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汀
2025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清明檔(4月4日—4月6日)尚未結束,檔期票房卻不容樂觀。
截至4月6日下午16點,清明檔報收3.5億元。這個成績對比歷年來的清明檔,如果刨除2022年的疫情影響,2023年僅有1天的檔期因素,今年清明檔已然創下10年來最低的票房收入。
去年同檔收入8.42億元票房,是歷年清明檔第一高的成績,檔期內《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和《哥斯拉大戰金剛2》票房雙爆,刷新紀錄。
今年清明檔為何斷崖式下滑?電影院經歷了《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的狂歡之后,又要應對門可羅雀的冷淡局面?
娛樂資本論此前就說過,《哪吒2》在春節檔創造連續七天場均人次維持70人/場以上高位,不論是在春節檔還是在影史上都并不常見。
《哪吒2》的成功,證明了觀眾對電影市場仍抱有期待。但這僅僅是頭部影片在黃金檔期中的現象級成功,想要讓2025年電影市場熱度持續下去,需要更多的高熱度影片,才能真正拉動基本盤。
清明檔陸續有9部新片上映,為何一部爆款電影也沒有?縱觀今年的清明檔,上承春節檔余威,下啟五一檔聲勢,檔期之中,既有一線生機,也有重重危機。
進口片四年連勝
今年清明檔各項成績下滑,仍然誕生一項新紀錄。檔期平均票價40.7元,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之后,影院觀眾人次不穩定,以及房租上漲等諸多壓力之下,電影票價進入到一個持續上升的走勢。
《我的世界大電影》以1.01億元的成績奪得檔期冠軍,這是進口片連續4年登頂。今年的檔期榜單梳理下來,可以發現其中呈現出三個鮮明特點——
首先,頭部新片表現乏力。《我的世界大電影》改編自知名游戲IP,作品內容偏少兒向,未能實現票房大爆。《向陽·花》《不說話的愛》有名導和明星坐鎮,但不是強類型、大場面的視效片,檔期表現中規中矩。今年頭部影片的集體乏力表現,導致總票房歉收。
近四年來的清明檔,皆由進口片奪魁。國產片制作/發行受到此前的疫情影響,導致產能不足,商業大片會優先擁抱春節檔,之后的情人節檔、清明檔難免會出現大片缺位的問題,需要進口片來補位。
商業大片供給不足,是美國好萊塢當前同樣面臨的問題。好萊塢近年受到疫情、編劇罷工等事件的影響,大量電影制作延期,《我的世界大電影》已是好萊塢春季檔的優選之作。
其次,《哪吒2》持續發光。往年清明檔的榜單中,很少看到春節檔電影的名字。今年的《哪吒2》從春節一路火爆清明節,檔期內以6938萬元位列榜單第三名,成績依舊彪悍。
截至4月6日,《哪吒2》已在內地市場收入票房151億元,穩居中國影史票房第一位。此前,業內有《哪吒2》產生票房虹吸效應的說法,認為它的強勢表現,會影響到同檔影片。
清明檔的票房成績說明,《哪吒2》至少在這個檔期產生的是幫扶作用。《哪吒2》在清明檔的排片僅占12.7%,票房收入仍然位列第三。如果沒有它的長尾表現,清明檔的成績只會進一步下滑。
第三,現實題材觀照弱勢群體。《向陽·花》《不說話的愛》《陽光照耀青春里》等清明檔國產新片,集體觀照弱勢群體,這是往年清明檔較為罕見的現象。
《向陽·花》關注刑滿釋放人員,女主人公高月香是單親媽媽,女兒是聾人。《不說話的愛》聚焦聾人群體,男主人公馬達是聾人,也是單親爸爸。《陽光照耀青春里》則呈現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狀態,三部作品都在直擊弱勢群體的生活痛點。
三部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大相徑庭,但人物不約而同地都在努力擺脫逆境人生,表現弱勢人物堅韌的性格,這是影片共通的主題。
現實題材電影如何成為票房爆款?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市場問題。參考2021年清明檔冠軍《我的姐姐》,影片以“重男輕女”為主題展開敘事,極易引發社會共鳴,它的成功,值得同領域創作者思考。
清明檔一線生機
清明檔前夕,4月3日的內地電影市場大盤報收3615萬元,內地營業影院多達12842家,平均每家影院收入約3500元,略顯單薄。
