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爛在鍋里”,咱們的家底自己攢
1958年,艘編號為“123”的木質(zhì)魚雷快艇,如同離弦之箭,正以高達35節(jié)的速度破開渾黃的江水,向著下游疾馳。這艘快艇船體不大,但線條流暢,高速航行時,船尾激起的白色浪花綿延不絕,站在快艇狹小的駕駛臺上,身著灰色中山裝的毛主席顯得興致很高。
隨同視察的蕪湖造船廠副廠長張云璋,就站在他的身旁,向他介紹著快艇的性能和建造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毛主席側耳傾聽,不時點點頭。他大聲地詢問,聲音蓋過了機器的噪音,問工廠是否有能力,或者說有沒有計劃去建造噸位更大、性能更先進的船只。張云璋給予了肯定的回答,表示工廠有這個技術儲備和決心。
聽到這里,毛主席對著張云璋以及周圍的陪同人員說,我們搞工業(yè)建設,其實和詩人寫詩有點像,都得靠自己動手琢磨,反復嘗試,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和韻律,寫出真正有新意的篇章來,不能老是模仿別人,更不能指望別人代筆。
當時國內(nèi)圍繞工業(yè)發(fā)展道路展開的一場激烈爭論。一部分人主張,國家的工業(yè)基礎太薄弱,技術也落后,自己從頭摸索造船,成本高、周期長,不如直接從國外購買現(xiàn)成的,甚至可以先租用外國的船只來滿足需求。這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論調(diào),在當時有不小的市場,支持者算了一筆經(jīng)濟賬:用江南造船廠自己制造一艘萬噸輪的資金,足夠從國外買回三艘同等級的輪船,看起來十分劃算。
毛主席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就在這次視察長江之前不久,他在蕪湖造船廠和工人們座談時,就有人提到了這筆“買船劃算”的賬。毛主席聽后,給大家算了另一筆更長遠的“大賬”。他說,自己造船,哪怕成本高一點,貴一些,但錢是我們國家內(nèi)部流轉,材料是自己的,技術是自己積累的,工人得到了鍛煉,就像做飯一樣,“肉爛在鍋里”,最終好處還是落在了自己家。這筆錢,無非是從國家的左邊口袋,轉到了右邊口袋。
可要是去買外國船呢,就算價格再便宜,那也是真金白銀流到了外國人的口袋里,我們得到的只是一艘船這個實物本身,技術、經(jīng)驗、人才培養(yǎng),這些更長遠的東西都沒有得到。從國家整體發(fā)展的總賬來看,這肯定是虧本的買賣。
洋專家靠不住?咱自己攻關當狀元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原先提供援助的蘇聯(lián)單方面撕毀協(xié)議,撤走了所有在華專家,帶走了重要的圖紙資料,這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尖端國防工業(yè)來說,無疑是沉重一擊。尤其是在核武器研制這一核心項目上,挑戰(zhàn)顯得尤為嚴峻。
到了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作進入了沖刺階段,各項準備工作都在西北戈壁深處的試驗基地緊張進行。就在這關鍵時刻,負責技術攻關的科研人員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情況:根據(jù)蘇聯(lián)專家撤離前留下的部分關鍵技術數(shù)據(jù)進行演算和驗證,得到的結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屢屢發(fā)生沖突,甚至在一些核心環(huán)節(jié)上被證明是錯誤的。
如果完全按照這些“遺留”的資料進行下去,原子彈的研制很可能會走向失敗,甚至在試驗中發(fā)生難以預料的事故。負責整個核試驗組織工作的張愛萍將軍,立刻將這一危急狀況,連夜通過保密電話直接向北京中南海作了匯報。
毛主席指示道,既然他們(指蘇聯(lián)專家)不肯真心教我們,甚至可能故意留下錯誤信息,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們中國人有志氣,有能力,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們自己去鉆研,自己去探索,自己闖出一條路來,我們自己“考狀元”。
沒有了“拐杖”,中國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們,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在那個計算機技術遠未普及,甚至連先進計算工具都極度匱乏的年代,許多復雜到天文數(shù)字般的計算,是科研人員們夜以繼日,搖動著一把把算盤,或者拉動著計算尺,輔以大量的筆算,一點一點“啃”下來的。位于青海高原的金銀灘草原,是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基地之一,代號221廠。
那里的許多老工人后來回憶,為了演算一個關鍵數(shù)據(jù),他們常常是幾十人、上百人組成計算隊,不分晝夜地接力計算,算盤珠子撥得噼啪作響,磨禿的算盤和堆積如山的計算稿紙,見證了那段艱苦卓絕的奮斗。除了計算的困難,試驗基地的自然環(huán)境也異常惡劣,風沙、嚴寒、酷暑、缺氧,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人們的意志。
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們硬是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理論和技術上的難關。僅僅在原子彈成功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也就是1967年6月17日,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就在羅布泊上空成功爆炸。
