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這個人在后世有許多爭議,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他最后失敗了呢?對成功者獻上自己卑微的膝蓋和對失敗者盡情地落井下石,這不就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嗎?
但是,不管是捧項羽的還是黑項羽的,對于“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樣一句話,應該是沒有多少人有勇氣去否定的。
所以,我們那些挖苦項羽失敗了的朋友,請學會承認別人一些客觀存在的非同凡響。很多時候,真的不是失敗者就一無是處,也不是成功者就十全十美。
那么項羽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這個問題,咱們必須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著名的歷史名言說起。
這話的真實出處是哪呢?如下:
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確定陳勝已死之后,為了增強起義軍內部的凝聚力,決定“召諸別將會薛計事”,這就是楚漢之爭歷史上著名的“薛城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七十歲的名士范增作了發言,對項梁提出了立楚后的建議:“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南公稱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起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
那么,范增講這句話的真實目的的是什么呢?是建議和幫助項梁叔侄明確反秦旗幟!由于之前陳勝吳廣反秦也是打著楚國的旗幟,所以咱不能說范增這么說、這么做就完全是錯的。但是請大家注意,范增其實已經70歲了,秦朝這個時候一統天下才13年,相當于秦滅楚的時候,范增已經50多歲了。作為一個50多歲的名士,難道范增真的就沒有受到楚國王室的照顧和恩惠嗎?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范增讓項梁叔侄把已經淪落到去放羊了的楚國王室后裔熊心擁立為“天下共主”,恐怕是公私難分吧!
講句有可能略顯偏激的話,項羽一輩子就毀在了這件事情上。
咱解釋一下這個事情哈!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凡事都有兩面性”這句話,但是大家知道有些人是怎么利用這句話給別人上套的嗎?利用信息差、認知差玩陰謀陽謀唄!
第一,首倡義旗的陳勝、吳廣都是打著“大楚興”的旗號,你項梁叔侄還好意思去另外搞一條政治路線嗎?反秦的原始爆發點在楚地、組織者是楚人、旗號是興楚,你想另起爐灶?先掂量掂量自己吧!現成的爐灶你不用,你說你要另外搞一套,別人會懷疑你的動機的。
第二,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的親兒子、項羽是項燕的親孫子,而項燕正是戰死在秦國滅楚的戰斗中,也就是說,項家的命運早已被打上了深深的楚國烙印。你爹、你爺爺是國家英雄,怎么他還尸骨未寒,你們就不想做楚國的忠臣了嗎?在楚國王室后裔沒有死絕的情況下,你項梁和項羽就只能接受“君是君、臣是臣”的現實。
第三,范增提出讓項梁叔侄去尋找楚懷王后代并奉為天下共主,于他個人而言,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完美招數。于名來說,范增至死不忘故國的忠勇之名是無懈可擊的;于利來說,原本已經在放羊的熊心被他這么一運作而成為了天下共主,那要怎么樣才能還得上這份恩情呢?
咱們后面會抽絲剝繭地講到,其實項羽這個人在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都是相當有天賦的,并非大家所說的軍事滿分、政治不及格。項羽最終敗在哪里呢?敗在年輕單純這一個點上。
比如熊心被他們叔侄扶持上位后,立馬在他叔叔項梁死于定陶之戰后,聯合楚國的遺老遺少(主要就是范增這種前朝官員和名士)奪了項羽的兵權。那家伙,各種把項家軍打散,然后就是巨鹿之戰前夕那種緊要關頭,也安排宋義為上將軍、范增為末將軍,一前一后地對項羽這個次將軍進行鉗制……這就是年輕的項羽不懂世道險惡的典型體現。他以為自己怎么對待熊心、范增等人,熊心、范增等人就一定會怎么對待他。
所以這里多說一句,年輕的朋友,不管你們多么有天賦、有勇氣、有能力,該交的學費你們一分也少不了。少一分,你們最后就要用十倍、百倍的代價來為之買單!
