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后,多彩的春耕圖在新疆大地由南而北漸次鋪展,落入泥土的各種作物種子,開始孕育豐收的希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新疆的高山、戈壁、沙漠、綠洲上,一粒粒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有著強大力量,而種子產業在形成與發展中更是潛能無限、活力強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種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均提到了“種業振興”。
新疆是全國種子生產大區和重要的種業基地,立足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條件,新疆不斷完善助推種業振興的政策體系、科研體系、產業體系。通過多舉措加快構建現代種業創新體系,新疆種業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現代化作出越來越多貢獻。
政策護航 種業破浪前行
春耕備耕時節,在位于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的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天玉種業”),不斷有購買種子的車輛進出。
“種地要想產量高,用種子可不能胡里馬湯(新疆方言‘胡來’的意思)。5年前,我用了天玉種業培育的小麥、棉花、玉米種子后,產量增加了30%到40%,制種玉米收入增加了將近一倍,干脆去年跟著天玉種業種植制種玉米了?!?月2日,拜城縣亞吐爾鄉帕什塔其村村民阿里木·依買爾說。
天玉種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洪濤介紹,這幾年,新疆推進種業振興的政策越來越完善,天玉種業緊抓政策機遇,每年育出新品種(系)30個左右。
2023年,自主培育的冬小麥新品種新冬59號,在實收測產中創造了831.03公斤的全國大面積晚播高產紀錄,榮獲阿克蘇地區“金種子”大賽一等獎。
天玉種業的發展壯大,是新疆種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3月19日,在位于海南省三亞市的國家南繁育種基地,新疆天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洪濤(左)和同事在察看公司試驗田里制種玉米的生長情況。受訪本人供圖
國家中亞特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烏魯木齊)主任徐麟介紹,新疆氣候干燥、無霜期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有利于農作物種子生產。近年來,新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種業振興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種業振興“五大行動”階段性任務落實落地。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集中實施了“自治區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管理規范”“扶持自治區農作物優勢種業企業發展”“自治區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運行管理實施辦法”“自治區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布局建設方案”“加快推進自治區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等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強有力扶持政策的護航下,新疆種業的“聯合艦隊”破浪前行。
2024年,新疆以龍頭種業的壯大帶動產業鏈發展延伸,制種面積位居全國第二,全疆(含兵團)農作物制種面積在350萬畝左右,年制種量100萬噸左右,其中疆內年銷售種子約30萬噸。2020年,自治區已確定了各地州市小麥、玉米、棉花、特色作物“四個百萬畝”制種基地的建設規模,計劃到2025年,全區小麥、玉米、棉花、特色作物制種基地總面積達近420萬畝。
科研發力 多方聯合攻關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而培育一粒優良品種,需要多方合力、綿綿用力。
塔額盆地素有新疆的“糧倉、油庫、肉庫”之稱,農產品產量高、品質高,離不開源頭上的良種保障。在位于塔城地區塔城市的新疆粒粒金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粒粒金種業”),每年生產的數千噸玉米雜交種子,從選育環節開始,就經過層層嚴格把關,精心篩選每一粒種子,并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
“由于在選育過程中攻克了每一道技術關、把好了每一道質量關,我們生產的種子發芽率高、生長性能卓越、具有極強的適應性。無論是面對不同類型的土壤條件,還是復雜多變的氣候環境,都能穩定生長,為農民提供了極大的種植選擇空間和靈活性?!绷A=鸱N業相關負責人陳洪芹說。
為全面實施種業振興戰略,塔城地區農業農村局積極搭建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橋梁,并鼓勵種子企業與農戶合作,通過多方聯合開展種業技術攻關,持續加大種子研發投入力度。
2月25日,在庫車龜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將包裝好的棉種裝車發運。王隴江攝
作為全疆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糧食總產連續九年位居全疆第一。糧食豐產離不開攥緊科技強種“芯片”,釋放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2024年,伊犁州深入落實自治區“四個百萬畝”制種基地工作部署,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土地規?;葍瀯?,加快推進以雜交玉米制種為核心的農作物種業發展,初步形成伊寧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鞏留縣為重點區域,輻射霍城縣、新源縣、霍爾果斯市的發展格局,雜交玉米制種規模連續兩年全疆第一、全國第二。
在全面發展“育繁推一體化”制種產業中,伊犁州突出小麥、水稻、油料三大主糧品種培優選育,集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引進新品種72個,自育冬小麥、水稻、油用麻類品種推廣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40%、80%、95%以上。
產業引領 聯農帶農致富
這幾天,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樂土驛鎮焦家莊村,棉花種植大戶陸慶云做好了播種準備。
“向土地要效益,實現增產增收,選對合適的棉種很重要。昌吉州在打造‘西部種業之都’,種植戶結合土壤和氣候情況可選用的優良品種很多?!?月2日,陸慶云談起種棉經驗,先從種子說起。
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串起綿長的產業鏈。昌吉州制種產業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制種產業具有明顯的優勢,繁育的種子產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飽滿、光澤度好、發芽率高、耐儲藏,被業內人士譽為“天然的種子加工廠”。
多年的商業化制種歷史,使得昌吉州制種產業具備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現在,全州制種面積已經穩定在80萬畝以上,年供種能力超過30萬噸,成為聞名的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和國家級區域性小麥、西甜瓜、蔬菜良種繁育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優質農作物種子集散地。
3月27日,在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在觀察基因編輯棉花品種植株的長勢。何龍攝
種子產業化發展,必將帶動大量的農戶增收致富。以位于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疆農業博覽園的新疆金天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例,2024年在全疆的良種繁育基地達5.5萬畝,與400多戶農戶簽訂小麥訂單合同,通過產業化帶動種植戶2000余戶增收。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聯農帶農的力度更大。該公司已在全國主要植棉區建立了3個核心育種試驗站、1個南繁育種站、8個核心測試站,24個生態測試點,該公司玉米、小麥、棉花種子年加工能力在20萬噸以上,良種覆蓋全國17個省份,其中小麥、棉花種子銷售收入躋身全國前三。
徐麟介紹,按照《關于加快推進自治區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各地縣統籌謀劃,著力提升制種基地“五化”(規?;?、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自治區農作物制種基地面積達400萬畝以上,建設20個自治區制種示范基地,全區具備穩定生產100萬噸以上良種的能力,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
同時,制種大縣和良種基地繁育縣(市)要結合實際,引導有實力的種業企業共同建設區域性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區,打造以制種產業為核心、相關產業為補充,鏈條完整、產業融合、現代化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業發展新業態。
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
監制:陳露杰
審核:王正偉
責編:曹 明
編輯:古麗扎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