4月4日清明檔開啟,單日報收1.58億元,市場驟然升溫。北京一家影院的于經理對娛樂資本論表示,清明檔第一天,他們影院收入票房3萬元,是前一天收入的6倍,緩解了他一個多月以來的收入焦慮。
資料圖,圖文無關
他強調,歷年的3月和4月都是影院的傳統淡季,今年的3月比往年還要冷一些,3月份影院主要靠《哪吒2》吸引觀眾,其余新片賣不動。放眼市場大盤,3月新片甚至沒有突破1億元的票房成績。清明檔的《向陽·花》《我的世界大電影》《不說話的愛》等新片賣座,終于打破這個僵局,給影院帶來一線生機。
市場專家連城易脆對娛樂資本論分析道,清明檔新片沒有達到他的預期。不過,他還是在新片中看到一些亮點。比如《我的世界大電影》受到觀眾青睞,公映三天票房突破1億元。近期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的表現多是萎靡不振,《我的世界大電影》說明好萊塢電影在內地仍然有穩定的受眾群體,當下市場大盤遇冷的情況下,好萊塢電影仍然是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
連城易脆補充道,清明檔的國產片集體推出新人,也是一個亮點。《不說話的愛》里的李珞桉、安沺;《向陽·花》里的蘭西雅。她們有的是初出茅廬,有的處于上升期,她們的精彩表演被更多的觀眾看見,未來可期。
清明檔即將落幕,4月之后的周末檔依舊缺乏大片支撐。內地電影市場近年來已經形成大檔期電影扎堆的現象,春節檔、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是一年中最為重要五大檔期,其它諸如情人節檔、清明檔、七夕檔屬于相對熱鬧的小檔期,平時無大片支撐的周末檔就極為冷清。
電影市場大盤近幾年遇冷走低,電影發行方只敢把商業大片寄望于重要檔期。今年五一檔,已有馬麗主演《水餃皇后》、劉德華主演《獵金·游戲》、張婧儀主演《獨一無二》等8部新片定檔,可以預見,這又是一個短兵相接的擁擠檔期。
周末檔乏人問津,大檔期大片扎堆,這種不合理的市場現象,如何改善?這也是當前市場的一道難題。
《哪吒2》后的市場困局
《哪吒2》的成功,似乎給電影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截至2025年4月6日,《哪吒2》的內地觀影人次已達3.1億!《哪吒2》把很多從來不去影院的觀眾吸引進來,成就了一個21世紀以來的中國電影奇跡。
外界看來,《哪吒2》帶來了巨大的觀眾流量,電影市場應該日趨向好。可是,現實并非如此。內地市場2月總票房報收160億元,3月則以19億元慘淡收場。3月沒有硬核大片新映,市場僅靠《哪吒2》顯然吃不飽。
隨著《哪吒2》票房增速明顯放緩,工作日大盤回落,電影放映端市場似乎要進入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期”。春節檔之前業內擔心的影院倒閉潮,還是到來了。
據娛樂資本論統計,就在2月末3月初的半個月內,至少有15家影院公開發布了閉店通知。大部分影城的閉店原因是租賃合約到期,CGV、盧米埃兩家則是經營計劃調整,很明顯地在有規劃地退出一些市場。
電影制片人徐女士對娛樂資本論表示,電影市場不能一枝獨秀。今年一季度過去了,僅有《哪吒2》《唐探1900》《封神2》三部影片邁過票房10億元門檻,多數電影還在為1億元或5000萬元的票房掙扎。
徐女士認為,現在電影市場的困境,是由于匱乏大片。從上游找原因,是電影項目投資難找。電影市場近年萎靡的表現,讓很多投資方打了退堂鼓。2018年之前,她制作的電影項目不愁投資,她需要在眾多投資方里面找尋靠譜的合作伙伴。現在,電影長片在很多投資人眼中,是投資大、風險高、回報慢的項目,早已不是投資市場的“香餑餑”了。
由此可見,電影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怪圈,缺乏大片,市場不振;資方謹慎,開機減少,進而成為一個幾近無解的循環。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哪吒2》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喚起中國觀眾的龐大消費力。影片的成功表明,硬核大片是唯一能夠打破產業怪圈的利器。下一部《哪吒2》會是誰?或者說,下一部硬核大片何時上映?