其實但凡項羽市儈圓滑一點,就不可能有后面什么“楚漢相爭”的故事了。什么擁立熊心,狗屁!人家陳勝吳廣也打著楚國的旗幟,他們擁立楚懷王的后代了嗎?還有景駒這個打醬油的,人家也是打著楚國的旗幟,他又擁立楚懷王的后代了嗎?誰受益,誰出力,要擁立熊心不是不可以,總得讓熊心拿點東西來入股嘛!要么是資本,要么是態度!怎么能讓他輕易地實現空手套白狼呢?項羽稍微像劉邦那樣有點生活經驗,就知道這種情況下,熊心一定會變成一只白眼狼的。這是人性決定的,得來太過容易,珍惜就會簡單粗暴。
項羽應該是從小喪父,因為他從小是跟著叔叔項梁長大的,只是不知道他父親是隨爺爺項燕戰死沙場還是怎么去世的,但是對于一個孩子尤其是一個男孩子來說,叔叔是不大可能完全代替父親的角色的。這個咱就不展開說了,反正有些東西必須要父親去言傳身教,比如對社會和人生的認知和感悟。
項羽從小就天賦異稟,叔叔項梁也算是對其傾盡心血了,把自己所掌握的軍事和武力方面的知識對其傾囊相授。但項羽一學就會之后,表示自己非萬人敵之術不學。跟孫悟空選兵器一樣,不是金箍棒那樣的神兵利器,啥寶貝到他手里都嫌輕。
項羽成年之時楚國已經亡了多年了,作為楚國名將項燕之后,項家人的生活處境在不跪下當二鬼子的情況下,可想而知是不可能好到哪里去的。所以,我們后世之人在對比項羽和劉邦之時,總會拿項羽出身比劉邦高貴得多這一點來說事。落魄的鳳凰不如雞,項羽的出身確實比劉邦有一定的優勢,但其實優勢也沒那么明顯。都是秦朝統治下的失意者,半斤配八兩,誰又比誰好到了哪里去呢?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難以擺脫的桎梏,但是這一點對項羽來說是無效的。有一次,秦始皇巡游到了楚國地盤,年輕的項羽在人群之中居然發出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吶喊“彼可取而代之”。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沒什么,無知者無罪嘛,不需要負責的豪言壯語誰不會說?但是大家如果真正了解普通人在絕對權威、絕對氣勢下會是什么心態,可能就不會這么認為了。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秦舞陽跟荊軻去刺殺秦始皇時,難道他沒有心理準備嗎?沒有鼓足勇氣嗎?但在面見秦始皇的時候,居然被秦始皇身上的帝王之氣壓迫得直打哆嗦。別看我們大多數人平時嘴硬得不怵任何人,但真的見到了比自己級別高很多的大領導、比自己段位高很多的大老板,基本上都會表現得不知所措,話都不一定能說利索,更遑論去抒發什么豪情壯志了。
就這么一件小事,就足以證明項羽這個人是自帶睥睨天下的氣勢的。這種藐視一切的氣概通常還是后天難以培養的,必須是與生俱來的。同理,咱們也為隔壁的老劉點個贊,人家也曾說出了“大丈夫當如是”的豪言壯語,所以老劉真的不是什么油腔滑調的老流氓出身,人家在心性、心志方面是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
簡而言之,項羽其實注定就是為這個時代而生的,他要憑借自己無與倫比的天賦和氣魄把這個時代渲染得格外的激動人心、光彩奪目。
項羽和項家人早年的經歷在史書中語焉不詳,但是從一些細節之中還是可以看出他們過得是比較窘迫的。比如項羽的叔叔項梁曾屢次犯禁而又脫身,私下結交豪杰,這說明他們家一直都是秦朝官府重點打擊的對象;又比如他的另一個叔叔項伯因為殺人潛逃從而欠下了張良一份人情債,也說明他們這一家子在秦朝官府心目中是影響社會和諧的“黑惡勢力”的存在。
混跡江湖多年之后,項羽和叔叔項梁終于等到了大澤鄉起義這顆信號彈,然后趁勢加入了反秦浪潮。
但白手起家永遠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他們雖然能夠憑借名門之后的身份去爭取和籠絡一些苦秦親楚的勢力,但那終究只是杯水車薪。起勢永遠都是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的!
