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深圳無江湖。
沙頭角傳來狂笑聲。
鹽田港吹來一陣腥風——不是海腥,是魚腥。
西班牙藍鰭金槍魚,重兩百斤,通體流銀,尾若彎刀。此魚生于大西洋驚濤,食深海螯蝦,飲極地寒流,終年游弋如電,一身筋肉淬煉如鋼,卻被老饕奉作“刺身界的屠龍刀”。
壹·西班牙金槍魚之龍舞
好魚如俠客,最講出身。
大西洋的浪,比深圳梧桐山的盤山道更陡。這尾藍鰭金槍魚,自幼與群鯊競速,同虎鯨爭流,魚尾一擺便是十丈,鱗片擦過暗礁能迸火星子。漁夫說它躍出海面時,月光在魚脊上碎成鉆石——難怪叫“魚中鉆石”。
貳·四十八時辰生死鏢
三月十八,申時。
鵬城冷鏈鏢局“川源順”接了一趟暗鏢。總鏢頭撫刀冷笑:“四十八時辰,送這條活龍去深圳沙頭角,遲一刻,魚肉腐;慢一分,鮮氣散。”
航空為馬,冷柜作棺,過海關時七十二道銀針驗毒,進鹽田港剎那,冰棺炸裂,魚目怒睜——竟比西班牙離水時更鮮三分!
叁·舌尖江湖百萬看客
沙頭角有樓,名“川源順”。
這日樓前懸紅綢,貼字幅:“今日解魚”。
粵海第一快刀林師傅,白衣如雪,握一柄三尺冷鋼刀。直播間百萬看客屏息,只見刀光潑天——先斷魚頭,頭大如斗,雙珠圓潤;再斬魚頸,雙拼如滿月;剖腹取臟,魚脂如玉髓流淌;最后橫刀削脊,魚肉片薄如蟬翼,燈光下透出琉璃紋。
彈幕炸鍋:“這刀法!莫不是嶺南十三路剔骨斬?”“中腹雪花紋,分明是失傳的寒梅覆雪圖!”
肆·鹽田論劍
江湖傳聞,食客分三派。
一派吃魚腹,狼吞虎咽;一派啃魚頸,細嚼慢咽;一派嗦魚骨髓,舌尖一卷,鮮味直沖天靈蓋。
沙頭角某日艷陽高照,數輛粵B轎車飛馳而來。包廂內,某大佬夾起大腹刺身:“藍鰭金槍魚的肉,比和田玉籽料還潤。”左右陪笑:“此魚在西班牙價值千金。”“千金?”大佬冷笑,“在深圳,它值三千金。”
伍·庖丁解牛錄
方師傅說,殺金槍魚要懂魚。
金槍魚腩肥美,需用“春風拂柳刀”,刀刃斜切四十五度,令油脂綻成霜花;魚背精瘦,當使“亂石崩云手”,逆紋斬斷肌理;最絕是取魚骨髓,刀尖自下頜貫入,挑、轉、提,一顆瑩白腦仁躍入冰盞,圍觀者汗毛倒豎——這哪里是廚子?分明是錦衣衛抄家!
終·涅槃記
四月四,陰。
有食客醉倒中英街,忽見臺上魚肉顫動,竟化作玉盤珍饈、八珍玉食,向西嘶鳴。坊間遂傳:那大西洋西班牙藍鰭金槍魚借川源順之成名刀技,修成海鮮刺身精魄,夜夜在鵬城食肆游蕩。
日日今時今日,深圳老饕仍流傳一句話:
“去鹽田吃藍鰭金槍魚,吃得是排面,吃得是豪氣。”
畢竟在這座城,連魚都要懂江湖規矩——要么鮮絕天下,要么貌美如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