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新疆羅布泊的荒漠里一朵碩大的“蘑菇云”直上九天,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596)爆炸成功,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消息傳出,世界震驚。而這背后,是許許多多為核事業奉獻一生的英雄們——他們,既有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到底是誰造的?
很多人會回答:錢學森、鄧稼先、程開甲...“兩彈一星”元勛為原子彈爆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
事實上,參與制造原子彈的人數,比這個要龐大得多。
“兩彈元勛”鄧稼先曾說過,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原子彈工程是一個龐大的“巨系統”,包括科研、設計、制造、生產、試驗等許多環節。
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美國的 “曼哈頓工程”頂峰時期參與人員超過50萬,蘇聯僅首次核試驗就動用了20萬軍民,中國的“596計劃”參與人數迄今并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一般認為不少于30萬人。
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后場區集體照(第一排左起:王茹芝、張蘊鈺、程開甲、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張愛萍、劉西堯、李覺、吳際霖、陳能寬、鄧稼先)
而且,參與者的身份也不光只有科學家,還有部隊指戰員、工程師、工人,甚至當地的民兵。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背后,既有我們現在熟知但在當時隱姓埋名的科學家,也有千萬普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原子彈并將其成功引爆這個長長的鏈條上,他們是各個環節的“操刀者”、親歷者。他們經歷的是一生中最難忘、最驕傲的青春記憶。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人的名字可能已經逐漸被忘記,讓我們重新拾起回憶,去看看那些站在聚光燈之后的人們。
▌那些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采鈾礦石的人們
制造原子彈,首先要從核材料說起。眾所周知,鈾235在天然鈾礦中含量僅0.72%,經過計算,制造一枚原子彈,至少需要3000噸高品質鈾礦石。
中國制造原子彈的第一塊鈾礦石采自廣西。時任質部部長李四光領導的三支勘察隊,走遍了幾乎整個中國,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到哪里簡易帳篷就支到哪里,八個月后,勘察隊終于找到了第一塊鈾礦石,而為了這塊將要開啟中國核發展道路的石頭,十幾名勘察隊員付出了生命。
1958年5月創建了中國第一座鈾礦——湖南郴縣711礦,它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第一顆氫彈升空、第一艘核潛艇下水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贊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功勛鈾礦”。這是一段飽含著理想與信念、浸泡著艱難和奮斗、鑄就了中國核軍工史上一座座豐碑的歷史。當年,為了采集到鈾礦石,盡快制造出我國自己的原子彈,工人們光著身子在坑道溫度40多攝氏度、設備簡陋的礦井里工作。
到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前,全國已陸續建成了湖南衡陽712礦、江西上饒713礦,以及衡陽鈾水冶廠(272廠)、包頭核燃料元件廠(202廠)、蘭州鈾濃縮廠(504廠)等多座國有大型廠礦,和不計其數的公社、生產隊自辦小礦,開足馬力進行著核材料生產。
在這些礦山、工廠辛勤勞作的工人數量,至少在10萬人以上。
他們的名字,大多已湮滅無聞,甚至有些已經燃燒成了45次核試驗的天雷地火。如今,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采鈾礦石的人們已經離世或正在老去,但他們那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事跡卻讓人們難以忘懷。
▌那些隱姓埋名此生無悔的人們
制造核武器的材料還有一種叫做钚-239。但钚-239是一種人工制造的同位素,需要用鈾-235作為中子源,轟擊鈾-238產生,所以,需要建設專門的核反應堆來制備。
1958年,聶榮臻親自在嘉峪關以西上百公里的祁連山北麓選定了中國第一座钚生產堆地址——404廠,對外稱“西北礦山機械廠”、“國營工業器材公司”,后來叫“甘肅礦區”。
同年,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金銀灘選定了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廠,對外稱“青海省綜合機械廠”、“ 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這些名字里只剩下一個數字代號的神秘工廠,甚至連個通信地址都沒有,只有一個信箱,留的還是隔壁甘肅的“蘭州##號”。
404廠鼎盛時有5萬職工和家屬,外圍還有數千人的衛戍部隊;221廠建設初期面積達1170平方公里,比當時的北京還要大,光建筑工人就來了上萬名。
221廠是科學家扎堆的單位,錢三強、王淦昌、趙忠堯、朱光亞、程開甲、陳能寬、鄧稼先,搞原子彈的一伙人全都曾來過這里。
除了搞原子彈理論設計,他們還要開展危險的爆轟試驗——測試炸藥澆鑄的殼體能否按照理論設想同時點火,擠壓中心的核材料,從而引發核裂變。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為了發展我國的核工業,大批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放棄在城市中相對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從全國各地奔赴各大核工程基地。他們在曾經人跡罕至的荒漠戈壁、荒山野嶺,開拓者們篳路藍縷,創造和見證了中國核工業起步和逐漸壯大的歷史。
▌那些用生命拿到原子彈爆炸試驗數據的人們
核試驗最重要的測試項目之一,就是分析核裝料的裂變燃耗,據此可以確定原子彈引爆后是否發生了核爆炸及核彈的威力,從而可檢驗核武器的設計水平。
所以爆炸當天參加核試驗的,除了組織核爆這條戰線,還有一支大隊人馬是負責核武器效應試驗的工作隊,包括核試驗基地科研人員和總后、空軍、海軍、裝甲兵、防化兵、鐵道兵、工程兵、炮兵等10個核效應大隊。
他們的任務是要通過各種實測手段和方法,摸清核武器在空中、地面以及地下的毀傷效能和破壞規律。
在這次舉世矚目的原子彈爆炸試驗中,人民解放軍做出了突出貢獻,人民空軍奉命先后出動飛機14架,飛行257架次,圓滿完成了空中運輸、煙云取樣、空中攝影、爆炸劑量偵測、進入沾染區觀察爆炸效果、防空警戒等重要任務。
在這些任務中,煙云取樣可謂備受矚目。因為這次爆炸是否成功,威力到底如何,這些疑問的答案,都需要通過對蘑菇云樣品進行科學分析測定來解答,煙云取樣工作則是樣品分析工作的第一步。
在原子彈爆炸前一天的空軍誓師大會上,機長郭洪禮代表機組人員莊嚴宣誓:“只要飛機螺旋槳在轉,人還有一口氣,就要堅決完成任務。”機組人員在接受這一任務時沒有半點含糊,表現出了英勇的大無畏精神。
任務當天,機長郭洪禮駕機沖入蘑菇云“頭部”。飛機在蘑菇云巨大的氣流中被拋上拋下,幾乎失控。八九秒鐘后,飛機終于穿出煙云,采樣工作結束。這時,意外出現,收集的劑量不夠。郭洪禮絲毫沒有猶豫:“再來一次!”于是飛機第二次鉆進蘑菇云,終于獲得了足夠劑量的核裂變樣品。
飛行員李傳森這樣說:“在執行任務之前,我們6個人都做好準備了,就沒想著活著回來!”