在項羽跟叔叔項梁到處去拉隊伍期間,有一件事是值得大家去重點關注的。那就是項梁叔侄去拉攏會稽代理郡守殷通的時候,殷通表現得很有其他的想法,然后項梁找理由把項羽叫進去,項羽直接來了一個中國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百人斬”,最后成功地接管了會稽郡。
也正是因為有項羽這個戰神在身邊,項梁起事之后就一直沒吃過什么敗仗,基本上是逮誰滅誰,逐漸成為了天下反秦勢力中的最粗大腿。
也正是因為項梁以楚人身份和名義發展成了反秦的帶頭大哥,前面提到的范增等楚國遺老遺少終于紛紛爬起來了,紛紛“團結”在項梁叔侄的周圍,并通過各種政治協商會議,把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奉為了天下共主,還讓熊心跟他爺爺享用一個名號,還叫“楚懷王”。
熊心上位之后,項梁便在定陶之戰戰死了。反秦主力項家軍一時間便變得群龍無首了,因為項梁戰死的時候,項羽正和他的結拜大哥劉邦在外作戰呢,根本來不及接管項家軍主力和政治布局。結果熊心就趁勢閃電出擊,把項羽的兵權給剝奪了。
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一點是熊心他不久之前還是個放羊娃呀!這種快準狠的奪權手腕和布局,是當時的他能夠獨立完成的嗎?所以,人性很多時候就是這么不忍直視!那些楚國的舊臣呀!楚滅的時候獨善其身,反秦的時候不敢冒頭,但一旦項梁叔侄打開局面了,就如此迫不及待要把項家軍當成工具人了,讓人拿什么去愛他們呢?
可就在熊心一黨正忙著架空項羽、分化項家軍的時候,秦朝最后一位名將章邯在北方打出了摧枯拉朽之勢,反秦的大局不保了。被打得危如累卵的趙國趕緊呼救全天下。而被抬為“天下共主”的熊心不得不發兵救趙了,因為不發兵救趙,以后就沒有人會把你熊心和楚國當成反秦領袖了。
但即便如此,熊心等人依然想死死壓制著天才指揮官項羽。熊心兵分兩路,一路是由上將軍宋義領銜主帥、項羽擔任副將、范增擔任末將,率領尚未完全打散的項家軍充當主力的5萬兵馬北上救趙;一路是由被熊心視為重點拉攏對象的劉邦擔綱主帥的幾千人西進去收攏項梁兵敗后的殘余楚軍勢力,然后直搗黃龍、進擊咸陽。還看似很公平地宣告天下:誰先占領關中,關中王就是誰的了。
有一說一,這種安排對項羽是極具侮辱性的。項羽都沒有軍事自主權,他拿什么去跟其他人爭著先入關中呢?再說北上直面秦朝的長城兵團和章邯兵團這種精銳部隊,跟劉邦一路向西打形同虛設的縣大隊,這是一個概念嗎?要知道陳勝吳廣當初都幾個月之內就打到函谷關外了呢。公平?多么諷刺的表面公平呀!所以很多人對項羽離奇憤怒于劉邦搶先入關很不理解,捫心自問,如果換作大家是項羽,只怕會更加意難平。
沒有任何意外,宋義率軍走到安陽(非今日之安陽,離巨鹿戰場尚有500余里)就不動了。只要項羽提出要進軍,宋義便表示我是統帥我說了算。宋義在安陽停了一個多月,期間除了吃吃喝喝外,還特意干了一件讓項羽特別惡心的事——不作為的宋義在自己兒子的前程上很想作為,他挖空心思地把自己的兒子運作成了齊國的國相,誰都知道齊國的田榮忘恩負義害死了項羽的叔叔項梁,這么做不是擺明在惡心項羽嗎?
經歷了各種極端打壓之后,項羽終于如夢初醒了,原來這個世界君子很少、小人很多,真想干出點轟轟烈烈的事情來,除了依靠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靠不住的。項羽以自己的絕對軍事威望悍然發動兵變奪權,殺死了宋義、逼服了范增,率領部隊火速前進,以天人之資創造千古留名的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在歷史上是個什么段位呢?這么說吧,在中國的軍事史上,無論怎么排,它都不可能會掉出前十的。孤軍作戰、以寡敵眾,一戰打崩秦朝的國防信心,一戰打得個旁邊看菜下飯的其他諸侯趴著去項羽的營帳去尊奉項羽為天下盟軍的上將軍……這就不是一個普通名將干得出的事,更為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的項羽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
所以說,天賦這東西從來都是強求不來的。類似于項羽這樣的天賦怪,后世加起來也不會超過5個,韓信、霍去病、李世民……大家覺得還有誰呢?
