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一封來自國外的信件寄到了江蘇省沭陽縣檢察院。寫信人小路(化名)是一名在國外留學的學生。
他在信中寫道:“看到這些掠奪而來的文物,我深刻意識到自身之前對文物保護認知的淺薄。”這封信的背后,是一段關于盜掘文物、法律懲戒與個人救贖的真實故事。
圖片來源光明網
事情的起因是2021年,宿遷警方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上發現有人在售賣一種特殊的“黃金鑄幣”:楚金郢爰(yǐng yuán)。
這種黃金貨幣來自戰國時期的楚國,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因其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含金量(90%-99%),被列為珍貴文物。
警方調查后發現,這些郢爰并非合法流通的收藏品,而是盜墓者從古墓中非法盜掘,經過多次轉手后流入市場。其中,5枚楚金尤為珍貴:4枚被鑒定為三級文物,1枚被定為二級文物。
圖片來源光明網
在審查案件時,檢察官發現其中一名涉案人員小路有些特殊。他并非職業文物販子,而是一個酷愛歷史的年輕人。從小受家庭影響,小路對古錢幣收藏有著濃厚興趣,家中藏品頗豐。
2021年1月至3月,小路在網上先后購買并轉售了幾枚郢爰。他并非直接參與盜掘,而是通過網絡交易平臺低價購入,再加價賣出賺取差價。
盡管他并非惡意破壞文物,但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倒賣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已經涉嫌“倒賣文物罪”。
嘉德2015年拍賣:48300元
檢察官李映在審查案件時發現,小路系初犯,無前科劣跡,且他所購買的文物來自公開網絡平臺,平臺本身也應承擔監管責任。
此外,小路認罪態度良好,主動退贓并配合追回文物。綜合考慮后,檢察機關決定對小路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
然后就是開頭小路的寫信反省了。看到了吧,這種“文物級別”的錢幣,只能在拍賣行、文物商店等具備“文物銷售資質”的機構買,否則一不小心就變成“倒賣文物”了。
楚國郢爰三聯金塊 保利估價:10萬左右
郢爰并非單獨的小金幣,而是一整塊金版,上面印有多個小方格(稱為“聯”),使用時需切割成小塊,再用天平稱重交易。因此,現代出土的郢爰大多呈碎塊狀,邊緣常有切割痕跡。
這些楚金幣的含金量普遍在90%以上,少數低至85%。由于存世稀少,單枚郢爰好品相好的市場價約為2~3萬元,如果是雙聯就翻倍,三聯就是10萬以上,四聯15萬以上甚至更高。
什么,你問如果是40聯以上甚至50聯整版是什么價格?那可是天文數字了,不過沒有任何記錄,拍賣行恐怕也不敢拿出來吧?這可是真正的“一級文物”,博物館級別。
南京博物院藏 數數有多少?
而小路的遭遇則提醒我們,現如今的“文物保護”非常嚴格,在購買比較昂貴的藏品時,很有必要查看商家有沒有“文物銷售資質”。
這種事碰不到則罷,一旦碰到那可真是糟心,因為誰也說不清哪件藏品就突然和“盜掘遺址”扯上關系了。不管怎么說,收藏愛好者一定要緊繃這根神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