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本想通過加征關稅來削弱中國商品的競爭力,結果反而讓中國商品在美國賣爆了?
家電、食品、日用品都被搶購一空,成了美國消費者手中最有“性價比”的選擇。
中方出手反制更是出奇制勝。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充分的詮釋了什么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4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自4月5日起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其中某些商品的稅率甚至高達25%。
這個消息像是投下一顆重磅炸彈,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我國率先出手,一套涵蓋關稅、產業和資源管控的“組合拳”強勢回擊。
全面加征34%關稅,美股應聲暴跌。
中國同步對釤、鏑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擊美國高科技和軍工軟肋。
將斯凱迪奧公司等11家涉臺軍售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凍結其在華資產并限制高管入境。
讓美國自亂陣腳。
關稅政策是為了“保護美國制造”,減少中國商品的進口。
但這一政策的初衷并未考慮到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經濟學家們立刻發出警告,表示普通美國家庭每年可能因此損失高達3800美元。
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盡管特朗普一再強調保護美國工人和制造業,但現實是這場貿易戰的炮火會把更多普通民眾卷進其中。
億萬富翁馬克·庫班的言論迅速引發了廣泛討論。
他在社交媒體上呼吁大眾“囤貨”,不僅是電視、冰箱、汽車,甚至連日常用品如牙膏、洗衣粉都成為了囤積的目標。
你甚至可以在網絡上看到各種“如何囤貨”的攻略,許多美國人開始在家中為即將到來的物價上漲做準備。
這非是普通人的杞人憂天。
隨著關稅政策的推出,民眾的消費預期急劇變化,大家的焦慮情緒也被推向了頂峰。
有人開始擔心未來的物價會漲到無法承受的地步,超市和大賣場的貨物越來越緊張,商品幾乎一夜之間被搶購一空。
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等大城市,超市的情況簡直像是一場“末日囤貨”的狂潮。
貨架上的日用品被搶得一干二凈,尤其是那些來自中國的商品,成為了搶購的重點目標。
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為了搶到一臺海信電視,跑遍了三家大商場才終于搶到、
這不僅僅是個別人的“瘋狂”,幾乎成了大多數美國消費者的共同經歷。
平時很少有人關注的中國產方便面、廚房用品、洗衣粉,甚至一些常見的文具用品,也成為了購物車中的必備“囤貨清單”。
這些商品雖然在平時并不特別受寵,但隨著關稅政策的出臺它們成為了消費者的搶手貨。
而更為戲劇化的還出現在汽車市場。
美國人趕在25%的汽車關稅生效前,拼命購買即將漲價的車型。
3月的美國汽車銷量暴增11.2%,許多人選擇加速購車,甚至不惜排長隊等候。
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關稅政策對消費市場的沖擊,也凸顯了普通消費者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的焦慮情緒。
美股連續暴跌超過5%,許多投資者和普通民眾的財富縮水嚴重。
大學生們更是擔憂畢業后可能面臨的失業問題,這一切讓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末日的氣氛。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本是為了保護美國制造業。
但事實證明,它不僅沒有達成預期的效果,反而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一些日常商品的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了30%。而這些額外的費用,最終都落到了普通消費者的身上。
而對于企業來說,形勢更為嚴峻。
以美國的大型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和福特為例,關稅增加了他們的生產成本。面對百億美元的關稅成本,
通用和福特或許不得不在未來降低產品質量,甚至降低員工工資。
更糟糕的是,許多中小企業也因為關稅的加碼,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
經濟學家警告,隨著關稅政策的深入實施,美國的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失業率也有可能大幅上升。
全球化的供應鏈讓美國經濟在某些領域變得“無法自給自足”。
盡管美國已是全球最強的經濟體,但他們90%的日用品仍然依賴中國。
疫情后的供應鏈中斷,讓這一依賴關系更加明顯。
許多企業和商家早已意識到,中國制造在美國市場中的重要性。
面對這一局面,特朗普政府可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中美貿易戰的教訓并未從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身上消失。
2018年,貿易戰已經讓美國農業和零售業蒙受了巨大損失。
這一次,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對等關稅”很可能重蹈覆轍,再次傷及美國民眾。
如果其他國家進行報復,美國家庭的年損失可能高達5400美元。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曾公開警告,關稅政策可能導致滯脹現象,拖累美國的經濟增長。
對美國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僅僅是關稅的直接影響,更有商品漲價、經濟不穩定帶來的恐慌。
普通民眾的聲音也傳遞出了深深的無奈。
很多消費者表示,如果現在不趁著價格還低趕緊購買,等到價格上漲之后他們根本買不起了。
這種無力感,正是貿易戰帶來的最直接反應。
從短期來看,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并未能解決其產業依賴問題。
很多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都對中國制造表示了無可替代的認同。
消費者的選擇,用他們的錢包“投票”,中國制造的價值愈加顯現。
對于中國而言,這反而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
從代工到智造,中國的制造業正在迅速向高端制造轉型。
不僅體現在產品質量的提升上,也包括技術研發的突破。
中國企業如海信、華為、大疆等,已經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而是擁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科技品牌。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正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以此分散貿易風險,尋找新的市場增長點。
這是對美國貿易戰的一種反制,也是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一種啟示。
這場因關稅而引發的貿易戰,不僅僅是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它影響的是全球經濟的走向,也改變了普通消費者的生活。
我們看到了一場荒誕的“自食惡果”的局面,而全球化合作的呼聲也變得愈加迫。
極目新聞:2025-04-06《特朗普關稅引發美國上下憤怒情緒,多地已舉行抗議活動》
京報網:2025-04-06《美媒刊文:特朗普關稅措施對大小企業而言都是一場“噩夢”》
新民周刊:2025-04-05《美國人超市瘋搶中國貨,美億萬富翁也號召粉絲開始囤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