別急!這樣的巔峰代表作,項羽后面還有毫不遜色的彭城之戰哈!
盡管后面接管秦朝江山的人是劉邦,但誰來了也得客觀地承認,真正推翻秦朝的就是項羽。
可是,就跟我們今天的職場一樣,不是誰的能力強、誰事情干得多、誰實實在在地立下的功勞更大,誰就一定能成為最大的明星、得到最大的體面,就在項羽以霸王之勇逐步打殘秦朝的國防軍事時,劉邦那個老六一路沒怎么費勁就率先打進了關中,順利奪得了滅秦的頭標。
關于劉邦西進咸陽的過程咱們以后會詳細介紹,這里只提兩個細節:第一個就是劉邦出發時本部兵馬也就幾千人,等他進入咸陽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了十萬人馬了,可想而知,這一路上是吃好喝好了的;第二個是劉邦為了確保自己是第一個進入關中的,曾經掘開黃河渡口去阻止同為友軍的司馬乂所部,可見劉邦玩陰的是從來不含糊的。
世人都說項羽為人過于霸道,明明是劉邦搶先完成“懷王之約”的,但他就是要霸道地搶了本該屬于劉邦的一切,這么說表面似乎沒什么毛病。但實際上通過上述的介紹,大家覺得項羽真的該逆來順受嗎?
劉邦在咸陽爽了一段時間后,被張良和樊噲勸醒了,終于不甘地把群雄領袖的位置讓給了項羽。然后,項羽入主關中后便開始分封天下,然后衣錦還鄉。
這中間,無論是鴻門宴還是分封天下,亦或是項羽沒有留守關中,在后世都是挺給項羽招黑的。因為篇幅有限,在此不便一一解釋,只能先籠統地說一句,其實項羽的選擇和決策是沒有什么大毛病的。比如鴻門宴時,項羽是真的沒有殺劉邦的理由,也沒有殺劉邦的必要,而且之后項羽也并不是沒有對劉邦起防范之心。隨隨便便地給項羽扣一個“目光短淺、婦人之仁”的帽子,這是很不禮貌的。
項羽自此之后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客觀原因有很多,但主觀原因就是他太年輕了,對人性和社會之險惡、狡詐嚴重不足。他所厚待的韓信、陳平、英布、張耳、魏豹、司馬乂等等都先后背叛了他。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現實往往就是那么骯臟又無奈,背后只有自私兩個字。
這么說吧,項羽的歷史地位和功名是打出來的,而劉邦是混出來的。雖然我們不能說能混就不對,但我們絕對不能說真刀真槍打出一片天地是錯的。
曾有人說,古往今來的文人之中,最懂項羽的人是李清照,這個話很諷刺,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有時候確實只有女人才更懂男人的高貴之處。
項羽之后再無項羽。因為自此之后,我們的價值觀之中會多了許許多多的功利主義。很多人寧可去崇拜那些為了活命而不惜讓所有人墜入深淵的梟雄,也不愿意認可明明可以逃生卻不肯過江東的項羽。
項羽沒了,標志著中國真正有一定的貴族精神的時代和社會一去不復返了。也許只有大家讀懂了后世司馬懿家族為了獲取最高權力而不惜讓整個中華民族付出了長達四百年的黑暗沉淪時,才能明白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是多么需要項羽這樣的人。
君子有所有所不為,很多時候項羽讓人感覺不夠狠的地方,恰恰是他身上最閃光的地方。
項羽之殤,是一個時代之殤,是一個階級之殤。不是項羽本人不行,而是他所代表的貴族階級到了這個歷史拐點注定要被滾滾洪流所吞噬。
一個二十多歲掀翻一個帝國的神勇之士,一個留下霸王別姬千古名曲的癡情之人,一個導演破釜沉舟的不世天才,一個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的西楚霸王……其實我們真的不應該再對他去苛責什么。當一個高貴的靈魂,倒在模糊的現實之中,孰是孰非孰又知道呢?
這一點,我們都要向劉邦學習!劉邦為了弄死項羽不惜一切代價,但在弄死項羽后,劉邦卻是給了項羽極高的尊重和評價。厚葬了他、厚待了他的族人、甚至給項家人賜國姓,項羽的族人很多都成為漢朝的侯爺……生死之敵的尊重才是最能說明問題。
識別男人的往往是女人,識別英雄的往往是對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