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救援車隊在緬甸遭到緬甸政府軍鳴槍示警。
【緬軍政府發言人證實對中國救援隊鳴槍一事】
事后緬軍政府發言人佐敏吞證實了此事,稱緬甸軍政府前一天晚上向中國紅十字會的車隊鳴槍三次發出警告。他辯解稱,緬政府軍之所以鳴槍,是因為中國救援車隊出現在了沖突區,但事前并沒有通知軍政府或當地使館,車隊也沒有聽從軍方的指示停車。
顯而易見,緬甸政府軍似乎并未對此事件有任何的歉意,而且還基本將責任歸咎到了中國救援車隊身上,試圖對其行為予以合理化。
對此,中國外交部迅速回應。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強調:大災當前,人命關天,當務之急是全力抗震救災。中方強烈敦促緬甸各方切實保障包括中國救援人員在內的國際人道主義力量的安全,確保救援物資順利抵達災區,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客觀來說,在此次地震救援一事上,緬甸軍政府的反應和做法確實有些令人失望。
本次地震的重災區位于緬甸北部的實皆省,該地區目前大部分由民地武控制。地震發生之后,緬甸軍政府的重心似乎放在了打擊民地武,而非地震救援上。
從相關報道來看,緬甸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在地震發生當天,就宣布單方面?;穑苑奖銥闉拿裉峁┙洕S后,果敢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若開軍均宣布單方面?;?,并承諾一個月內不會對緬甸政府軍發起進攻,以便救援行動順利展開。
【緬甸民地武在地震后率先宣布停火以便救援】
然而,敏昂萊領導下的緬甸軍政府還在持續行動。多方消息顯示,緬軍在震后至少五次對民地武地區進行空襲。盡管緬軍宣稱這些行動屬于“反擊”,但外界普遍認為,敏昂萊政府是在借自然災害之機打擊對手。
此次對中國支援車隊鳴槍示警,無疑再次證實了此事。這種置政權利益于民眾利益之上的行為,引發了多方面譴責。在國際輿論壓力下,緬甸軍政府近期態度有所松動,宣布即日起至4月22日暫時停火,以進行地震救援和災后重建。
但問題在于,這一停火承諾的可信度存疑,外界普遍擔憂敏昂萊政府可能會在?;鹌谙薜狡诤笾貑⒐荨?/p>
事實上,緬軍政府在這個時候對民地武動手,是一個很不明智的選擇,一方面,地震發生后,全球目光聚焦緬甸,國際社會普遍呼吁各方?;鹁葹?。緬軍此時仍發動攻擊,必然引發更大的國際批評,使其進一步陷入外交孤立。
另一方面,災難面前,民眾更關注生存與安全。緬政府軍在此時攻擊民地武,受害的不只是對方武裝,還包括大量平民,這只會進一步激發民眾的反抗情緒,令反對勢力更加團結。
【中國救援隊前往緬甸支援】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緬軍政府此舉也非常不合時宜。緬北地區長期以來是中緬貿易的重要通道,緬甸的持續動蕩不僅影響雙邊經貿合作,還可能引發難民潮,沖擊中國邊境安全。因此,中國在緬甸問題上的核心訴求是“穩”——希望緬甸局勢盡快回歸可控狀態,以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
中國始終主張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緬甸問題,同時強調維護地區穩定與安全。在此次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迅速提供救災物資,并派遣大批救援隊伍馳援災區,展現了大國擔當與人道主義精神。
然而,緬軍政府對中國救援車隊鳴槍示警的做法,既無助于救災,也與維護地區穩定的目標背道而馳。
對于當前的敏昂萊政府而言,遵守停火承諾,推動災后重建,是其挽救聲譽的最好方法。如果緬政府軍繼續敵視國際救援力量,甚至阻礙人道主義援助,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外交壓力。
總而言之,緬甸當前的局勢仍然復雜多變,戰火未熄,政治對立依舊。在地震這一重大災害面前,中國的立場明確,即呼吁緬甸各方優先考慮人道主義救援,而非將災難作為政治博弈的工具。
但最終,決定緬甸未來的,仍然是敏昂萊政府的選擇。是借機緩和國內矛盾,還是繼續堅持武力鎮壓?答案依舊未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