▲1964年10月16日,空軍某師郭洪禮機組在執行核試驗任務中成功地取得了煙云樣品,榮立集體一等功
而其他大國呢?法國第一次核試驗基本沒有得到什么數據,美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得到的數據也不多,而我國第一次核試驗,按設計要求應得到的數據基本上都拿到了。
這項任務用“艱巨”“光榮”“危險”等等一系列的詞語來形容都顯得蒼白無力。準確地說,這是膽與識較量、智與勇的結合、生與死的考驗!當年穿越蘑菇云的飛機如今靜靜地停放在中國航空博物館,默默見證著那一代空軍人為中國核工業作出的努力與奉獻。
▌那些幕后英雄人民不會忘記
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付出過的人還有很多很多,科技工作者,部隊指戰員,工程師,工人,民兵……
他們的身份,消隱在一個個群體標簽背后;他們的故事,靜靜躺在保密柜和歷史檔案之中;他們的面孔,在宏大敘事中漸漸變得模糊。
1999年9月18日,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受到共和國的隆重表彰。他們的貢獻,他們的才智,他們的創造,配得上那塊沉甸甸的、純金打造的獎章。
造就“兩彈一星”的,除了這些功勛卓著的科學家,還有他們身后那個偉大的國家,和他偉大的人民。
他們的勞動,他們的付出,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默默無聞的工作,同樣值得人們尊重和銘記。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據說當初被取了一個相當淑女和文藝的名字——“邱小姐”,這是為什么呢?
當年我國為了研制原子彈,可謂是傾盡全國之力,尤其是蘇聯在撤走全部專家后還揚言:“中國想自己搞原子彈而不加入核保護傘,二十年都不會成功,最后別說核武器,就連褲子都沒得穿。”
尤其是美國,絕對不想看到中國擁有原子彈。曾放出狠話,如果中國核爆成功,美國就會對中國的核基地實施手術式的精確打擊,讓中國永久失去研制核武器的能力。
特別是在我國核爆實驗前的一段時間內,美國的高空偵察機頻繁地入侵中國領空,肆無忌憚的對我國的核試驗情況進行空中偵察,還專門調轉衛星,對準中國的相關實驗領域,拍照識別。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工作稍有疏忽,就會陷入前功盡棄的危險境地。
所以,這樣取個“邱小姐”的名字,純粹是為了保密。
那么,為什么不起個霸氣點的名字,非要叫“邱小姐”呢?
這是因為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的外形像一個大球,最初的名字叫做 “球小姐”“老邱”。后來在相關首長的建議下,才改名叫做“邱小姐”。為此還有工作人員開玩笑說:“晚上做夢時,可不能喊‘邱小姐’啊,會影響夫妻感情的?!?/p>
“邱小姐”
其實,不僅僅是原子彈本身用了“邱小姐”這個暗語,在研制工作的很多地方都用了暗語。
比如:
原子彈的研制項目被叫做“596工程”,就是針對蘇聯人在1959年6月,單方面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提供原子彈相關技術。
盛裝原子彈的容器被稱為“梳妝臺”,因為里面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線路和晶體管,如同小姐正在燙染頭發。
將安裝原子彈設備叫做“邱小姐正在梳妝臺”,插接雷管叫做“邱小姐在梳辮子”,組裝原子彈叫做“邱小姐在穿衣服”,將原子彈運送到塔上稱為“邱小姐住進上房”,原子彈最終試爆的時間稱作“零時”等等。
就連周總理審閱相關原子彈的機密文件時,鄧穎超都會主動回避。
凡是有關原子彈的電話匯報,都是用的暗語,相關首長統統用數字代替,比如當時負責原子彈試爆工作總指揮的張愛萍將軍的代號就是“11”等。
正因為有了嚴密的保密措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才得以在羅布泊成功試爆,在全世界面前炸開了一朵耀眼的蘑菇云。從此我國擺脫了核遏制和核威脅,為全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