“農(nóng)業(yè)命脈自己抓”,水利建設功在千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發(fā)的國家,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既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曾帶來無盡的災難。毛主席曾明確指出,“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1955年,他在乘船視察黃河時,親眼看到了黃河泛濫給兩岸農(nóng)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被洪水沖毀的房屋、淹沒的農(nóng)田,以及流離失所的百姓。
他對著陪同的負責同志強調(diào),農(nóng)業(yè)的這個“命脈”,絕對不能掌握在老天爺手里,更不能受制于人,必須牢牢地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次視察和指示,實際上為新中國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建設拉開了序幕。從那時起的二十多年間,數(shù)以萬計的水庫、堤防、灌渠、水電站等工程,在祖國的山川河流間紛紛上馬。
據(jù)統(tǒng)計,在這一時期,全國共修建了大小水庫八萬六千多座,其中既有像北京密云水庫這樣的大型控制性工程,也有如河南信陽南灣水庫這樣在當時條件下堪稱奇跡的地方工程。這些工程的建設過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zhàn)。在那個大型工程機械極度匱乏的年代,許多工程的建設,主要依靠的是人力。
參加過信陽南灣水庫建設的老人們回憶,在工程建設的高峰期,工地上每天都有超過兩萬名民工在同時奮戰(zhàn),號子聲、夯土聲此起彼伏,場面極其壯觀,也極其艱苦。人們吃的是粗糧,住的是簡易工棚,但勞動熱情卻異常高漲,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為子孫后代造福,是在為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打基礎。
許多當年的水庫,現(xiàn)在依然是重要的飲用水源地、農(nóng)田灌溉的水源保障和區(qū)域防洪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一個有力的例證是,在2021年河南鄭州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災害時,位于鄭州上游、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常莊水庫,就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調(diào)蓄作用,成功攔蓄了相當于三個杭州西湖水量的洪水,極大地減輕了下游城區(qū)的防洪壓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領袖的“補丁”與國家的油田
毛主席有一件常穿的毛巾布睡衣,由于使用時間太長,磨損得非常厲害,上面打滿了補丁。工作人員仔細數(shù)過,大大小小的補丁竟然多達73塊,有些地方甚至是補丁摞補丁。到后來,睡衣的領口和袖口實在破爛到無法再縫補加固的程度了,布料已經(jīng)糟朽。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將其丟棄換新,而是讓負責管理他衣物的服務人員想辦法,把整件睡衣的里子翻出來當面子穿,這樣又能對付一段時間。
他在用這種方式,時刻提醒自己和身邊的人,新中國的家底還很薄,每一分錢、每一寸布都要用在刀刃上。這種個人生活上的極度節(jié)儉,與他在國家戰(zhàn)略層面上的果斷投入形成了鮮明對比,當關乎國家能源命脈的重大消息傳來時,他的決策就顯得異常迅速和大方。
當?shù)弥碧疥犖樵跂|北松遼盆地的大慶地區(qū),終于找到了具有工業(yè)開采價值的穩(wěn)定油流,證實了中國并非如某些外國專家所言是“貧油國”時,他當即拍板,毫不猶豫地批準撥出高達二十億元人民幣的巨額專項資金,全力支持在那里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zhàn)”。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關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fā)的路線再次引發(fā)討論。一個令人扼腕的例子就是被寄予厚望的“運十”大飛機項目。這款由上海飛機制造廠主導研制的干線客機,在當時已經(jīng)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由于種種復雜原因,包括資金投入、技術路線選擇以及國際合作環(huán)境的變化等,運十項目最終在1985年左右被擱置,未能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當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終于在2017年成功首飛,并在近年逐步投入商業(yè)運營時,浦東機場上那些見證了中國大飛機項目曲折歷程的老一輩航空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難免會回想起當年的運十,發(fā)出“要是當年能夠堅持下來,也許我們的大飛機早就不是今天的樣子了”的感慨。
在另一個關乎國家信息產(chǎn)業(yè)安全和發(fā)展命脈的關鍵領域——集成電路(芯片)產(chǎn)業(yè),以倪光南院士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多年來一直大聲疾呼,強調(diào)核心技術必須自主可控,過度依賴國外技術和產(chǎn)品存在巨大風險,必須堅持自主研發(fā)的道路,哪怕這條路再艱難、投入再巨大。
他多次提及中國芯片產(chǎn)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因為路線選擇問題而錯失的發(fā)展機遇,其觀點與當年毛主席在蕪湖造船廠闡述的“造船”與“買船”之辯,強調(diào)“肉要爛在鍋里”的道理,形成了跨越數(shù)十年的遙相呼應。
參考資料:[1]魯真.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 堅持理論同實踐相結合——紀念毛主席誕辰八十五周年[J].文史哲,1978(6):3-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