等之未有成”(《史記》),被治罪流放。他自知壓力山大,主動開啟“大腦飛快運轉 + 瘋狂加班”模式,翻山越嶺搞測繪,發明“隨山刊木”的原始GPS定位法,硬是把治水方案從“堵”升級成“疏”,堪稱上古版“海綿城市”設計先驅。
最絕的是他的考勤記錄:《史記》說他“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連路過自家院墻聽見兒子哭聲都咬牙繼續“搬磚”。難怪連孟子都忍不住在《滕文公上》中為他點贊:“沒有禹導流九河,我們連飯都吃不上!”(注:為便于理解,未用原文,下同)——這相當于戰國時期的五星好評。
二、治國篇:從“包工頭”轉型CEO的逆襲之路
治水成功后,禹的職場生涯迎來華麗轉身。《史記·夏本紀》記載,他不僅把天下劃分成“九州會員制大禮包”(兗州、青州、徐州等),還定制了VIP貢賦體系:離首都越近的諸侯,交的土特產就得越高端。這種“五服制度”放到今天,大概就是朋友圈分組管理的高階玩法。
更值得點贊加收藏的,是他的團建能力。《左傳》提到禹在涂山開“萬國代表大會”,各路部落首領帶著美玉錦緞來捧場,場面比雙十一直播間還熱鬧。不過據小道消息(《國語》),有位防風氏酋長遲到,直接被禹就地正法——看來上古時代的考勤制度比釘釘還嚴格!
三、人設篇:儒墨兩家爭搶的初代網紅
大禹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氣,簡直能吊打現代流量明星:
儒家將他奉為道德標桿,孟子在《離婁下》爆料他“不愛喝酒愛聽勸”,活脫脫清廉干部作風;墨家則看中他的吃苦人設,《墨子》里說他“頂著暴雨干活,狂風中梳頭”,比荒野求生還硬核。兩家學派隔空對喊:“我們家的禹更厲害!”——這場景像極了粉絲為愛豆打榜。
最匪夷所思的當屬《山海經》。這部上古奇幻大作里,禹一會兒從死去的父親肚子里蹦出來(“鯀復生禹”),一會兒單挑九頭蛇妖相柳,血液濺到的地方連草都長不出來。難怪網友吐槽:“這劇情,漫威都不敢抄!”
四、家庭篇:事業型男人的婚姻真相
別看禹在職場風生水起,他的家庭生活卻充滿槽點。
屈原在《楚辭·天問》中靈魂發問:“禹為治水獻功勞,怎么有空找對象?”原來這位工作狂娶妻過程堪比閃電戰:在去工地途中偶遇涂山女,情歌唱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然后,四天就完成相識到結婚全過程。但是,又是但是,蜜月第二天他就跑回工地,氣得妻子寫下中國第一首怨婦詩:“候人兮猗!”(等人等到心碎啊!)
當然,正是這一委屈換來的福報,鍛煉并成就了他們的兒子啟:
《史記》說大禹臨終前要禪讓天子之位,結果大臣們默契配合演了一場不一樣的戲,順利讓啟上位。因此,有網友銳評:“這才是真正的‘打工人終成資本家’!”……這,這,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了……
惠生說:摸魚?不存在的!
如今再讀《禹貢》里“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的豪邁宣言,忽然發現這位上古卷軸里的男人,早把“基建狂魔”的基因刻進華夏血脈。從都江堰到南水北調,從《山海經》奇談到《哪吒》動畫,他治水的木耒化作挖掘機,鎮壓的妖獸變成表情包,唯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仍在每個加班夜安慰著當代社畜:“看,四千年前就有人比你還拼!”
所以下次再想“摸魚”時,建議默念三遍:“大禹13年沒回家,我才加班三天算什么?”——然后,想想惠生講的故事,活動活動頸椎,好好干活。祝你的未來像大禹一樣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