娛樂資本論查閱一番,目前待映/制作中的國產大片有《東極島》《鏢人》《731》等,列表如下,希望它們之中能夠沖出多部爆款電影,帶動整個市場向上向好,打破產業困局。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于先生、徐女士為化名)
1分鐘速讀
2025年中國清明檔電影市場困境總結
一、票房表現:創十年新低,市場遇冷
- 總票房下滑:2025年清明檔(4月4日-6日)票房僅3.5億元,創近十年最低(剔除疫情等特殊年份)。對比2024年同期的8.42億元,跌幅超60%。
- 單片乏力:檔期冠軍《我的世界大電影》僅1.01億元,遠不及往年頭部影片(如2024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3.9億元)。
- 票價新高:平均票價漲至40.7元,但觀影人次僅877萬,高票價未帶來收入增長。
二、票房低迷的三大原因
- 新片缺乏爆款
- 進口片撐場但后勁不足:冠軍《我的世界大電影》改編自游戲IP,但內容偏少兒向,未能破圈;進口片連續4年奪冠,反映國產大片供給不足。
- 國產片題材小眾:清明檔新片如《向陽·花》《不說話的愛》聚焦弱勢群體(聾人、刑滿釋放者等),雖有社會意義,但缺乏商業吸引力,票房表現平淡。
- 類型單一:缺乏強視效、強娛樂性的大片,觀眾選擇有限。
- 春節檔余威難續
- 《哪吒2》從春節檔熱賣至清明檔(總票房151億元),但僅貢獻清明檔7%的票房,獨木難支。
- 3月市場冷清,無新片票房破億,清明檔新片未能扭轉頹勢。
- 影院經營壓力加劇
- 淡季虧損:3月為傳統淡季,部分影院單日收入僅3500元,依賴《哪吒2》勉強維持。
- 倒閉潮涌現:2025年2-3月,全國至少15家影院關閉,原因包括房租上漲、合約到期、經營策略調整等(如CGV、盧米埃等連鎖品牌收縮)。
三、市場結構性問題
- 檔期兩極分化:熱門檔期(春節、五一、暑期等)大片扎堆,中小檔期(如清明、周末)缺乏優質內容。發行方“押寶”大檔期,導致平時市場冷清,形成惡性循環。
- 投資萎縮:電影行業風險高、回報慢,資方信心不足。2025年僅3部影片票房破10億,多數影片掙扎于1億以下。上游產能不足:疫情、好萊塢罷工等因素影響國內外大片制作,優質內容短缺。
四、行業困境:惡性循環難破
- 觀眾流失:高票價、優質內容不足導致觀影習慣弱化,市場吸引力下降。
- 影院生存難:房租、人工成本上漲,但收入依賴少數爆款,抗風險能力低。
- 內容供給斷層:商業大片減少,中小成本影片難以撐場,市場缺乏多樣性。
五、未來挑戰與微弱希望
- 五一檔壓力:已定檔8部新片(如《水餃皇后》《獵金·游戲》),但可能再現“扎堆內卷”。
- 現實題材探索:清明檔新片嘗試關注社會議題,但需找到藝術與商業平衡點(參考2021年《我的姐姐》成功案例)。
- 新人機遇:清明檔新片啟用新人演員(如李珞桉、蘭西雅),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總結:2025年清明檔暴露了中國電影市場“冷熱不均”的深層問題:優質內容短缺、票價上漲、投資萎縮、影院生存壓力大。短期需靠熱門檔期救市,長期則需改善內容供給、吸引資方回歸,重建觀眾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